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四大念佛原理
六字洪名人人能念,个个可念,方法极简易,而念佛原理却深邃浩博,乃佛果觉境界,极平常极玄妙,超出众生的思量,兹谨依圣言量,对念佛原理,略施诠释。
一、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深知十方众生,无始以来,念念不停,如急流水,漩洑不止,阿弥陀佛大悲愍念常没众生,以悲智愿力建立名号,令众生执持称念,以起借一遣万,以净破染之功效。
阿弥陀佛名号,不仅凝聚着阿弥陀佛三身四智无量功德,而且,阿弥陀三音亦是本着众生的心性而建立,乃佛法界的内在音声。阿字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表法界体相、空义、因义。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在生理效应上,持念阿音可以打开人体内脏的脉结,清理脏腑之间的各种宿疾,华严四十二字中,阿为第一字。弥字表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陀字表含摄一切法藏之究竟处。《阿弥陀秘释》云:"是故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念阿弥陀一佛,成无终福智。如帝网一珠,顿现无尽宝珠。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也。"
阿弥陀名号是法界大密咒,是阿弥陀佛万德的载体,是圣凡同构呼应的媒介。名号所在之处,即阿弥陀佛愿力光明遍照之处。净业行人念佛之时,即是蒙光照触护念之时。名具万德,名召万德,信愿持名,即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念佛法门的特质之一,就在于以阿弥陀佛果觉名号,作净业行人修持之因地心。即因即果,因果同时,至心称名,圆转五浊,圆成五清,一句名号,极平常极玄妙,念念相续,将见开智慧,发辩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究竟大安乐法门,无过于此。
二、心作心是,系念佛界
《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段经文昭示念佛的根本原理,阿弥陀佛是本觉之理,遍在一切众生的心念中,念佛即是始觉之智,佛与众生的想念不相隔离,诸佛正遍知海,依众生的观念而得以显现。众生若不念佛,则圣凡永隔,父子乖离,长处轮回,去佛遥远。是心是佛即性德,是心作佛即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吾人妙明真心含藏在尘垢中,难以自现,今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之力,清除垢障,显明清白,声声唤醒自己,就路还家,领略本地风光。
现前一念为升沉苦乐之根因。无念心体唯佛独证,九法界众生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法界。心念佛德,即佛法界现;心作恶业,即地狱法界现。《好生录》记载,有一常探巢取卵以食的小儿,在桑田中自见一四门紧闭之城。满城热铁碎火烙足,小儿号注狂奔。其父赶来呼子名字,小儿应声倒地,城火俱不见,而小儿膝下腐烂如炙。证知,地狱不远,即在目前,随人业报以现。同样,"阿弥陀佛,去此不远,"实因阿弥陀佛在众生自心之内,以念佛观佛之功,即能引发显现。
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念,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吾人心念若与佛名相应,即念佛法界。念佛从念头入手,即波究水,遣荡杂念,契入本心,乃背尘合觉,反本归元第一妙法。心作心是,系念佛界,乃念佛法门的根本理念。
三、以势至都摄六根之方法修观音返闻自性之功夫
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二大胁士,在首楞严会二十五圆通中,观音的耳根圆通与势至的根大圆通超出常格地置于末后,表证观音法门被明选,势至法门被暗选。今将耳根圆通与根大圆通二种方法结合起来,用于净业修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殊胜法益。
大势至念佛圆通从根修证,唯摄一精明,不令六根缘六尘。六用不行,而六根都摄。具体到念佛行持中,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绝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眼皮放下,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净念相继能引发八识田中佛种子,使之显现佛国境界,享受佛国生活,临终任运往生净土。即生净土,境缘殊胜,善业时时增上,惑业日趋淡萎,直至破俱生法执,尽转所知障为菩提,成大圆镜智,尽转烦恼障为涅槃,成无垢识,不论善恶种子,悉皆转智,圆成佛道。
观音的耳恨圆通,利用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的特点,不出流循尘,而是入流亡所,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耳根圆通虽然倾重于自力解六结破三惑,然亦可与势至的很大圆通合修念佛法门。势至的都摄六根与观音的旋转倒闻机,皆有不循声出流而入流照性之妙。势至的反念念自性与观音的返闻闻自性,都在自性开启上用功。只是势至用念佛的方法,观音用观照的工夫。二者有方法上的差异。观音的入流亡所,破六结证三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势至的系念佛号,从事念到理念,却是三根均被的胜异方便。所以,将势至的都摄六根、系念佛号与观音的返闻自性、入流亡所融合起来,双取二种圆通的胜妙。取法于上,当生契证圆通;守住底线,乘佛愿力,带业往生,净土华开见佛证圆通。
《无量寿经》开示净业行人修持的态度与方法,是观音势至两种圆通方法合修的示范。净业行人对娑婆苦境的厌离与对极乐净土的欣慕之心态建立后,应努力修善,摄心念佛,不动六根,不缘六境,不起六识,返念佛号,返闻自性,自然安住于无为法中,心如虚空,不受一尘;淡泊宁静,离欲无染,心存往生成佛广度众生之善愿,精勤求索;对苦难众生常怀哀愍慈济之念。在世间生活中,言谈举止契合仁义礼智信,为世人作道德懿范,诚于中而形于外,事理双圆,真俗并照。尽形寿不忘失出世大事,令自己速出生死,并摄一切有情出离生死,亦得解脱。如是善愿因行与绝待之净心,应恒常觉照保任,务令增上纯熟,不循世间的业缘,唯取净缘,就路还家,浪子渴望与慈母会合。在佛光照摄中,其心寂然不动,安然自在。任运常乐,绵密用功,佛号日觉亲切,能所界限渐趋混灭。
如是久久用功,在无心三昧中,某一刹那心佛相应,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禅宗称为摸着向上关捩子)。如来藏性开显,经文用四个"自然",表明心性法尔具足无量性德,不从外来(亦即与观世音菩萨证圆通,寂灭现前而获二种殊胜、三十二应、十四种无畏功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等相同)。自然中有自性本然之实相,自然中具一切诸法之根本自体,自然中流现无量光明色相,相参相入,回转变化,超逾十方;自然中于十方虚空中流现珍妙万物,自性光明精美洁净,其殊胜微妙一切世间诸光无能为比。洞达明了无有上下之平等理体,神通妙用无有边际。
《无量寿经》阐释的如是因行果报,将势至根大念佛方法与观世音返闻自性的功夫融为一体,下手处是念佛,都摄六根念佛,自念自听,安住佛念,入流忘所,心若虚空,不住空境,解六结,破二执,证三空,最终获得"光精明俱出"的法益。观音的慈悲与势至的智慧,通体担荷。念心(意根)与音声(耳根)共趋真如,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全体展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于斯方庆圆成。
四、自念自听的反馈机制
音声是自然界与人类行为的神妙现象之一,于净宗念佛法门关联尤密。人脑是高度发达的语言信息处理系统。语言的发送与接收同时伴随着生理、物理和心理的过程。发音与听音形成反馈机制。说话人发出的声波通过空气传输到听话人,经过听话人大脑听觉中枢的信息处理,配合听觉理解得以接收。这是外反馈机制。音声亦能通过内部神经细胞来传递,形成自念自听的内反馈机制。
念佛秘诀即是自念自听,在内循环反馈系统中,由心启音,通过发音器官传递,左耳聆听,右耳收音,回到内心;又由心启音,左耳听,右耳收……循环不已,即便默念,意地中亦应有声相,以心默听。总之,将物理、生理与心理三要素总摄在一句佛号中,不循尘出流,而入流闻性。一切时中,佛号历然。佛是本觉,念是始觉,以念启闻,以闻修念,有念必闻。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渐次转秽成净,转凡成圣。听觉悟解力日益敏锐,最易激活潜能(圆通常的自性)。又因为耳通气海,自念自听能将人体气脉磁场有序化,故能起到强身祛病的功效。
自念自听在音声格调上亦应加以重视。西方极乐世界以音声作佛事。针对娑婆往生者的根性而言,西方极乐世界音声之美,德用之殊胜,十方世界最尊第一。西方净土诸种音声皆具八种特质。即为:清、畅、哀、亮、微、妙、和、雅。阿弥陀佛名号亦内具此八种美质。所以,净业行人宜应赋予六字洪名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特质。如是念佛,容易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感应道交。吾人的声声佛号,汇入西方净土的大交响乐中;同时,西方净土的种种妙音,亦应和着吾人的声声佛号,相即相入。心光音声,此土彼土,融成一片,妙感难思。
故而,吾人念佛的音声格调应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为基准,以期达到与西方净土音声同构共振之效应。当念佛时,不求世间福报,唯冀一超直入极乐国,即为清;当念佛时,万缘放下,虚空无立,舒展胸臆,直心唱佛,即为畅;当念佛时,生大惭愧,怖地狱苦,落水呼救,求佛援手,即为哀;当念佛时,生庆慰心,幸遇净宗,得脱苦海,欢快踊跃,即为亮;当念佛时,念念觉照,声声踏实,洗濯垢污,慧光渐显,即为微;当念佛时,梵音入心,阵阵清凉,触境会心,香光庄严,即为妙;当念佛时,声和韵稳,字正音圆,心平气缓,人境协谐,即为和;当念佛时,沉着安闲,不欣世语,端正身心,唯佛是念,即为雅。概言之,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实为念佛之轨范,吾辈净业学人当如教奉行。
以上概述了净宗四大念佛原理,只是从基本理念上略作诠释。如细究之,义理内涵甚为深广。净业行人应从原则上把握其精神实质,用以切实指导自己的净业修持。
选自《净土宗教程》
- 上一篇:净土真谛(梁乃崇教授)
- 下一篇:太虚大师: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