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二十二日(一):你需要念佛“起作用”吗?
安居第二十二日(一):你需要念佛“起作用”吗?
表层意识是个习惯意识,为现行习气所熏,但对我们影响特别大。我们心灵世界深层意识的需要是要经过认真、冷静的思维、观察的,是要培养的。
如果我们在深层意识中观察过极乐世界,或者比较平静细微地观察过极乐世界,那我们在梦中,在一些大的违缘的冲击下,第一个反应就会是极乐世界,或是阿弥陀佛愿力的摄化,或是清晰的慈悲与智慧的见地。但我们平时若依着习气,习气所熏出来的基本都是自己的表层意识,那到梦中,到一些大的违缘,到冲击了我们自己的利害关系的时候,表层意识就会不太起作用。
今天有个居士说跟我说:“师父,念佛不顶用啊。我在家很烦,到这儿还是很烦,念佛不顶用。”我问:“你念的什么佛呢?”他说阿弥陀佛。我问:“阿弥陀佛什么意思呢?你这个阿弥陀佛的意思是不顶用,我的阿弥陀佛的意思是顶用。”
这个话题涉及到对心灵需要的认知。我们有需要,但没有确定的认知,也不行;认知确定了,但没有方法来处理这个需要,也没用。所以,需要、认知、方法,对于解决自身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实际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事情,也是个很大的事情。说念佛不起作用,我们昨天留的作业也是让你观察极乐世界,看看起不起作用;另外观察娑婆世界,看看起不起作用。【举例:师父遇到一个寺院建设的问题,拜佛时还在回想思维这个问题】问题现前时,就要寻找方法去解决,实际上,思维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往往我们会用习惯的思维回忆来确定它,而面对这个事情的实际状态是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我们观察极乐世界、观察娑婆世界,都是个方法。
这个居士提的问题是十分实际的,是值得大家都去问一问念阿弥陀佛或者观彼极乐世界,对我们现行的问题究竟能起多少实际的作用?
对于“念佛不能解决问题”这个话题,我们一定得谈一谈。我们很少去探知深层意识的需要,即在冷静的、没有杂缘的、没有现缘事情逼迫的情况下,你心里需要什么?大部分人进入无记与回忆,或者是推测未来的的状态。那我们怎么既能处理掉表层意识,又能认知深层意识呢?
这个居士很直白地说——我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起作用。实际每个人都会提出这个话题,只是这个不起作用有深有浅。有的人,事情不关系到自己的利害关系时,念一句阿弥陀佛还是起作用的,但真正触及到心灵深处的一个问题逼迫你解决的时候,不知道你这时念一句阿弥陀佛起不起作用。
说“念佛不起作用”,有:
深层的东西(潜在的,比如很多人说“临终不能往生”不过是一个深层的虚妄设计,这个深层妄计会不断去收集大量不能往生的理由,在深层意识达成一个不能往生的事实)。它会不断累积、收集想法来达成事实,例如有个居士怕风怕累怕交流的病久治不愈,实际是一个深层心理状态导致,是对劳作、应酬厌倦,所以产生疾病来保护自己,那是一种需要,正因为需要,他才会收集很多理由来达成一个事实——疾病——以满足这个需要。
也有表层的东西(现下对某个烦恼、某个执著,即在现行烦恼中不起作用,当然这也是个虚妄,实际是现行执著)。
关于“不起作用”,大家在不同层面下都是有的。对现行烦恼不起作用,是我们下手的地方。对一个现前问题,我们心里是用念阿弥陀佛处理,还是用现前的实际情况去处理?现行解决问题实际是十分简单的,但你说“我念一句佛,能不能马上起作用,把这个事解决掉呢?”我感到这是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
关于“临终不能往生”,我们都知道它是一个心念的种子,你若不把这个种子放到智慧的火中让它燃烧,不放在石板上让它枯萎掉,不在慈悲的烘烤中把它变成熟食,你不处理它,让它不再是种子,而是把它投到土壤中,然后不断地去思维观察这个东西,结果造成很厚的土壤,让这个种子成熟,那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不能往生。虽然在究竟意上,这样的人必然也会得到佛法的利益,但是从现生开始,多生中他就会谤佛,就会疑法,这是必然的,久久地流转,一直到他忏悔那一天才能解决。这一个种子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呢?
所谓“三细六粗”讲到,人的本际初动,即无明初动,第一个概念一萌发称为“动念”,动念产生能、所,后面就开始出现六粗,有智慧了、有辨识能力了、给其取名字了,然后成为恶业的事实。这细微的念,一般人觉察不到,所以不知道“不起作用”的来源,即为什么“不起作用”。他肯定有需要,我们念佛一定是需要它起作用,要不然我们就不用这个方法了,但这个方法为什么与我的需要不相应呢?这就是对法的“认知”的问题了。
这个认知如果没有,就是有信无解行。不光理解(即认知)它,还要去证实你的认知,否则解决不了问题。极乐世界为什么成就种种庄严呢?阿弥陀佛是累劫的修持啊,思维就有五劫,我们才用了几天工夫来学习呢?我们才有几刻钟忘掉自己能所的恶念呢?忘掉相续的念头,即执著那一个妄念呢?我们每天都唱“妙湛总持不动尊,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妙也不妙了,湛也不湛了,不动到处动,不动的是自己的妄想、执著,动摇的都是佛法的教法,这是个十分大的问题,所以解与行对认知的确认十分重要。
我们来学习,的确要解决大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自己没问题,其实只是不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不善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要不然我们都是菩萨了,最少也是个独觉了。因为大部分人不善于观察,只是被表面现象与业习执著牵着,所以到处都会波动。实际很少人去关心自己心灵的认知,这个居士说“不起作用”,我感觉是一个作用深浅的问题。假如在表层意识都不起作用,那么在深层意识中——“临终不能往生”对你来说就是个事实。因为你会不断培养“不起作用”这个种子。
我们凡夫最辛苦的东西,世尊已经讲尽了——皆因妄想执著。你看看你妄想的是什么呢?你自以为是的东西,那就是妄想。自是非他,是凡夫的一个命根子,就因为认为“我是对的”才会产生一个妄想的执著。我们一般说妄想,就是当真了,“自以为是”就是个妄想,你很认真,认为“我这个想法才是对的”,你才会有妄想的相续——执著。如果没有理由说它是对的,你根本不会执著的,所以很多越较真的人就会越执著,他执著什么呢?——他的理念是正确的,他的这个是不能舍弃的,或者这个是他的命。
我们这个“不起作用”一定是妄想,但我们念佛为什么会生“不起作用”这个妄想呢?——因为我们不需要它起作用!不相信你问一问自己。你自身心灵深处是不需要的。很多人说“我愿意往生”、“我愿意念佛”,你静下来悄悄地问问自己你念了几句佛?你有几个念头是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的?认认真真地问。大部分人的“不起作用”是在“不需要”这个潜意识下产生的结果。菩萨,我们自己要扪心自问!这个地方跟别人真没有关系了,修行法益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只跟每个操作者自身有关系,跟真想解决自己问题的人有关系。
你可以问一问,你真愿意往生吗?你真念过愿意往生吗?你真念过厌离娑婆世界向往极乐世界吗?你真正对这个地方的财色名食睡有厌弃吗?对贪嗔痴慢疑有厌弃吗?哦,没有!那你的深层意识中根本都不需要往生,你不需要。
所以之前举过的那个没学佛的年轻人,病难来的时候没有别的路了——大夫给判了死刑,家里人厌倦,没有金钱去治疗了,他自身也承受不了了。在这个巨大的事实面前,他必须得厌倦这个生命意识、作为、环境,这时给他说一旦舍弃了这个沉重的业报就会有新的天地,他当然就踊跃往西方!为什么呢,他没有路!而我们现前的这些菩萨们,每个人最少有一百零八条路——贪、嗔、痴、慢、疑、年轻、健康、有很多善知识、自己很会看书,有一大摞一大摞的书、想到哪儿参访到哪儿参访、认识的人多、体会过很多教法、或者干脆就自以为是……。哪一个能愿意往生呢?往哪儿生呢?贪嗔痴慢疑中?财色名食睡中?
说念佛不起作用,你能不能去了解了解阿弥陀佛是什么?阿弥陀佛就是“有作用”,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有作用”。念我们自己的业习就是“不起作用”。我们自己的业习是什么?实际是不需要阿弥陀佛,不需要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不需要清净平等,不需要安乐。问问自己的心灵,你静静地,把你的无记昏沉与固执去掉,你看你有没有真正对极乐世界的向往。这个问题不大不小,但是十分严肃!
所以,读到《无量寿经》中的一句话——“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易往而无人”,我受到极大的震撼!我观察过99%的人都不愿意往生,包括我自己,最后那一个人,愿意往生的那一念,是因为逼得没有路了。我们自己可以观察观察自己,在对自己负责的情况下观察,不要把自己放在自以为是、固执或无记的海洋中。大部分人因为没有思维的方法,无记就是他的天使,最善良的就是无记了,再没有这么好的天使在你身边飞行徘徊了,因为你所有的需要最好的状态无外乎是个昏沉。善业没有做了,恶也没有做了,干什么?休息会儿吧。怎么休息?用无记法。怎么无记?昏沉,脑袋里一团酱,没有得也没有失——但这绝对不是清净明亮的智慧,也不是真正的喜悦,也不是真正的智者所行。而就是一个无记的迷失。
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我们不警觉啊,菩萨,你就到此为止了!你一不警觉,就会认为这就是我生命最快乐的终极了,那么昏沉就是你的终极。我经常看到无记昏沉的天使在人群中飞行,再没有比这快乐的时候,再看不到人对这个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对其他的渴望。为什么呢?我们不知道这个需要,但这个需要会在你身边表现为事实。
所以,这个“不起作用”实际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不需要。只要需要,我们用方法来解决,它一定起作用。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别的路了。十几年前,有个尼师偶尔地来到放光寺坐一会儿,就谈了一个问题——她说一念就能往生?没那么便宜。我说,如果有试验的机会了,你就知道这一念的作用力了,比如坐飞机、坐火车、坐公共汽车,你一念就可以抉择。到你没有路的时候,你只有一念的时候,只剩下唯一一个选择的时候,可能那时候你就知道这一念是个决定,会能往生的。然后大家就各做各的事情去了。后来她大概是到北方一个城市住的时候,突然重病没救了,她自己在病床上面对“不行了”这唯一一个结果的时候,想起了那句话——到时候你只有一念的时候看你怎么办?想到这句话的时候她突然放松了,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突然感觉到自己身心从未有的松快,结果就直接下地了。别人问她怎么了,她说我好了。怎么好了的?她说这一念就好了。
哪一念呢?没有路了。过去叫“死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生,她没有路了,再没有第二念去抉择了,就那个一念。她说的确那时候十分无奈,就念了一声佛,心里突然有种从未有的松弛,就恢复健康了。后来她回到鸡足山跟我谈这个事,很激动地说阿弥陀佛真实不虚!一念往生真实不虚!一念是为决定,是真正的往生义!就在这一念上,她真正地认知了。自己是山穷水尽了,再也没有那么多妄想、执著、自以为是、自以为不是……,那个时候不是临终也真是临终了。临什么终?没路了。这个时候就决定了。我们平时的路千条万条。中国有古话——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讲什么呢?——真正在绝境之中,人有方便。因为大家学习佛法总是在不决定、没有绝境的这个空间徘徊,所以说我们于法不得决定。
这个“不起作用”,和认知、行解有关系。所以,我们对这个“不起作用”要有认知,要有方法去解决它。我们不怕问题,但是怎么解决这个“不起作用”呢?这是我们都需要认知的。否则你再去修行什么、做什么,跟你还都没有关系啊。最多你说是做一个来世的福报,那也可以,但是生死问题你没解决,大事已毕跟你没关系,你拜佛、做诸善缘、用无记来休息、用善恶来调整自己,那还在忙娑婆世界的事,实际还是“不起作用”、“不能往生”这样一个结果。
所以,“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易往而无人”,读了世尊这句话,我们要提示提示自己,为什么其国易往而无人呢?只有那些超绝的大智慧的人、大慈悲的人、大善巧的人,才能欢喜踊跃往西方啊,才有这样一个抉择、决断,心智殊胜,超出常伦。
彦琮法师那两句话——“业深成易往,因浅实难闻”,写的真是感人!你业很深、很重,没问题,反而会愿意往生,容易往生。为什么呢?你不自以为是了,你放下自己善恶无记的纠缠执著了,你“南无”了、皈命了!我们现在的人没有“南无”啊,佛“南无我们”可以,强化我的智慧,强化我的禅定,强化我的善缘,强化我能说会道……,我们“南无佛”可难了!
我们若不南无佛、皈依佛、随顺佛愿,“业深成易往”这句话是不成立的。所以,这个“不起作用”的表层执著我们需要解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解决的方法?观察彼国与娑婆世界,这也是一种方法,它能不能解决我们的心里所依呢?能不能破除“南无我”的这种我执呢?我们知道一切业缘都来自于以我为中心,一切恶业都来自对我的放逸、对我的认许,因为我们累劫累世都生活在这里面,大家对此太熟悉了,熟悉到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这样做。若知道了,你就警觉了,就会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沉沦了!
所以,“不起作用”是个大话题,比“不能往生”这个话题来的更贴切,因为“不能往生”是很多人假设的未来的事,而“不起作用”是现下的事,是表层的事。如果对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认准,那我们学习的意义就不大,因为大家在一起学习理论的意义并不大,若是为了解决问题、使我们心开意解,则还是有意义。
随文入观的能力在我们这个时代就弱一些了,古代人的这个能力是十分强的,因为他们朴实的生活环境、朴实的心理会带来这样一个福德因缘,而我们现在人交往频繁、向往新鲜,环境中也充满新闻、感知、意识,跨越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是很普通的事,所以我们这个时代,路线单一、思想朴实的机会消失了,我们的精力越来越分散,心不能自制、对自己的作为选择散漫无力。学佛人中也有很多人失念、不能自制,伤害自己、伤害别人。我们现在做一个表层不害自己的人就不得了了,若真正厌弃轮回,不再用贪嗔痴慢疑惩罚自己,真正向往智慧慈悲的广大国度,那是我们深层的尊重和爱护。而表层的,如果有正常生活次序、正常作为,不暴力,不失控,在这个时代真是都很幸福了。
什么叫福报?我们把对每个当下能宁静地、平和地、主动地认知它,去享受生命的宽平、如实、不挣扎、不痛苦。你有这种福报吗?在方法得当、有好要的时候、我们会体会到这种人生的幸福、这种心里宁静的福慧。人的心理会不会适应、调整、把握,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这个散漫、多信息、扩张的时代,学会简单,一定是能让人集中精神、安乐下来的。这个“集中”不需要用力,你放放松就可以了。现在很多人养成了散漫、失控的生活习惯,比如通过安居,你可以一节课一节课地从没有喜欢、培养喜欢,没有放松、培养放松,没有清晰、培养清晰,慢慢地培养。我们不需要大家学什么,我不想给大家增加一丝的压力、一点点的紧张!因为这个时代大家够紧张了,真正自我解放与宽松的人,那真是太幸福了。
所以,关于念佛“不起作用”,有人说不是不起作用,可能是作用有深有浅,有大有小,这是一个镜子,我们自己去审视审视——我们念佛、观察彼极乐世界、观察娑婆世界、观察我们自己的业缘(没有念阿弥陀佛而念自己的执著烦恼)的时候,念佛对我们的现行烦恼、对每个事情起多少作用?是大是小?是深是浅?是究竟是不究竟呢?做一个自我测试,还是很有必要的。
(岁次辛卯五月初七 2011年6月8)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