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净土文化初探
【摘要】 净土宗乃中国大乘佛教八宗之一,亦为当今佛教界最具影响力的宗派,其主体思想直接或间接的渗入了其他宗派,甚至衍生出了譬如日本净土真宗派系,故其主体内涵思想有很深入的民众基础,本文通过阐述“净土信仰” 、“净土宗”、“净土宗的特性”来分析其成为广泛性、长久性宗派的内因。
【关键词】 净土信仰 净土宗 净土宗特性
一、净土信仰
净土信仰起源于古印度,“公元3世纪时,龙树、提婆创立了“一切皆空“的大乘空宗,即般若空宗,称中观宗,后来无著、世亲创立了“万法唯识”的大乘有宗,称瑜伽宗,最后出现了佛教与婆罗门教互相调和结合而产生的大乘密教。中观宗、瑜伽宗、密教成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系。” 印度的净土信仰随大乘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净土在佛教中的含义为:清净、庄严,平等,无忧的佛菩萨所居之处,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极力追寻的理想国度,净土信仰也就成为了众生的精神需求。净土信仰不单纯是信仰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净土,还包括信仰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净土,阿閦佛的东方妙喜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华严世界,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净土。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世亲的《无量寿经论》都是赞叹阿弥陀佛,弘扬弥陀极乐净土的,净土信仰于后汉时期传入中国,随净土方面相关典籍的译出,净土信仰逐步传播开来。东晋时期以慧远和尚为代表性人物,曾于江西庐山与刘遗民等名人贤士结“白莲社”,开创了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信仰的宗风,但此时并不意味着净土宗成立了,而只是弥陀信仰中国化的初步探索,为以后净土宗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慧远只是弥陀净土信仰的推动者,并非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但他却被中国佛教徒尊为净土宗的第一代祖师即初祖,净土宗的历代祖师传承体系其实并非师徒传承或衣钵传承,只是根据对净土宗的弘扬贡献大小来决定祖师序列。
二、 净土宗
净土宗的形成是在隋唐之际,实际开创者被认为是善导大和尚,净土宗尊奉阿弥陀佛,弥陀信仰为净土宗的唯一信仰,净土宗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其他净土信仰,这就是净土宗与净土信仰的不同。净土宗修行所依经典初期为《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净土往生论》初步为三经一论,而后加入两经三论:《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与《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满通章》,《净土十疑论》,《念佛三昧宝王论》《净土生无生论》,纯粹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所宣讲的其实只有五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与《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满通章》。其它所谓的论均是由净土的大德法师们研究而得的理论见解。净土宗祖师的修持方法与思想其实有所不同。佛教徒认为慧远为净土宗初祖,学术界却认为其修持思想与净土宗修持方法有质的不同,慧远主张念佛三昧。“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悟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是二者,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 慧远受当时玄学的影响,讲究禅定吸气吐纳的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依靠自力不断精进修持。而净土宗的实际创造者善导大和尚,则主张持名念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他还主张舍“杂行”归“正行”强调“正业”,略带“辅业”。“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其实善导强调了净土宗修持方法的唯一性,就是口称佛号的念佛方法。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力之一的十念佛号就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认为念佛时主要依靠佛力,与慧远所提的自力观想念佛则截然不同。善导相传为阿弥陀佛化身,据说口念佛号即出光明,可见在佛教信徒中的宗教地位很高,善导的佛学思想基本上铸造了净土宗的主体思想:依靠佛力,称名念佛。似形成了净土宗理论的大一统,而后的几位净土宗祖师基本上延续了其思想观点,直至明清净土宗哲学体系日趋完善,明藕益强调了往生净土三资粮信、愿、行的重要:深信,发愿,念佛。“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浅。” 清截流重视口称佛号的具体流程。“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著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犹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矣。” 民国印光秉承了传统净土的主体思想,不遗余力弘扬净土宗。太虚,赵朴初把净土思想推广到“人间佛教” ,即心净则佛土净。
三、 净土宗特性
(1)易理解,不像其他教派如禅宗参禅对答,天台宗教理晦涩,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描绘的西方极乐国土及人物形象能够被没有任何文化的民众通俗理解,净土宗念佛原理与流程也很简单明了。
(2)易修持,“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 行住坐卧,忙时闲时,男人女人,老的少的皆可念,出声默念又可,不像禅宗参禅悟道费劲心力,不像密宗口持咒,手结印,意观想那样仪轨繁复。只需十念尚可,即可被弥陀本愿加持往生净土。“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而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 所以普通民众容易接受这样的修持方法,不打扰日常的生活,净土宗修持方法的简易无疑助其扩充了信众数量。
(3)易成就,多数信众的目的就是成佛,摆脱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之苦,由于弥陀愿力,念佛即可成佛,没有比这再简单不过的方法了,而且成佛之后皆不退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他任何法门则无法与之媲美。这就吸引了更多的信仰者。
四、结束语
基于净土宗的相关特性,极大添增了弥陀净土信仰者的基数,也使其宗风的时间跨距千年依然兴盛,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其他宗派,无论显宗、密宗均持佛号,追求所谓的极乐净土。
- 上一篇:“十念记数法”
- 下一篇:日本的本愿法门和净土宗有什么区别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