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预示利害
印光法师复黄涵之居士书
接手书。知夫人身婴贵恙。已经月余。用药颇难。诸医束手。当此时机。正好用万病总持之阿伽陀药。阁下每以此药。普施于人。何于夫人之病。尚沾沾然以难于用药为忧哉。其令郎令爱令媳等。既受生育之恩。当此大病临身。存亡莫保之时。教以各各为其母志诚恳切念南无阿弥陀佛。以祈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得往生西方。令郎等孝心淳笃。当必皆如救头然。而常持念也。如是则岂但有益于夫人。实则深有益于令郎等也。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然人生世间。无论久暂。终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归之处。可不预为安顿乎。有力量者。自己预为安顿妥帖。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然能辅助。则更为得力。无力量者。当令家属代为念佛。则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爱牵缠。仍旧被爱情所缚。住此莫出也。光之为此言者。非徒为令夫人计也。以太夫人已经八十有三。虽阁下之德。足能延亲之寿。而期颐之后。终必有去世之一日。恐阁下未能虑及于此。而犹复注意于医药。则为舍本逐末。益不能得。而反将一心念佛。由忙碌于医药而成间断。不能纯一。则其损大矣。故借夫人之病。预为阁下陈其尽心力于亲之神识得所。以期阁下究竟能报亲恩耳。今将陈了常之佛性助念发隐。附函寄来。虽文不雅驯。而意义有可取焉。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口舌。亦不能诵。懒坯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
亦可例推。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
五月廿八接廿四手书。知尊夫人病体沉重。诸医束手。因祈令令眷。代为念佛。以祈寿未终则速愈。寿已终则速生耳。岂料夫人净业已熟。脱体而去。昨由契西来函方知。不禁为阁下失贤助。为令郎失所恃叹。然夫人宿根深厚。殆欲令令慈。及阁下。并令郎等。切念世相无常。急求出离。特以身说法。冀同修净业。同生净土耳。光过蒙青盼。亦不能不尽我心。但光向与时人异道。虽挚友亲丧。绝不行挽诔等仪。
但于朝暮课诵时。于佛前回向一二七。以尽友谊。已于昨晚。为尊夫人回向。拟以二七为度。以日间诸冗丛集。惟夜方克有暇耳。祈阁下以大义开示令郎等。俾息哀念佛。以期存殁咸益。倘唯执世谊。哀毁纵至其极。究于其亲之灵。有何利益。至于作佛事。不必念经拜忏做水陆。以此等事。皆属场面。宜专一念佛。俾令郎等亦始终随之而念。女眷则各于自室念之。不宜附于僧位之末。如是则不但尊夫人令眷。实获其益。即念佛之僧。并一切见闻。无不获益也。凡作佛事。主人若肯临坛。则僧自发真实心。倘主人以此为具文。则僧亦以此为具文矣。如一期佛事已毕。夜间放台焰口即已。光以四十三年之阅历。谨为知己者陈之。若不以为迂腐。则幸甚幸甚。书尚未封。适邮差持阁下初五日书至。因知夫人病体虽重。正念尚自昭彰。既能常见大士。兼有信愿。其往生也。可以决断。所言尼姑服饰。则所不须。其既愿受皈戒。仍照常服。但加法衣于上即已(即僧人所穿之袍子)。或著于身。或附于棺。棺已盖。则烧之于灵前。皈戒当于今夜。光一人于佛前虔诚礼拜后。为说之。固不须作铺张罗列诸仪。但取其至诚感通即已。法名当云蕴空。乃三皈五戒优婆夷也。若作尼师形式。于事于理。皆有妨碍。但宜勖诸子女媳等。以成就母往生之志为孝。认真代母念佛。俾莲品转高。华开转速以尽孝。切勿徒效世人作无益以害有益也。至于丧事。始终不须一荤。藉此倡导愚俗。亦公之一大责任也。
初九之书。谅已收到。昨得初十手书。知尊夫人确得往生。了无疑虑。其宿世固于净土法门。有大栽培。惜阁下提倡较晚。倘于十年前即提倡。俾净土法门之若事若理。一一明了。兼以力修。则其净业之成。当比此高超数倍矣。平时爱子孙心重。自顾劣弱。至临终时。则反能摆脱情爱。决志求生。乃宿世善根所使。平时面东卧。终时则面西右脋。亦宿善根力所使。有不期然而然者。有临终种种景相。即可决其往生。并无须验其顶胸之热。何处先凉也。著法衣为佛弟子相。能满其愿。甚善甚善。既嘱儿女媳辈早晚灵前多念佛。阁下当开示彼等。祈以妥亲之神识。为孝之极致。即真实往生。亦须志诚念佛。以祈莲品高升。无生速证。以各尽孝思。此虽为利亡者。实则令儿女媳辈同种善根也。孙之能念者。亦令随之而念。终时全家能不哭泣念佛。最有利益。然其时犹短。宜以三小时不断佛声。不起哭声。及动转等为最善(念佛时间越久越妙)。祈切记之。六数亦不必敷衍附会。以无关紧要。若认定以说。反成穿凿。须知六为坤数。夫人德镇坤维。堪为世范。即无一数是六。而从生至死。日在六数中周旋。固无一息不是六也。六之义在躬行。不在年月房屋等。然年月房屋等。适逢其数。亦极平常。毫无奇特。所谓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恶业重者。动辄得咎。善根深者。无往不吉。亦自然而然。非有所安排者。而实似有安排者。世人欲得吉庆。不知培德。如灭烛以求明。北辕而适越。徒劳苦心。有损无益。祈以此义。与令郎及媳女等说之。则其利大矣。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若念四十九天佛。较诵经之利益多多矣。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
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接手书。不胜欣慰。尊夫人宿生有大善根。故感阁下曲为成就净业。资以往生。兼率儿女媳等为之长时念佛。岂但亡者得益。实令彼等。深种善根。如是之法。可谓大慈。较彼世人存者以杀生折福折寿。令亡者拘滞幽途者。不可同年而语矣。尊夫人之事。可谓得法。然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当常劝谕。令其信愿念佛。若令终日长念。或恐不能如是。前者颇欲设法。在生助念。思之未得。镇守使王悦山。奉母来山。见其眷属甚多。因得一绝妙之助念法。已与彼略说之。亦与彼说。当与阁下言之。倘阁下能实行。彼亦不至漠然置之。亦自利利他之道也。阁下眷属。儿辈则各有职业。固难常时依行。若媳辈。则无事清闲。女使辈若奶妈等。则无甚要事。当令诸人。按钟点日在太夫人旁。高声念佛半点钟。过时换班。一日不断佛声。太夫人能随之而念亦好。如不能随。但令摄心谛听。则一日之中。常不离佛。在诸人亦不吃力。以一日之中。不过当一回值。或至两回。亦隔许久时候。彼等一无事事。借此令尽孝思。令种善根。即女使等。亦得因此之故。得植出离生死之缘。从此以往。率以为常。即太夫人寿过期颐。此法无令中辍。其利益不可思议。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业者。皆当以此告之。阁下政务多端。不能按定。若有暇亦如是念一次。以作表率。则儿媳女使等。当更踊跃欢喜也。光意谓如此而行。实为利便。当以此法述为一文。以附于排印文钞之后。俾欲报父母之恩者。不至徒咏昊天罔极也。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