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五十日(四):毕竟归于平等

  安居第五十日(四):毕竟归于平等

  阿弥陀佛心庄严功德成就,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阿弥陀佛的心怎么是同地水火风呢?因为他亲证了法性,以无情而度化于有情,以有情而消化于无情之中。我们染著的心智,要么堕于无情,要么堕于有情,有情就迷失在这个情怀之中,无情就堕落在大地山河木石这样一些僵化的感知中。佛的世界是活活泼泼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则是有情就波动变化,无情就冰冷强制,二者类别十分的坚固。

  很多人看过智者大师闭关时的一些记录,看过藏地米勒日巴修行的一些传记,在他们眼目中山河大地都是活灵活现的,河流会站起来,山川会行走,大地会翻覆。有情与无情可以刹那间地转换,无情的性德与人的性德是没有差别的,在那些对称的角度中可以把它激活,象一些大善知识,或者一些威德者,例如佛陀可以在一些地方可以留下足迹、手印,甚至在坐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些痕迹,就是于有情与无情,他一时就进入了同一状态,即一味的法味成为事实,所以他们入地是无碍的,入水是不溺的,入火不焚的,踏空自在的,在这个一如的法界中得以自在力。

  因为我们从出生以来,制约在粗重的四大的这个生命状态下,我们感知不到这样一个自由法界,我们只能认同说有情与无情,我们接受的教育、我们记忆的感知,就在这个生活空间里面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法性的光明,就是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这个无分别心不是无情物,此觉性周遍,了知十方有情。

  我们都知道一个初果圣人,一小世界的心所他就能了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方便,有的亲人之间,在自己亲人有病的时间,有难缘的时间,有欢喜的时间,对方有感应,千里万里不相隔离的。

  【举例:一个山东有个居士,很小父亲就去世了,他妈妈把他养大的,特别惦记儿子,一想儿子的时候就学古人,把自己的小指使劲一咬,一疼,那边他儿子就说妈妈在想他了,就会给他家里打个电话问一问,是不是妈妈想儿子呢?他妈妈说是我想你了,我咬手了。这样一个传感。】

  【举例:师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过,在师父第一次出家的时候,刚刚受戒,母亲就重病了,师父就心神不安,那时候很少有电话、手机,就是心神不安,后来家里人发了个电报,说你母亲病了,赶紧回来。那个经历是没有距离空间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所谓的心智相通达的东西?佛能了知一切众生的心所。如果我们这里面一旦有个真正的清净的修行人,即心智休息了,那这里面的人的想法他都能知道的。这个想法,心想、动念,会产生波,产生声音,产生光相,图像,有些有禅定、心净的人就能了知,有的人可以过滤筛选,有的人不能过滤筛选,有的人可以用定向的方法去了知,这不是太复杂的。

  佛陀了知我们众生的心想,所以我念佛,佛即知。但我们没有这个感受,我们忆佛念佛总是感觉到没有感应,为什么呢?我们会把佛推得很远,当成冷冰冰的一个东西。佛这个无分别心,是不择取地利益着十方九界有情,并不是说他象地水火风空一样没有情感,不是这样子的。他这个情,就是念佛者他即知,不念佛他也知。

  那你说我们太不好意思了,我们天天做的事太害羞了,不好见佛的。要知道,在我们这个娑婆世间,现在五通者、五通仙人,五通的圣者智者,在圣山福地很多的,我们一切行为没有一个能逃脱,他只要想看你,一个都逃不掉。比现在那个摄影镜头要周密的多,你拱到地下也挡不住。

  过去藏地就有人设置一些方法来挡这个东西,怎么挡呢?好比说画上这个火轮一样的东西,你这个视觉一过来,它就把你吞噬了。或者搞一些特定的设置,火曼,火墙,金刚墙,金刚曼,金刚地,用金刚杵结界等等,干什么?就是为了不让人看清,建一个匣子,在这里面做一些事情不让人知道。做这样一套设置,实际别人看到看不到先不管,但他这个设置就是作意不让你看。

  以前我遇到一个小伙子,他有圆光术,知宿命,就特别喜欢给周边的人说你过去世,你几百年前,你在这个朝那个朝怎么样怎么样。后来他们就说看看我的怎么样,我笑笑说说没啥意思。我一直这样认为,你过去是啥,跟你现在的关系真是不大,你过去是啥不是啥都没有用。后来他就说怎么也看一看吧。

  我说,我没有想法,你有这个术那个术,有这个力量嘛,那你就看吧。

  他说,看不动。

  我说,为什么看不动?

  他说他也想看,好奇,但一看到这个地方就走不动了。因为你没有动心念,你心不动,这个门就打不开,他到这儿就阻碍了。

  后来一个同参道友就趴在地上说,求你了,看看你的过去吧。

  我一看人头都点地了,这又是游戏,又没啥意思,就是一个大家闹着玩的事,我说你就看呗。就是这么一句话,等于把门就给打开了,他就看动了,他说多少年前你在云南,姓什么,做什么,官位是什么,都讲的很清楚。后来我就来考证考证,有些相应的地方,名字啊,姓氏啊,作为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起码说它在你的记忆中能唤醒一些东西,毕竟来说没有啥意思啊,但能唤醒你一些记忆,它是假设也好,它会唤醒一些类似的对比。

  后来他说再往前看几百年吧。我说不看了,没啥意思。你不许他,他就看不动了。这一类人是用法术,这种术一类的就要借着你的许可才能看得动,你不许可他到那儿就走不动了。

  真正有天眼,或者真正有宿命智的人,或者有些通力善巧的人,他就不需要这些法术。实际我们人类受极大的制约,要是人真知道三尺之外有神灵了啊,人可老实了。

  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是饶益众生而彰显,非是自需之设立。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了,基本上就是以自己的需要、我们的业力而表现的身口意三业。诸佛如来是以利世而成就的三业,此利世是真实的。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法音,众生若是称念,若是听闻,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清静平等的口业,我们要是真正称念阿弥陀佛这样的功德名号,是不可思议的。“众生以邪见故,心生分别,若有若无,若是若非,若苦若乐,若善若恶,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种种分别”,这是众生心所,我们的心所是很多的,即对待的心所。

  诸佛如来的无分别心,依大悲心平等摄化,就如地水火风一样平等一味地利益世间。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地方转过来——这个“同地水火风”不是无情物,是平等回施的一个依止,这个依止就是大悲心、平等心所支使,阿弥陀佛心无分别,同地水火风,平等摄化、平等利益着世间一切有情。

  我们对平等的概念就比较少一些,因为我们在二元世界的对立知见十分强,经常会见到对立,所以说就沉沦于三界,受种种分别执著之苦,在这种取舍中多有劳累与迷失。我们的劳累与迷失就来自于所谓的积习。积习是很沉重的东西,一天一天这样重复,就变得很沉重,这个“积”就很沉重,这个“习”就不断地重复,所以积习使我们变得沉重与重复,虽然很沉重还不断地去重复作为,那么就带来了苦,所以常寑无明之黑夜,无有出期。

  我们遇到阿弥陀佛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佛如来平等意业,是等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因为我们有参照了,这个参照是十分重要的。

  阿弥陀佛顺性平等地照耀着十方世界众生,我们的种种分别、种种执著在这个平等面前就显得委曲,显得染著,显得龌蹉,显得无力。我们对这个平等安住,就会自然回归,如百川归海,我们的种种分别执著就像种种河流一样,也在流淌着,但是它必然归于平静的大海,一味的大海。阿弥陀佛这个平等一味的法益,这个意乐,这个意业,众生若得遇者,一切缠缚皆得解脱,生如来家,毕竟归于平等。

  这一点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认识。我们九界无量众生的业,就象百川一样不断流淌变化着,源头上游中游下游等等,必然回归到大海,这个大海就是阿弥陀佛的平等心智、大悲心智、无分别心智、饶益一切众生心智,这样一个包容的大海。我们因为有这样的身业口业意业的参照了——光明的身业的参照,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愿力的参照,无分别心的参照,那我们的身业口业意业,也就会回归到这样一个清净的智海中来,消除我们分别执著对待的积习。这个积习就会在这样的愿力下,在这样的光明下,在这样的无分别的利益作用下,受到回归。也就是说回施回归,我们若有意无意就会受到回归。

  我们来观察阿弥陀佛这八种功德庄严,是对称我们的身口意业等,令我们慢慢地进趣。第一个座功德,是让我们走出现前业力的执著,身业口业意业,通过光明与无分别心,以及名号的殊胜,使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得到了回归与净化,即下得到了无染著的平等安住。

  这个平等安住是十分有意义的,对我们来说,就是所谓的平等安心。平等安心,就会自然回归,因为分别执著是一个很劳累的作为,积习的沉重与重复会给我们带来苦与迷失。那我们在这个平等舍与平等安住,阿弥陀佛这个平等回施、平等摄化,这个不断出现的“平等”下,我们会回到一味的法界,平等的法界,得到心地的休息,我们的心地逐渐地宁静下来。

  (岁次辛卯六月初六 2011年7月6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