- 般若净土中道实相菩提论
- 观经四帖疏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毗婆尸佛经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
- 净土修学导引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百喻经》原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大方广佛华严经》原文
- 净土探微
- 弥勒净土论【松本文三郎 著】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慈悲道场忏法
- 大乘无上续论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佛说七佛经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般泥洹经原文【西晋 白法祖译】
- 般泥洹经
- 中阿含经
- 佛说千佛因缘经
- 《贤劫经》原文
- 安乐集
- 歧路指归
- 清莲飘香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净土风光
- 念佛速证菩提心要
- 了然法师:入香光室
- 思归集
- 导归净土
- 印光大师文钞
- 李济华居士遗集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顺印法师口述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白话)
本文适用于修学,是研究佛法的阶段。我也只有将我从前学的,和我的想法,为什么要学佛,我想学什么样的佛法等问题,随便向大家报告,不一定合用,这总是从我过去修学的构想和过程而来的。
至于我自己,一般人看来,也是研究佛法的人。我是只有从太虚大师和法尊法师那里,看看他们的文章,或者是随便谈谈,这样子有了一点启发。我是没有福报像诸位这样能够长期在学院里修学,可以说是东翻西翻自己学来的。有人问我怎样学的,我也说不出来,因为自己没有好好的跟人学过,所以我也不会教别人。
我在家乡的时候,在偶然的因缘中,知道有佛法。我们海宁家乡的佛法非常衰微,没有台湾这么好,只是赶经忏。我知道佛法后,就找几部经、论看看,看了以后,我生起两种感想,一是佛法的理论很高深,佛法的精神很伟大;另一方面我觉得佛法是一回事,当前的佛教又是一回事。代表佛教的,如我家乡的出家人,好像与我经上看到的佛法,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我没有像虚大师和你们院长那样要来改善佛教,有振兴改革佛教的心。只是想探究:佛法这么好,这么高深,为什么同我们实际上的佛教距离这么远?这问题在那里?
我在没有出家以前,就有了一个反省:佛法这么好,是一切智者之学,最高深的;为什么佛教会成这个样子,只是民间习俗的信仰。像现在还有大学生在研究,从前是没有的,至少到那个时期为止,佛教与佛法不太一致,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我自己看经,东翻西翻,总之也不好懂。后来父母去世了,自己也没有什么挂碍,跑出来出家。我修学佛法研究经论的意念,除了想要了解佛教究竟是什么以外,还想了解佛法怎么慢慢演变,其原因何在?这是存在我内心当中,推动我一直研究下去的力量。
本来在佛法上讲,出家人应该只有三条路:上上等是修行,第二等才轮到学问,第三等才是修福,如广修塔寺之类的事情。在佛法里修学,说佛法好,总要对我们有点好处才好;若自己学了佛法,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那么我们叫人家学是不对的。我自己很惭愧,没有能够真正向修证的路子走。不过对佛法方面,还是为了真理的追求,追求佛法的根本原理究竟是什么样?佛法如何慢慢发展?在印度有什么演变?到中国来又为什么发展成现在的现象?我是基于这个意义来研究。
因此,我的学佛态度是:我是信佛,我不是信别人,我不一定信祖师。有人以为中国人,就一定要信中国祖师的教理,我并没有这个观念。假使是真正的佛法,我当然信,假使他不对,那就是中国人的,我也不信。我是信佛法,所以在原则上,我是在追究我所信仰的佛法,我是以佛法为中心的。
我对世界上的学问懂得不多,虽然也写许多文章,我所说的主要是在追究佛法的真理。我要以根本的佛法,真实的佛法,作为我的信仰。了解它对我们人类,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这是我真正的一个根本动机。
所以自己虽然没有能够在修证方面用功,但是这和有些人研究佛法的动机不同。有的人研究佛法,好像把它看成什么学问一样,在研究研究,提倡提倡,与自己毫不相干。原则的说,这不是我们学佛之人的态度。学佛的人,佛法要与我们自己发生关系,没有关系你为什么要学呢?你都不晓得好处,为什么要叫人信呢?所以,我们越是能知道佛法的好处,越知道佛法超出世间的特质,越是能够增加我们的信心。
有人问我是什么宗,我不晓得应该怎么说。照一般人的想法,总该归属什么宗才对。在我觉得,“宗”都是以佛法适应时代,适应特殊文化思想而发展成一派一派的。好像我们到山上,有好几条路一样。我没有什么宗,不过有人以为我是三论宗,有的称我论师,我也不懂他们为何如此,其实我不是这样的。怎么叫都可以,我自己知道不是这样就好了。
我是凭这一种意念来研究,渐渐发现到佛法最重要的根本原理,逐渐的了解一派一派的思想之间,有些什么不同。诸位一定以为一派一派复杂得很,据我慢慢的研究起来,才晓得没有那么复杂。大概一个问题提出来的话,不是这样,就是那样,顶多两三个看法。不过问题多了,错综起来,就好像有很多很多不同。我不是从事纯宗派的研究,虽然各宗派也写一点,都是粗枝大叶,没有深刻研究,我不想做一宗一派的子孙,不想做一宗一派的大师。
我走的这条路子,可能有人说,是不合潮流,不合时宜的。我写东西时,不管这些,写出来有人看也好,没有人看也好,写好了就印在那里,有人看没人看我都不加考虑。只觉得我对佛法有这么一点诚心,我要追究佛法的真理,想了解佛法的重要意义。在三宝里面奉献这一点,是好是坏,我也不太考虑,长期以来,我对佛法研究的态度就是这样。
在这意义上,我学佛法和那开铺子的不太同。像百货公司,样样都有,你要什么就有什么卖给你。我没有这个观念,我之所以东摸一点,西摸一点,只是想在里面找到根本佛法,与它所以发展的情形。这个发展,可能是相当好的,也可能不太好的。佛法有所谓“方便”,方便是有时间性,有空间性,在某一阶段好得很,过了时,时代不同了,也许这个方便会成为一种障碍。
《法华经》有一句话,我总觉得非常好:“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怎么舍呢?就是达到了某一阶段,有更好更适合的就提倡这个,不适合的就舍掉。所以我研究的,不是样样都在提倡,我也不专门批评。我这个人,生来是不太合时宜的,我觉得某些只是方便,不是究竟的东西,我不讲是可以的,你要我讲,我就这样讲,要我讲好听话奉承奉承,那我是不会的。我在原则上,带点书呆子气,总是以究竟佛法为重。自己这个样子,能够怎样发展,能够得到多少的信众,我都不考虑。这许多就是我学佛的动机与态度──甚至可以说是,我就是这样的人。
经过好多年以后,大概在民国三十年前,我对佛法有了大概的认识。佛法这样演变发展,对现代来讲,有些是更适合的,更适应现代的;某些,顶好不要谈他,即使过去非常好的,但现在却不太适合。我有了这个认识,当初我就写了一本书叫做《印度之佛教》。这本书我想到就写,只表示自己的意思而已,虽然引证,引证得很简单,不像现代人写书,受了近代文化的影响,你说的虽能表现你的思想;但总要把你的证据拿出来。所以我就想,把这本书改编写成几本大部的书,详细引证,一切合起来,就可以表示我个人对佛法完整的看法和了解。
不过,对印度佛教的研究,我到现在只写了两本,一部是《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一部是《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其他的,都是有别的因缘,不是我想写的东西。现在病了以后,过去虽然有愿要写,大概也写不成。不过,以我的想法,也没有什么遗憾,我们在这个无边生死当中,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自己力量去做就好了。能做多少,要靠福德因缘,以及时代种种关系配合,不是自己想做多少,就能做多少。我没有什么遗憾!假使身体还可以的话,我现在想写最重要的一本书,说明从最初的佛法,演进到大乘佛法的过程。大乘佛法的本来意义是什么?究竟什么叫做大乘?我们不要口说大乘,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不过能否写成,自己也不晓得。人命无常,没有几天的时间也说不定。以上只是象征性的谈谈自己的研究而已。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以佛法研究佛法》,有的人也许看过。怎样来研究佛法呢?当然是研究经,论,各宗派里面许多的道理。但研究时要有一种方法,就是所谓的“方法论”。我的想法很顽固,我是一个佛教徒,我们要用我们佛教的方法。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佛法呢?佛曾经说出一种现实世间的普遍真理,也可以说是,凡事实上的一切存在是离不开的普遍法则。这个法则,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我觉得,我们研究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引用这一方法来处理一切问题。
简单的说,诸行无常,是说明现在世间所存在的东西,都是不停的在变化的。比方佛说出来的某句话,经后来佛弟子慢慢宏扬,它自然而然多多少少有了演变。又如佛所订的制度,我们称为戒律,这套戒律也会因区域而慢慢演变,你说完全不变,还是从前那样,是不可能的。就是现在的泰国,他们的出家制度,人人可以出家,有的出家七天,有的出家十五天。严格讲,出家受比丘戒,是要尽形寿受持的。没有说,我发心去受七天的,或两个月的比丘戒,这样发心根本是不能得比丘戒的。那么他们现在的办法,你说好吗?这不是好不好的问题,只要懂得这就是变化中的方便就是了!
说到“诸法无我”,是一切没有独存的实体,如一种制度,要考虑到时代因素,考虑同时的环境,如把时代,环境抛开了,讲起制度来是抽象,不实际的。假如有了这个观念,研究什么问题,必须顾虑同时代的其它很多问题。这许多问题,你多一点了解,对研究问题的看法,也就会更加正确一点。
有人问我自己研究内容,我说不出来,我只是本着自己的理解去研究。不过,我看别人的书,多数是小范围研究,其他什么也不管。专门研究一个问题,有时候研究得很精细,好得很,可是从整个佛教来看,也许并不正确。我以为要扩大视界,研究才会有更多的成就。
如果不管其他的,缩小范围,那么研究出来的只是小问题,对整个佛教的意义,不可能有好的成就。我的研究,是从“无常”“无我”着眼的,无常是时代先后的演变;“无我”是同时的影响关系。将时间空间结合起来看问题,看它为什么演变。所以,我告诉大家没有别的研究方法。世间上的方法很多,我没有看过,我不懂,我只用我们佛法的基本方法──无常、无我,做为我研究的方法论。
诸位都还在学,将来不一定人人能继续研究,有的出去弘法,或者修行,不过也许有人仍继续研究佛法,所以我提到这点。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有一点我看的很重要,佛法究竟有什么不同,比世间其他的更好,可以分二方面来讲。
一、释迦牟尼佛时候,有一种完善的制度──戒律。传到中国,后来有丛林制度,到现在也许有新的制度。不要以为制度都是一样,佛的制度,实际上研究的人很少,我自己也没有研究。中国现在讲戒律是什么样的呢?晚上不吃饭,到厕所里去要换鞋子,以为这是最要紧的。对戒律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好像不知道一样。所以戒律的真正意义,我们出家人要有人发心去研究。
据我的了解,佛教的戒律是一种集体的生活,修行也就在集体生活中去锻练。依戒律的观点,佛法并不重于个人去住茅蓬修行──这是共世间的,虽然一般都很尊敬这种人。佛教戒律有什么特色?它是道德的感化和法律的制裁,两者统一起来。犯了错误,戒律中有种种处罚的规定,但不止于此,而是在充满道德精神感化之下,有一种法律制裁的限制。所以在佛的时代,真正出家的一个个都了不得,就是动机不纯正的人,在这里面多住几年,经过师友的陶冶,环境的熏习,慢慢也会成为龙象的。在这个集体生活里,大家都有共同的信念,净善的行为,彼此和睦,这就是佛教戒律的特质,而发生伟大的作用──正法住世。
这种组织,与社会上的组织不太相同,它是道德感化与法律制裁相综合的。在这里面,是很平等的、是法治的。每一律制,不是对某些人而订的。如在学院的话,如果是学生不许可,老师也绝对不许可。佛的制度是平等的,即使释迦牟尼佛在世,佛也一样的依法而行。佛的律制,是真正的平等、民主。在这道德感化、法律制裁之下,人人都修持佛法、研究法义,各尽其力去发挥。
当然,严格的说,现在并没有这个东西──依律而住的僧团。假使我们去研究,把这里面真正精神原则拿出来,用现在的方式去实践的话,我想会比照着自己的想法,搞一套组织,或是参照政治或其他组织,照人家的办法也来一套,我想会更合于佛法。这是佛法伟大的特质,在我认识释迦牟尼佛不像世俗一般那样,我在研究中加深了我的信心。
二、另一方面,是理论的。佛一方面用制度,一方面开示,用法来指导。在当时,没有现在那样,研究《法华经》、《华严经》,一大部一大部的。不过在义理上,或在修行的方法上,作简单的指导。佛所说明的,着重在什么地方呢?那些与世间不同呢?依我的了解,佛法确有不共之法,与世间法不同。我想,诸位读了好几年,应该对佛法与世间法不太相同的有所了解。我们必须确认佛法的不共之法!世界上的宗教很多,中国的、印度的、西方的,佛教至少有一种与他们不同的地方。又如哲学,从东方到西方,哲学家不晓得有多少?但佛法至少要有与他们不同的地方。假如自以为佛法伟大,而佛法所讲的与他们所说的一样,那就糟了,因为既然一样,有了他的,更何必再要佛法?
就世间法所没有的──不共世间的来说──当然就是“缘起性空”。空,这就是佛法的不共之法。“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都是依此而显示出来。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无论是天文、地理、自然界、动物界,乃至我们个人生理上、心理上的现象,都是依缘而存在的。佛说“缘起”,是最通遍的法则。从这里才会了解佛的制度与其他的所以不同。理论与制度有关,佛法称为“依法摄僧”。把握缘起的原则,在思想上、制度上,及实际的修持上,都会有与世间不同处。世间上有许多进步的思想,有的近于缘起,但他们不能够彻底的完全的达到目标。
我们为什么信佛?是因为佛是大彻大悟了的。佛的大彻大悟是怎样呢?你不晓得,我也不晓得。既然不晓得,那怎么生信呢?佛坐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以后,为了使人也能彻悟,所以说法。佛所说出来的法义,来指导出家人应做的生活轨范──律制,与世间不同;这表示了他证悟的内容与别人不同,这是可以了解的。在心里我们不知道,说出来、做出来,总可以看到一点。研究佛教制度的根本原则,从理论事实的统一中,我发觉佛法义理超越世间特殊的地方。佛老人家的证智,我们都不知道,但从他表现出与世间不同的,特别伟大,我是从这些上,深深信得佛真正的证悟。
我有很多看法,与别人的看法不大相同,譬如说,某人在修行,某人开悟了!修行、开悟当然是好事情,不过,不只是佛法讲“修行”。世界上的宗教都要修行的,道家有修持的方法,中国儒家也有一点,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都有修行的方法,西洋的神教也有啦!他们的祷告也是修行的一类。如真的修行,自然会身心有些特殊的经验,这是信仰宗教的人所应相信的,不管你自己有没有得到,这是绝对可信的。在内心当中或身体上得到特殊经验,宗教的终点,就是要靠这种特殊经验。在佛法当中,神通就是其中的一类。
所以,单讲修行,并不一定就是佛法,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修行呢!你说你看到什么东西,经验到什么?这并不能保证你经验的就是佛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区别呢?这有两个方法:一、与佛法的根本义理是否相合。二、行为表现是什么样子。且举一件事来说,我们中国人有时候真自觉得骄傲,美国西皮有很多人要学禅,寒山也很吃香,简直崇拜得不得了。然在我的想法,若以此为典型,作为我们学佛的模范,大家这样学,这成什么样子!因为佛教也好,其他宗教也好,都要教你正常,修行的人也要正常。中国佛教过去许多大师,能够组织佛教,能够发扬都是平淡正常的。又如释迦牟尼佛教化,有所谓“神通轮、教诫轮、记心轮”,身业、语业、意业都可以教化,可是佛法的重点是教诫轮。用语言来引导你,启发你,使你向上。现在有些人,稍为修行,就说前生后世,说神通,这不是真正的佛法。从佛的证悟以后,佛所表现出来,对弟子之间的活动的历史事实,不是那些怪模怪样的──寒山式、济公式、疯子喇嘛式的。佛老人家,生在我们人间,主要用教诫来引导,不是侈谈神通。因为外道也有神通,从神通来建立佛教,佛教就和外道一样了。我对佛法的研究着重在这两方面,这两方面的了解,能使我信心增强,推动支持我很衰弱的身体,在佛法之中,多少奉献自己的一分心力。
我研究的重点是重在根本,假使你们请我讲唯识学,我是讲不好,但若讲唯识的“基本”思想,我倒是知道一些。我读书还有中国人的习性;读书贵识大体。我现在写作,也要引证,那是适应这个时代罢了!
我们研究佛法,当然要看古代的书,印度翻译的经论,中国古代的注解。第一步,要读懂他讲些什么,但这是不够的,孔子说:“温故知新”,我们不是看古典的书,不只懂了就好,那就停止了,永远不进步,你要从“温故”中、从古典中,要有一种新的了解。当然不一定每一个人看书,就能写出心得,而且写出来的心得,不一定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要去发表,你放在心里,只是你看书的感受。这样研究,我们佛法才能进步,才能发扬起来。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从前怎么讲,我还是这么讲,一点不错,一点不错算得了什么?“没有进步了”。这个世界永远在变,诸行无常,你停止了,就等于退步,学问也是这样。
诸位读书,有的人不会读,死读,死记,老师这么讲我也把他记下来,将来我好照着讲。假如研究学问的话,这样连入门都谈不上,岂止没有进步而已。我们读书的时候,要有点新的领会,最初看书的时候,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后来知道自己想错了,知道错,就是进步了。假使三年以前以为这样,到现在还是这样,说明你没有进步。我们一定要自己时常想,使理由更充份,这个地方错误在那里?我们在不断的纠正过程当中,不断的纠正我们认识上的错误,那么对佛法的认识就越来越正确,越来越有好的贡献大家。所以,我们要培养温故知新的精神,不仅是看懂,记住,会背会讲。
另一点,佛法是宗教的,我们学了以后,你觉得这个理论在你的心里起些什么作用?有没有一点用处?佛法总是要我们减少烦恼,叫我们增长慈悲心,叫我们对佛教有热心,来护持圣教;觉得众生非常苦恼,应该如何救度……。假使我们学了这些,学了以后,自己不起这些观念,那是你纯粹在书本子看见些“概念”,没有变成自己的。
不必谈真正的修证,即使我们在研究学问,或是帮助佛教,从事福德事务,我们也要时常用佛法来指导自己,把佛法的基本原理时常放在心里,时常拿来指导自己,警策自己,那末虽然深的没有,至少对自己仍有点好处。如果你越学越烦恼,一天到晚苦苦恼恼的。或者你学了自己觉得了不得,瞧不起人,看看师父、师兄、师弟都不如我,那你这个人就越来越增加困恼。真正学佛的人,要谅解人家的苦痛,要用佛法来熏陶自己,应该时常在佛法里改变气质,向来时常发脾气,脾气慢慢少发了,向来懒懒的不肯做事,慢慢肯发心了,这至少就有一点好处了!佛法究竟是宗教,不是世间的知识,希望诸位在学习当中,不要忘了这点,忘了这点,就与研究世间的学问一样,变成非佛教的。即使你研究得很好,写了几大部书摆在图书馆里,仍不得用处。
《华严经》善财童子到处参访,他去参访的人,大都不会讲别的,总是讲自己所作的。并不是你想要听禅,就讲些禅给你听,你要什么就讲什么……。我向来没有能够好好做修证的工夫,只是在研究佛法,我也只能在这一方面,讲一点给诸位参考。希望我们学习,研究,能在佛法的领域上研究,能使所研究的,对自己有好处,对佛教有贡献,不只是做学问而已。希望大家记住!
总结:学佛是长期性,学菩萨需要经过三大阿僧□劫,至少我们这一生学佛,也不只是几年的事情,希望大家要继续精进!
- 上一篇:人生佛学
- 下一篇:中道之方法论(白话)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