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十要(第三)观经三昧门
述曰,净要一书,皆历代善知识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摧邪显正之大闲也。灵峰铨衡,一字不滥。成时何物,敢浪参耶。窃以十六观经,净土胜典。以非凡夫境界,属想无从。论者非妄劝修持,便概杜措意。然妄修则堕落坑堑,概杜则壅塞源流。进退两乖,均失佛旨。不知经为利钝二性,平分胜劣两门。利者修前十二观,感三辈生。钝者唯修第十三一观,亦分三辈九品。是则人虽钝,观虽劣。而作是一心之宗,如来夙愿之力,原无钝劣。故名此为杂想观者,指杂乱垢心,即是阿弥陀佛不思议身土也。敬宗此意,述观经初心三昧门。既无妄修之虞,又免概杜之过。觉韦提哀请,再启今时。而王宫法流,重通末运。关系匪小,避忌未遑。又以小本弥陀,字字是行人真归,字字是行人妙观。归观会一,即是行经。谬辑受持行仪,自作往生左券。同学修之,佥谓有四利焉。持名行人,二障均重。一行三昧,未可要期。今即持名具破二障因缘,令其速成一心不乱。一利也。人多谓大本是广文,观经是深境。不知小本文虽约而意甚广,境虽近而观甚深。深广只在一心。以此弘通宝王,庶几允可。二利也。净土依正,皆不思议境。慈云忏法,略于观境,且宗唐译,未尽秦本之致。今宗秦本,专就观境,具修事理二行。身居忍土,而瞻依礼觐,如已生乐邦。法巧趣幽,人怀悦慕。尘尘皆趣阿弥法身真体,将见往生品位必高,而华开见佛亦易。三利也。六方诸佛,恩德无涯。护念保绥,神力莫测。二大士及海众,皆我现在加持,临终救济,当来教授之师。今悉并切投诚,革除慢易。使无障碍而有感通,无忝受持之轨。四利也。四利匪虚,并出请益。已上二种,初门续观经已断之慧命,行仪立持名妙行之准绳。皆前古未扬,实叔季甘露。述而非作,附入净要,或者其有当乎。本拟寄西方合论前以行。而二皆行经,与大小忏法同一部类。遂窃附慈云后,为第三册。兼申法门旨趣,略阐刍言。而语涉游扬,倍增丑拙。前修同学,其尚悯而教之也哉。成时和南识。
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
清古歙后学沙门成时依经录辑
观经境胜,卒难受持。经谓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先当二字,对前胜观而言。非对后二侍。)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夙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则知舍胜观劣,正是佛力所加。纵根钝,修必成。像观若成,具相亦现。故钞谓观佛入门要术也。又经前明胜相毫量,千六百五十万里,疏仅取一丈五尺。盖胜劣佛观,皆发轫白毫。故疏胜相毫量,豫取后劣相文而释。良以忍界末流,纵大机胜种,皆当创归池像,决无顿契一切色身相者。韦提希等,于前见佛,经中盛明佛加,非通途修证教意。复次,虽观劣身,亦圆符胜观。钞云,境有胜劣,观皆顿照,即空假中。胜身心作心是,丈六非作是耶。经云,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明示人大身小身,无先无后,非所及,非所不及也。依第十三杂想观,述初心三昧门。下笔故序。
(行者面西,如三昧法治室,但供观经一卷。专令心想现像。称阿弥陀佛出入,入时投地。默白云。)
(“南无释迦牟尼佛,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白已,起。于问讯时,复想云,“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佛顶有金台,状如须弥。极乐世界,及十方净土主伴,悉于中现。”想已,次互跪拈香,复想云。)
(“阿弥陀佛,从金台出。住立空中。观音侍左,势至侍右。皆炽盛金色,佛像八尺,大士不及八尺。”○起,至心唱和云。)
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想云,“三宝三德如虚空,众生三障亦如是。是故平等普归敬,愿速同入法界海。”○应归命三处三宝。谓导师,本师,及金台中十方诸佛。下除别礼,余通礼,供养,赞叹,忏悔,三归,共六拜。同此运想,同用上偈。想已起,主者白云。)
是诸众等,各各胡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众散华。和云。)供养十方法界三宝。(执炉,想我此香华遍十方云云。想已,复云。)
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无量寿,金台百宝莲。如是佛世尊,佛法及佛子。普熏诸众生,皆发菩提心。(起,唱和云。)供养已,一切恭敬。(拜起,置炉。合掌,正立。赞云。)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一心系念谛观,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拜,心想生之上,遍缘三三宝。是故下,遍缘阿弥陀佛。次起立。复云。)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净业正因。奉感(拈香。)释梵,护世诸天。普雨天花,持供养者。又感(问讯。)南无逆顺起教,五百思惟主伴。娑罗阇世,月光耆婆,天授恶友。及步虚以来,好持是语,无忘失者,咸降密室,大慈受熏。愿一切世间,增长增损。大兴末法,息诤扬宗。禅教律三,会归秘藏。(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本师释迦牟尼佛。(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一心顶礼,佛顶妙高台中,十方无量诸佛。净业正因,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前偈改释迦为诸佛,此中应想无量主伴。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二大士侍立左右,无量寿佛。(应极感切。求哀救接。偈改阿弥陀佛影现中。想偈已,次即就地默想云。“室内净池,涌三金莲。佛同二侍,下立华上,垂手接引。复对佛前,涌一金华。自身住其上,对佛作礼。”)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圆光映彻。圆光中无量化佛菩萨,阿弥陀佛。(圆光化佛,及宝莲华,悉从八尺像身而观。)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阿弥陀佛。(丈六之文,姑且莫礼,令八尺之观成就。)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圆光映彻,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圆光映彻,圆光中无量化佛菩萨,阿弥陀佛。(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身同众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偈改二大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菩萨前。)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天冠立佛,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偈改二大为观音。)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肉髻宝瓶,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偈改二大为势至。)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于一切处身同众生,助佛普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前身同众生,谓同凡夫人中之身,七尺有零。此身同众生,谓一切处身,乃九法界身也。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无量寿佛经。(想云。“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皆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一心顶礼,净除业障,得生佛前经。(偈如上,下同。)
一心顶礼,第十三杂想观,及十方三世一切尊经。(若非此章,则忍界末流,妙观绝分。故应顶礼。又此中重在顺扶观道,故法宝结归末位。次长跪叩云。)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叩)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我等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现前僧物。不净说法。以诸恶业,而自庄严。乃至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受苦无穷。(叩)唯愿观世音,及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我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令我闻已,发菩提心。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豁然大悟,逮无生忍。临命终时,(叩)阿弥陀佛,授手迎接。不离金台,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觐百宝莲。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僧那大悲,尽未来际。(三说。次起云。)
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拜,次起。拈香执炉。如三昧法,至心行道。想降莲华,行池水面。举足下足,莲华出没。三像肩背,及天衣痕等。一一谛想,极令明了。称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七称,或多称。次诵杂观章七遍,或多遍。次复如上三称,想归本位华上。结三归。)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次习坐,即观立佛白毫。毫中空。周围二寸五分。外八棱。右旋宛转在眉间。莹净明澈,显映金颜,分齐分明。复想舒豪下垂,长不及华台一尺。显映金躯,及与华足。耀琉璃水,照触自身。此观久久坚住。或将前行仪,端坐想礼一遍亦妙。问,所礼佛位,何故重繁。答,为练观道。令开目闭目,了了现前。当知习观不出总别二法。初则总不如别,以总略别详故。久则别不如总,以别渐总顿故。问,入坛已白释迦,忏时何又白弥陀。答,欣厌绵切,方得往生。故意业白本师,又口业白导师。文以重而表专。能白之业,所白之佛,以不重而无过。问,何故亦观白毫。答,胜劣两观,皆以白毫为初步。所以智者于胜相毫中,详劣相毫状,疏意正在此章。后世慈云忏主等,皆扶此观,以妙契经旨故。又末世根钝,虽劣观或有难习之者。故将本观事境,详在行仪。令行者不觉其难,而自纯熟。其白毫观,以经中前文义通故,专令坐时修习。且恐不善观白毫者,又令坐中默然想礼行仪。既甫行行仪,想礼尤易成就是法也,动静绵拶。事理互研。仪观等熏。通别巧锻。(白毫为通,本观为别。)以斯应末世,庶可称善顺机宜也欤。其一心三观,详在妙宗,兹不赘。
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
- 上一篇:净土十要(第四)附录(四篇)
- 下一篇:净土十要(第三)附录楂庵法师临行自饯
- 蕅益大师法语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五)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四)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三)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二)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一)
- 蕅益大师文选《题之庵冻云图》
- 蕅益大师文选《血书法华经跋》
- 蕅益大师文选《十大碍行跋(十大碍行出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 蕅益大师文选《明庆寺重建殿阁碑记》
- 蕅益大师文选《祖堂幽栖禅寺大悲坛记(并铭)》
- 蕅益大师文选《端氏往生记》
- 蕅益大师文选《祭了因贤弟文》
- 蕅益大师文选《吊不忘文》
- 蕅益大师文选《寿新伊大法师七袠序》
- 蕅益大师文选《祭颛愚大师爪发衣钵塔文》
- 蕅益大师文选《预祝乾明公六十寿序》
- 蕅益大师文选《达源禅宿六袠寿序》
- 蕅益大师文选《礼千佛告文》
- 蕅益大师文选《惠应寺放生社普劝戒杀念佛文》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