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不如归

  作客不如归

  文/释本性

  俗话说:居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因为,居家,是主人,出门,是客人啊。

  在此世间,我们多数人,都是客人身份,虽然所处时空各异,但也都是在客栈,在路上,不着乡土,不着家。

  对此没有根不及源的迷途浪子,历代祖师总是如慈母,苦口婆心地教诲和呼唤:孩子们,回家吧。

  当年,黄龙慧南禅师就说:后世的子孙们,不肖啊,祖宗的田不耕不种,荒废了;他们向外驰求,就是有些见解的,也尽是浮财不实在;所以,作客不如归家,多虚不如少实。

  其实,佛陀早就告诉我们,我们有佛性,是未成的佛,将成佛,我们本是自己的主人。此身是寺,那我们就是寺中主。我们无须外求主人翁或主人公。今天,我们之所以还是凡夫,尚为客,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积极通过有效的方式,去除佛性上的贪嗔痴之尘。佛性,因此被蒙,不得尽显。

  从客与主,我想到了生与死。

  人生之生,如寄。生,只是生命长河的一小阶段。生,在此世间,仿如客居。生,没有根,不及源,一风而吹去。即便如此,我们,为了生,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生的整个历程,对生,却倾尽了我们一世的精力。而我们,却忽略了,生之外,还有死,就如客之外,还有主。

  人的生,是很短的,死,才长。客,是短时的,主人,才永远。生此一世,之于死之千年万年,千世万世,微不足道,就如一粒沙尘之于恒河。我曾立身泰山之巅,就觉生如我,而死如苍穹与群山,主客立辨。如果,我们弃主就客,实为本末倒置,起码也是,不够平衡。为此,为了生的好、生的长而努力之外,我们,还是要、一定要为了死的好、死地短而精进

  什么叫死的好?死地短?每个人都会有百年之后,死,是人的必经之路,是人必须面对的一项客观现实。曾经,印光法师书死字挂床头死参,就是要参出其中奥妙,从而解决死的好、死的短的问题。有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意不贪恋,也没有慌乱、畏怖,只是住心一处,求生净土。我认为,这就是死的好了。生前,如还能依佛所教,诸恶莫作勤修戒,众善奉行勤修慧,自净其意勤修定,从而积累了功德,有了资粮,那么,即便不得往生净土,也会有个早轮回、好轮回,很快就转世到好因好缘的地方与对象中,免得永远处于迷茫的中阴飘荡之中,免得直接就沉沦了,下了地狱,永远处于苦楚中。我想,这就是死的短了。

  如果,我们无法早轮回,好轮回,死的好,死的短,那么,我们就久远处于客居中,久远是客,久远无法找到自己,久远无法做回自己,就久远地没有了主人,没有了家。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