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论著 >

1938年,师78岁

  印光大师年谱

  沈去疾著

  公元一九三八年 戊寅 民国廿七年 七十八岁

  在江苏吴县木渎灵岩山寺。

  春三月,皈依弟子戴涤尘侍母至寺礼佛谒师。

  四月八日,大师授戴母五戒,授戴十戒。是日中午,戴氏于寺设斋供众。大师书联以赠,联曰:“劝亲修净尽儒道,祈众往生畅佛怀。”(一)

  春,无锡佛教净业社袁德常到寺谒师。大师启口即问:“城中古观音堂如何?”袁答以三面被火,唯堂独存。师颔之。继而忽大声叱曰:“你们三圣阁不成功,不要以为没有因果,你们的因果也不小!”(二)

  夏,大师在灵岩山关房闻知报国寺藏经楼发现无数白蚁,乃赐大悲水令洒之,白蚁竟从此绝迹(三)。

  七月初八,复张仁本居士书(四)。

  九月初四,复费范九居士书(五)。

  九月中旬,与皈依弟子戴涤尘居士合摄一影(六)。

  十月十三,复严文朴居士书(七)。

  十月十四,复倪文卿居士书(八)。

  冬,因慧三法师(当时尚未出家)再三要求,遂介绍到上海皈依天台宗大德兴慈老法师,并在其临行时嘱咐说:“你既真心出家,要跟有道德的师父才好。兴慈法师是一位有道德的和尚,你要好好的跟他学。”(九)

  除夕,复张觉明居士书二(十)。

  皈依弟子王薳到灵岩山寺谒师,师勖谓:“劫中惟一心恭敬念观音菩萨。”馀不多语。同摄影一帧(十一)。

  皈依弟子严德彬作书函求大师,为其亡父周屏及母、亡妹志先、亡弟德潜作幽冥戒。大师复函纳受,允许九月望日夜七点钟说戒(十二)。

  大师复函开示严德彬曰:“汝欲弘扬净土,报父母恩,何只吃三年素?不知近多年之杀劫,皆日杀生食肉而起,汝欲为一切人说净土法门,自己尚不断肉食,则人亦将效法吃肉矣!”(十三)。

  皈依弟子彭孟庵父子避乱灵岩。一日,彭氏与同舍郎某因小事不睦,生意气,为大师所知,即唤其至,从容教训之,诫以“忍”为做人之道。大师自述童年故事,阐明强弱互为转化之深奥蕴理,并作“人字发隐”一文为箴(十四)。

  复崔智淳居士书(十五)。

  复窦知睿居士书(十六)。

  复宋慧湛居士书(十七)。

  作《正学启蒙三字颂游注》序(十八)。

  作《历朝名画观音圣像珂罗版印流通》序(十九)。

  作《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序(廿)。

  作《灵岩山寺念诵仪规》题辞(廿一)。

  作《灵岩山寺启建四众普同塔碑记》(廿二)。

  作《净土宗祖堂赞》(廿三)。

  作《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廿四)。

  作《人字发隐》(廿五)。

  作《学医发隐》(廿六)。

  作《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廿七)。

  作《免难轶闻》(廿九)。

  作《劝修念佛法门序》(廿九)。

  (一)见《永思集·印光大师恩德追记》。

  (二)见《纪念文集·大师与无锡之三圣阁》:“又以苏锡交通之便,赴苏皈依印公者日渐众多,诸弟子结集修持,遂有无锡佛教净业社之成立。惟社址初无定所,诸多障碍。乃蒙印师指导,积极兴建‘西方三圣阁’在事变前因缘未熟,未能成就。民国二十七年春,德常赴灵岩访师,师启口即问:‘城中古观音堂如何?’答以三面被火,唯堂独存,师颔之(该堂门前开肉庄,后由印公面嘱奏效鲁老居士,迫令停业)。继而忽大声叱曰:‘你们三圣阁不成功,不要以为没有因果,你们的因果也不小!’(当时三圣阁如成就,印师本指定德森法师常住指导)归而自忏,系不去怀。兹逢大师生西四周,三圣阁机缘成熟,早得丁仲祐老居士将公园对面基屋,慨助本净业社为社址,因而重新议建三圣阁。未及一载,庄严道场,完全成就。”

  (三)见《永思集·行业记》。

  (四)见《三编》卷三第七三八页。

  (五)见《三编》卷三第七二三页。

  (六)见注(一)。

  (七)见《三编》卷一第一五0页。

  (八)见《三编》卷二第三七八页。

  (九)见《永思集·印光大师许我出家》:“印光大师是素不主张人出家的,因我再三的要求,才特别允许了,并且还替我择定了一位剃度恩师──天台宗大德兴慈老法师。他说:‘你既真心出家,要跟有道德的师父才好。兴慈法师是一位有道有德的和尚,你要好好跟他学。’说这话是在二十七年冬天。”

  (十)见《续编》卷上第二二四页。

  (十一)见《永思集·予与印光大师因缘》:“民廿七,予甫抵沪,转苏谒师。师勖谓:‘劫中唯一心念观世音菩萨。’馀不多语,同拍一照。不意别后竟成永寂,能不痛耶!”

  (十二)见《纪念文集·三周纪念话师恩》。

  (十三)见注(十二)。

  (十四)见《永思集·印光大师轶事二》:“丁丑变后,避难灵岩。其时儿子兆农,法名开本,未离膝下一步。一日,与同舍郎某,因小事生意气,为师所知,即呼开本,从容教训曰:‘尔年己不小了!应学做人之道。忍之一字,尔曾闻乎?忆吾童时,或年不尔若。吾家聚族而居,每值秋获毕,村中必演戏酬神,旧例也。一日戏未开罗,予携一椅,置台前数十武之居中地点,拟坐而听。村中同姓某,粗而暴,向予厉声曰:「此椅谁置?」予答曰:「我。」语声未绝,彼即掴我两耳光,将椅抛去数尺外。予登时头痛欲昏,眼花乱灿,忍痛吞声,不敢闻于父母,恐父母爱子心切,酿成口角也。从此益知自励,不敢稍有疏忽。越数年长成,薄得村众垂青,暴者遇吾于途,迎而笑曰:‘请至吾家坐。’予亦一笑,诺之。此事生平未尝告人知,予固示弱,弱亦无妨!望尔学吾之弱,不可以新名词之竞争二字,奉为神圣不可侵犯也。旋复蒙作‘人字发隐’一文以诫之。师之慈悲固为天下人所共见。师生平隐德颇多,而不与人言。师今往矣!谨录此一席训话,公诸天下,亦即师轶事之一也。弟子慧健敬述。”

  (十五)见《续编》卷上第一七六页。

  (十六)见《续编》卷上第一七八页。(智睿原名联芳)

  (十七)见《续编》卷上第二六0页

  (十八)见《续编》卷下第六十一页。

  (十九)见《续编》卷下第一0三页。

  (廿)见《续编》卷下第一一0页。

  按:此五条规约乃灵岩山寺净土道场立基之根本。当今之世,欲使佛日增辉,丛林隆盛,亦唯依此一途而己。

  《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序(见《续编》卷下第一一0页)

  《灵岩山寺念诵仪规》题辞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苦海,生极乐之莲邦。

  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诋毁,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奉劝世人,当远罪求益,离苦得乐也。

  按:此原函后未署年月日期。今与《续编》中之《灵岩山念诵仪规序》姑并录于此,文虽简短,至为重要。)

  (廿二)见《续编》卷下第一七一页。

  灵岩山启建四众普同塔碑记

  人生世间,直同幻化,纵寿百年,亦弹指顷。其生也,随夙因而来;其死也,随现因而去。虽具常住不变,寂照圆融之佛性,由迷而未悟,反承此佛性功德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岂不大可哀哉!如来愍之,于其生时,令修净行,期其返迷归悟,返妄归真,以复本具之佛性。于其死后,焚化尸体,为示六尘无体,五蕴皆空,亲证常住之妙心耳。

  西域葬法有四:(一)水漂。投诸江河,以餧鱼鳖也。(二),火焚。火焚其尸,冀破我执也。(三)土埋。穴土掩藏,俾无暴露也。吾国皆主土埋,然沦桑互变,地路屡变,掘墓暴骨,极为惨伤。(四)施林。置之林间,俾鸟兽食也。

  自佛法东来,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达士每用此法。以佛法重神识,唯恐耽著身躯不得解脱。焚之则知此不是我,而不复耽著。又为诵经念佛,期证法身。儒教重形迹,其神识之升降,绝不致意,而厚其棺椁,以冀常不变坏。现今全国开通火汽车路,拙出之无主骨骸,不胜其多,惨不忍视。知识高者,皆欲改革葬法。常州天宁寺有四众普同塔,系开一大穴,中作四隔,于上塔四面各洞户。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各骨袋投诸穴中。去春灵岩寺造此塔,仿其法而变通之,作普通、特别两种。普通者,其塔下开四穴,上竖四塔,是何众骨,由何众塔背洞口,将骨袋投入。特别者,上建西方三圣佛龛,后作小龛,供入塔者牌位。下用水泥作地室,分东西两序。每序四弄,每弄对面两向,每向六格,每格若干号,共计一千三百九十九号。龛室分为四部,一比丘,二比丘尼,三优婆塞,四优婆夷。化者之骨,装瓷坛中,由佛龛下入室安置。若预先纳费报名,订安某格某号者,无论何时入塔,皆依所订而安。否则先入者在前,次入者在后。上盖五间大屋,正中三间佛龛,下即特别制塔。龛后东西四塔,即普通制塔。两边两间,为香灯、司水及年老不能随众者所住。长年专一念佛,俾亡者常闻佛号,莲品高升。存者痛念无常,急求往生。冥阳两利,同沐契理契机之深恩;见闻发心,共修心作心是之妙道。庶博地凡夫,仗佛力而超凡入圣;既预海会,即此生而断惑证真,实了生死之最胜因缘,亦寿终后之极善归宿也。颂曰;净土大法门,十方佛共赞,存亡勤修持,速得登觉岸。

  (廿三)见《续编》卷下第一八五页。

  (廿四)见《续编》卷下第二0四页。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

  (廿五)见《续编》卷第二一一页。

  人字发隐(民二十七年为一弟子说)

  人为倮虫之长,身不过数尺,寿不过数旬,竟与高厚悠久莫测之天地并称三才,其义何属?

  须知才者,德能之称。天以普覆万物、生成化育为德能。地以普载万物、含养滋培为德能。人以赞天地之化育,继往圣、开来学为德能,设无人之德能,则天地之德能犹有所憾。由得人参赞继开之德能,俾天地之德能,圆满充足,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人与天地并称三才者,此也。

  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忍也。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之事,故名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歉缺,故名为人(此八事,匹夫匹妇皆能为之。此乃参赞化育、继往开来、撑住天地之大事。若一疏忽,或亡一二,或八字俱亡。则成冒名之伪人,非与天地并称三才之真人矣。若能类推,则希圣希贤学佛学祖,有馀裕矣)。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

  人之义,大矣哉!愿一切同伦,各各担荷人之四义,岂独吾国之幸,实天下万国之深幸也。或曰:“汝作此说,汝能一一无憾否?”答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悲我之一一有憾,冀一切同伦一一无憾,以免一一同伦临寿终时,犹有如我无穷之深悲也。君不见《未曾有因缘经》,野干说法,天帝释拜听乎?使尽大地人皆为天帝释,亦不至不许野干开口,君何得固执人我相而责我乎?我知过矣!后不再说。”

  按:《未曾有因缘经》,即《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南北朝(萧齐)昙景译,两卷。

  此文乃大师为彭孟庵之子所作之开示。见前注(十四)。

  (廿六)见《续编》卷下第二一三页。

  学医发隐(民二十七年为弟子朱清泰说)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

  (廿七)见《续编》卷下第二五三页。

  (廿八)见《三编》卷四第一0四八页。

  按:此文乃大师书示弟子慧健(彭孟庵——梦庵)之一纸简翰。大师毕生不谈神通,不喜言及神奇之事,以免纷扰一心念佛之正念。然以其持戒之精严,定力之深厚,慧目如电,于佛法显现不可思议之神通力量固视之平常当然也。

  免难轶闻

  此女人命不该死,故坐于汽车之外。及车堕下河正下时,扬于其岸,故衣绝未湿,盖佛天鬼神,于坐车时己为救之之法于前矣,想必如是。

  又,民十几年,潘对凫重修济南净居寺,开光唱戏,来客甚多。一人领一小孩,在井边看,小孩堕下井,立使人下井捞,水面无一物,用竿子遍井底搅,亦无一物。其人回家,则小孩在家里睡,如痴如呆,衣服尽湿。问何以到家,云不知。因刻一碑,盖一亭,名其井为圣井,拓之寄光。光送真师,真师裱而挂于太平寺大殿下客堂。此致梦庵,猜猜此梦。

  附:慧健居士(即梦庵)题识

  民廿七年,避地瓯江度岁。腊底有青田至金华公路汽车一辆,晚开出,隔丽水数十里之荒野江边,司机不慎,车坠江中。乘客四十馀人,均遭灭顶。翌日黎明前往营救时,有一妇人,年约三十左右,坐江岸道旁,如醉如痴,询以何来,答言昨暮乘车至此。问以全车遇险,尔何无恙?对曰:“不知”质以当时情况,亦不了了。连日两处新闻披露,莫不咄咄叹奇。还山后,曾以此一段新闻备告师尊,当时亦只互相惊异。予归寮舍,后师饬侍役持此字条见示。看后挟书中,亦未重视也。公今往矣!用待检出,以待装池。残零只字,片羽吉光,曾忆某记戴有保存有王右军沽酒数斤之字条,异常珍贵,则吾师此纸之价值,不待他年评定也。

  庚辰除夕前二日敬识,辛己花朝后数日,书于灵岩山寺之养心室中。

  甲午十月廿二日,奉妙真上人示,敬谨录书。弟子慧健,时年七十有七。

  (慧健为梦庵法名)

  按:大师此则字条之弥可珍贵者,在其以简洁质朴之语言文字平直记叙昔日民国十几年时,济南净居寺开光之日,小孩坠井安然不死之奇事、轶事,而又不加任何评论修饰。无穷深意尽寓于不言之中,洋溢于字条之外。“盖佛天鬼神,于坐车时己为救之之法于前矣”一句,包蕴世间古往今来一切种种不可思议之现象故事之解释。因果之说明至为复杂、深奥,因果之显示甚是简单明白。吾人固不必憾叹人心难测、吉凶难卜,固无须测、无须卜也。苟测而预知之,亦无非证验因果耳。吾人但当自箴,自己一言一行、起心动念之际,佛天鬼神早己知之,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也。佛法即是心法,不欺己心即不敢欺佛也,佛能护佑之。否则,乃定业难转也,岂灾厄之未能先知,亦大数之前定难逃也。余自忏悔障深业重,不敢妄祈佛天鬼神呵佑避劫,唯时时刻刻诫以莫忘于临终急厄中以求佛接引往生净土焉。了矣!了矣!一了百了。观夫慧健居士当日得此字条,初则“看后挟书中,亦未重视”;后则以王右军沽酒之字条相喻,仅作文献墨宝之价值视之,非似有悟道之语也。惜哉梦庵!终未能猜透猜破此梦。然其郑重保存大师此则手谕,后附识记其始末经过,时间地点亦载录详明,其亦大有功德于后世焉。

  (廿九)见《续编》卷下第一三九页。

精彩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