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二十一日(四):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安居第二十一日(四):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大家应该读一读《无量寿经》对极乐世界依报的描述,昙鸾法师注说:“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千种宝随心称意无不具足。”

  《无量寿经》中描述了很多七宝庄严、八功德水,这是讲我们每个人所本有的佛性中具足七菩提、八正道分,世尊在此有一个业报之物的描述,也有一个道业的说法。从心智讲,就是七菩提、八正道;从物质上讲,就是七宝、八功德水。依报的庄严与心地的觉受相对应。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正行功德所成就,依愿而成,顺性而成,此全显之自性非阿弥陀佛所独有,是十法界众生所共有,只不过阿弥陀佛通过依报彻底揭示了其实际的报德与作用。如果凡夫有情没有佛性与自性,那我们来认知阿弥陀佛国土的庄严就没有丝毫意义了,阿弥陀佛无外乎是个炫耀者了。不是这样的。阿弥陀佛是真正以智心智眼审观到了十分法界众生共同拥有这种“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的佛性与法性,以慈心悲心建立这样的国土来回应众生、印契众生的本具心智。

  我们不要把极乐世界的功德推得太远,因为你的心与佛陀的心都是法界心,此心无大无小,无内无外,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无内无外,我们最普通的凡夫的心智也是没有内外的,也是广大究竟的,对这一点,我们在意识法界中是十分容易观察到的,你只要不拘泥、不固执、不偏执,你就知道你的意识与佛陀的意识是同样地平等、广大、真实、具足。而阿弥陀佛的所有依报庄严,来回应众生,启发、激活我们本具的功德。

  这里是种种事功德成就,《无量寿经》里描述了种种七宝行树、八功德水、大地黄金、宫殿楼阁……,讲的十分周全,所有日常所需资具都是由七宝组成的,随人心意,不象我们这儿的宝这么硬啊,我们的人心硬,宝也是硬的,极乐世界顺性调柔,其宝也是柔软的。

  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实际是描述了性德的具足、真实。我们每一个人在现行中,可以取用这些珍宝,也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十分贫瘠。一片死寂的戈壁沙滩和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都是人心产生的依报,而极乐世界“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也是一样。

  我们这个世界,慢慢地被沙化了,内蒙古很多草原不仅没有草了,连草根都被牛羊啃出来了,因为过度放牧造成的,我问牧民怎么办呢?牧民说没办法,你不掠夺别人掠夺啊。我问,掠夺完了怎么办呢?牧民说,沙化。人心呐。

  极乐世界的人心带来的是什么呢?——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莲花一由旬、二由旬、三由旬、无量由旬,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红色红光……但是和我们的心有没有联系呢?我们的心中是不是沙漠呢?实际我们在昏沉、无奈、熬时间的时候,心里就是沙漠。红色红光,微妙香洁,跟你没有关系,因为你心里荒芜了,荒芜就会产生沙漠地带。极乐世界顺性,生机盎然,充实自在有力。

  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大海、大沙漠、大戈壁,太空的照片,你就知道无边无际的威德了。有一次在一片沙漠上,我静静地待了一个半小时,看自己心里会浮现出什么,大多数还是善恶无记,沙漠本来就是无记的国度,所以心里冒出无记反而少了,善念恶念就出来了。

  所谓的本具,是无量无边的法界啊,当然也包括极乐世界这个法界。极乐世界这个法界不离我们现前一念心智,绝对不离,所以“十万亿佛土,一念信即是”。这一念信没有,你就拱到自己那个业力有中了,故信佛没有那信业必有,业力就在你的生命意识中开始起作用了。

  我们为什么现在要念念佛、读读经典、观察彼国庄严呢?实际就是顺应阿弥陀佛的回应、印契走出我们的依正二报。我们的依正二报只有善恶无记,只有苦苦坏苦行苦,观察彼国的依正二报,就是我们走出娑婆世界依正二报的增上方便。虽然没有往生,你看到了极乐世界;虽然还在娑婆世界中生存感知,但你已间接地体会到了极乐世界某些角度的庄严与稀有;虽然我们沉浸在善恶无记的业报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本具佛性的某些角度的稀有与庄严、真实与功德。

  “种种事功德成就”,“事”就是其作用的种种状态,那我们能不能在种种状态下,依本心来审观世间呢?假设我们是依佛性来审观这个世间,我们每一时每一刻的自行解脱,也就是极乐世界依报的作用。此话很好讲,但往往善恶无记会把我们包围起来,使我们深深地埋没在业报中不能自拔。所以,说“自力”,往往就是业报;说观佛忆佛,就是智慧,就是出离,就是成就。在观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种种事相的过程中,启发我们的心智,成熟我们的出离。我们欲自出离,机遇基本为零。

  我们忆念佛的愿力、佛的国土、佛的殊胜功德,看看自己的身心是什么样的,记录记录。然后我们再忆念自己、靠着自己的想法、作为、修持,看自己是一个角色。今天我们就留这样一个思考题:

  ? 思考题:请自己记录依止观察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二种世界的体验与认知。

  可以读一读《无量寿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察。看看:观察极乐世界,我们是什么样的体验与认知;观察娑婆世界,我们是什么样的体验与认知。就记录自己思想的一个直接感知就行了。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自我测试、对比。不对比是没办法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混淆的状态,很多人会把自己的业习当成就是自己了,这是这个时代最痛苦的东西,以某种恶习、某种名字、某种作为为自己,那不过都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一定要认知它。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是客居,你也要认知它,你不要认为你就是娑婆世界的人,就是在六道中徘徊,这也是一个阶段性的东西。我们认知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个阶段,但它是可以主动操作的。

  (岁次辛卯五月初六 2011年6月7)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