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二十五日(三):宝性周遍,现下起用

  安居第二十五日(三):宝性周遍,现下起用

  庄严功德成就,称为“宝性功德草”,揭示了性功德的周遍性,周遍于一切时处,“宝”是其效果,是自他二利的真实;“性”是其体,是周遍性的、朴实的,任何一个弱小的生命、任何一个弱小的表现,都有性功德的实质内涵,都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性功德的周遍是凡夫不能企及的,心力不及,我们一动脑子、一想象就没办法做了。阿弥陀佛亲证法性的周遍,他以依报乃至正报的展示,使有缘众生能认知,当然往生彼国是第一目的,但认知是第一步方便。

  “宝性功德草”,功德与草连在一起,所以佛性、法性在在任何一个柔弱的生命中、被人轻视的生命中,它都不可轻视!所以称为“宝性”。我们会轻视一些弱智的人、愚痴的人、罪恶的人、油滑的人、颠倒的人,我们会轻视他们,为什么呢?我们会否认他们自身所拥有的宝性与功德。因为他们将其埋没了,我们直心地感知过去——这人埋没了自己性功德的作用,自己轻贱自己。

  如极乐世界的描述一样,实质都是性功德所展现,那你歧视什么呢?只是表现的轻重、大小、贵重、分量不一样,这是不可以轻贱的!极乐世界皆是阿弥陀佛所化现,而在娑婆世界一切也没有离开性功德,只是我们的爱憎、取舍习惯造成有重视的,有轻贱的。性功德,于极凡之有情没有丝毫的缺憾,极尊胜的圣者没有丝毫增加,所以其体不增不减,这就是所谓“宝性”。就是说我们做了很多令人轻贱、令自己轻贱,或者大家认为值得轻贱的事情,但是其宝性,其性功德是不增减的。

  一生造极恶的人,乃至堕入地狱的、累劫在地狱受极大果报的,乃至到金刚地狱的人,其性功德也不减,不会被染污,所以“宝性”又有不垢不净的功德性。这是十分重要的认知,若认知不了这一点,“触者生胜乐”是不可能的。你做了件坏事情,就赶紧要回避,你认为宝性被染污了,或增减了,你就会不安稳。但你若了解了性功德的真实内容,你做了什么也都会坦荡地面对,也会生起觉悟的喜悦。

  因为在佛也没办法比我们多出什么,因为无为的心智没有什么可多的东西,在凡夫极为昏沉极为迷失极为挣扎极为自大的作为中,也没法减少。过去说性德有四种相——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所以,佛亲证三身,没有比我们多了些什么,我们做无始以来的轮回,也没有去掉些什么。你不要小看这些角度,这是对安乐法性的主题的认知。因为我们是靠意识认知的,你每天都在动心念,如果不运用心念去认知它,那你还是就用不上,所以我们要在有为的、可思的作为中去审视它。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在凡也没法染污,在圣也没法更加纯正,这是不可思议的宝性。凡夫有情就是对这个宝性认知不足,阿弥陀佛亲证了这样一个法益,他以国土的庄严而展示出来,让你去接触,让你去了解,让你受这个教育!“往生彼国即得不退”,是佛力住持故,佛力也就是法性之力,那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运用这种力量的,我们不离凡夫本位完全是可以用的!只要你不固执,只要你不是阐提,你不断灭你的善根,你不去固执自己的业力、认知(即不生邪见),你都可以用!你说我等到死以后,这个色身消失了,我用自己的意识往生到极乐世界,我在意识王国里再去做,可以的,经典里写的很清楚——过三大劫、一大劫以后再发菩提心

  所以,此宝性草的周遍性,要我们知道一切作为都是不可轻贱的,有人说这人做的是地狱业、畜生业、饿鬼道的业,但你要细细地观察他的作为的本质是什么!你同样生喜悦。提婆达多在释迦牟尼佛这一生中,他起到的作用是什么?释迦牟尼世尊在对他方世界菩萨讲“调达是我师”。调达一会儿别制五戒,一会儿灌醉象踏杀世尊,一会儿派五百弓箭手射杀世尊,一会儿推石头砸世尊……,如何为世尊师呢?世尊从最圆满的角度观察到了一切作为的本质——不可得性,所以证得了究竟觉,包括调达这样的极恶作为,其本质也是不可得的,所以是不垢不净,是无有自性的,通过调达极恶的、世间所不许之作为,他彻底地圆证了一切法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亦无来去大小。

  【举例:一日世尊和阿罗汉弟子走在巷子里,调达看机会来了,就灌醉象,用象刺促使大象去踏杀世尊。看到大象冲过来,阿罗汉们呼得升空躲藏起来了,那是习气,世尊习气已尽,他站在那儿不动。恶象即使冲过来也没有能力踏杀他,何以故?佛亲证了圆满觉悟,也亲证了法性之真实周遍,所以大象过来,这个法性和那个法性一碰,原来是一个法性,它碰不动了,那个慈悲的感知力、智慧的感知力已成为事实了,所以它伤不了世尊,跪下来皈依了。】

  我们凡夫在宝性的作用下,实际不用离开世俗的现缘,我们完全可以有作为,但是大部分人就会有一个错觉,认为是凡夫,就会草贱自己,说自己是草民、罪恶人、颠倒人、业力人等等很多说法,这些说法就造成了我们学佛的障碍。所以过去这些善知识用这么多的教言机制的角度来提示我们,无疑是让我们不要轻贱自己,作为上你可以认知,但是法性上不要轻贱,所以,宝性遍一切时处!一切佛教无外乎是希望我们现下起作用,但我们世俗的心就希望未来起作用,因为未来只有“期盼”这两个字,没有内容的,但我们往往就会期盼,而丢失当下,所以说“轻贱当下,贵重未来”是凡夫心,很多所谓的修行人也就是这样做的。

  通过对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庄严功德的认知,折射对佛性的认知,这个转折是十分重要的(如下图)。

  有时我们丢失了这个转折,直接来观察所谓的佛性,就会迷失,因为佛亲证了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但我们自身认为它总不起作用,于是通过佛陀的依报庄严来折射我们本有的佛性的作用,这个折射点一定不要忘了。否则我们的认知总是回到习气上了,就会用爱憎、垢净、好人坏人这样的概念,所谓“佛性的作用”就会出现问题。此处通过观察佛土庄严功德,再来看我们平常的习惯性认知就很简单,很容易了解到佛陀亲证的佛性与我们所具有的佛性是对等的。

  宝性——不论在众生,在诸佛如来,没有一点差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真实不虚的。我们的习惯是分别对立,但是通过佛性作用的折射,再来看这个习惯就很简单了——不过就是个习惯,没有内容的。

  佛性——是一个永恒起着作用的功德藏,它不是常法,但在起作用,像虚空一样在起着作用。通过这个折射点来认知与佛无二无别的佛性,我们就会感觉到佛陀的亲近,感觉到“本家本国”的亲切。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一切众生的本家本国,从究竟意义上来谈,那是我们的本家本国。从我们彻底的意乐上来观察,那是我们的本家本国。从我们的习惯上观察,娑婆世界就是我们所眷恋的。

  往生——随顺法性,往生彼国,或者说不来不去无为心智的安住,一念动心必然往生;你不动心,安住于寂静的法益,则不了解生与不生,所以不来不去、往生彼国即无生。但在世俗心念中,如果没有来去二法,我们就会产生恐怖,所以佛说“往生彼国”,一是让我们受到依报庄严的养育,再一是去除我们对未来的畏惧,实际我们所有的畏惧基本上都是对未来期盼的落空,对未来期盼的迷失。

  大部分修行人生活在对未来的期盼中——我经过多少劫,多少生,多少世,多少年的修持,我的作为应该有一个什么结果吧。所以他的初发心出现了轻贱,想在结果上有尊贵,那是不可能的。在初发心上有亏欠,在结果上圆满,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发无上心,成就无上果”,横出于生死,闭塞于诸恶道!

  我们在认知上总是会有生灭心智,这是习惯。佛不是修行而得的,所以他不生不灭。有人说世尊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由修证而来的,世尊说汝是谤佛;有人就顺着说佛不是修来的,世尊说汝是谤佛。佛安住于清净法性,他为什么要修呢?为利众生而佛——他为自己是不需要修的,不需要任何作为,为利世也是不需要修的,本质圆成故,但是为利众生、为利有情就需要修了,修什么呢?很简单,为利众生!所以,世尊一切道种智的修持,就是为了接度对应有情,这并不是修与不修,从其亲证法义来说,没有这个名词,但为利益众生,有八万四千类众生,佛就修种种法,来接引众生成就不可思议的圆满清净的法性功德。所以报德成就是顺性而得的,是不假于修证而得的,非修证而来,但利世方便,多设置于法,对应众生而设立法则。

  宝性有四种——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反过来,就是凡夫心——总是有来有去,有垢有净,有增有减,有生有灭。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心念,不管是在垢净中、来去中、增减中,有对立了,一定是凡夫心。这是我们的习惯意识,这就是烦恼所在,这就是生死所在,这就是轮回所在!

  所以天亲菩萨提到庄严触功德成就——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我们只要触到法性,触到阿弥陀佛报德的殊胜因缘,都会生起喜悦。反之,若我们随顺凡夫的心理,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有来有去,那就会出生生死与烦恼。娑婆世界里大家来来去去,在垢净中挣扎,在生灭中轮回,在增减中变异,这是我们世间的一个现状。所以,我们对性功德的染爱、随顺,即随顺、爱乐、好要,就会生起出离世间的极大善巧,就会“生胜乐”——胜过世俗之乐,不是凡夫的世俗之乐,即满足于财色名食睡的那种乐,是胜过世俗之乐的殊胜法益。

  我们对宝性的认知很重要,生疏不可怕的,最主要是有耐心,慢慢接触多了,你一动念,“哦,我又对立了”;刚才在难受,“烦恼是来自于对立”;又迷失了,哦,迷失是因为什么?又对立了,可能是用“来去”对立了、增减对立了、垢净对立了。对立造成了我们分别执着的烦恼。

  往生弥陀国土,这是个劝化,我们自己是没有这种向往的。所以通过性功德与业力的对比,让我们去认知——阿弥陀佛在加被我们,劝化我们。从我们世俗的心中是不可能生起往生彼国的愿望,通过认知,对比,观察,我们可以培养这个东西。佛陀的加持是究竟的,彻底的,是无间断的,引导着我们殊胜的功德。

  为什么说无间呢?大家想想,大地载负我们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我们心智的、业习总在间断着,变异着。大地对一切众生的载负没有间断过,又如虚空对我们的包容从来没有间断过。大地这么厚重地载负着我们,给我们水,给我们粮食,给我们生活资源,但很多众生不安稳,为什么呢?他们在制造不安稳的东西,制造地震,制造战争,制造污染。他们不知道大地的厚重,而用极大的贪欲在损害这个东西,变异这个东西,所以他不安稳。

  大地哪一天不载负我们呢?法性周遍的载负亦复如是,阿弥陀佛愿力周遍的载负亦复如是,周遍,透达,从来没有间断过。你如果真正有对弥陀、法性的观察、审思,对我们本具有佛性的认知的折射一旦成熟了,那么心地的安乐必然成为事实,一个巨大的周遍事实。

  (岁次辛卯五月初十 2011年6月11)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