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联语
联语
上海西池庵联句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但使佛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
又 又
自性弥陀。觌面相见。 但将六字出尘。
又
九品莲华。分青黄。间赤白。皆从裁培万善。取证无生。
又
式海法师主席之庆。 集武侯语。
养者久。所以发也大。 味于言。故能见其心。
挽王于文居士(丙寅八月十三日稿)
以有漏果。作无漏因。维持人心道德。高超极乐证金身。
世界佛教居士林大殿对联
能入陀罗尼门。三世十方。皆已开颜含笑。
肯游奢摩他路。四禅六愿。尽来合掌擎拳。
西池庵联语
白毫宛转。绀目澄清。万德庄严微妙相。
肉髻宝瓶。花冠立佛。三身乘愿作慈航。
又 又
西方七宝池。九品莲华分四色。 西竺老头陀。曾到十方诸佛地。
北极三关语。几番棒喝胜多生。 东林大领袖。度将一切众生身。
西池庵题壁
慧月 法华经云。慧光照无量。久修业所得。龙女成佛。慈悲仁让四字。其志意和雅。是其外德也。尔宜取法。是厚望焉。
圆妙 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澈五时。横赅八教。
不退 性海非遥。道源不远。念念弥陀。生不退转。
慈溪白云庵安乐林联语
(一) 又(二)
水鸟树音。咸宣佛法僧宝。 一句弥陀。有体有宗有用。
云霞山色。尽显毗卢遮那。 三千世界。即空即假即中。
四明尊者法智大师骨塔联语
罗?再来。的是四明尊者。 智者复出不外三观心宗。
佛陇心灯至十七祖(即法智法师)尽焰。 天台教观从三千佛印来。
扬家内宗风。不假他人手。 集遐方台藏。其唯此老心。
又(三) 又(四)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正立弥陀。左执金台右垂玉臂。
具信愿行离六欲天。 傍随大士。冠中化佛顶上宝瓶。
育王寺舍利殿柱对(释迦文佛应世二千九百四十九年岁次上章涒滩孟陬之月台宗后裔谛闲敬撰)
舍利子灵光。乃众生性德中之妙明。本不希奇。众生迷性德起惑造业。业感差殊。遂见灵光有千形万状。 阿育王宝塔。是诸佛法身内所垂应。并非怪异。诸佛悟法身持戒修因。因行满足。始知宝塔?天上人间。
对语
鹫窟谭经四众钦仰。虎溪结社千载传扬。指月当头几人领旨。拈华在手那个知音。
月白风清无非妙体。花香鸟语尽是圆音。竖起脊梁精修妙观。消除妄想参悟圆宗。
一念不生通身显露。六根纔寂脱体真常。吃饭穿衣现成公案。拈槌竖拂本分生涯。
鹫岭一华实相无相。虎溪三笑真言不言。息虑凝神能修圆观。纷驰妄想难契本宗。
挽明圣湖
阿育王飞锡曾来。松下谈经。不尽幽怀话曩昔。
明圣湖前尘如梦。竹间问疾。无多小别判人天。
挽王子文
将经世才。学出世法。先从戒杀放生。默念弥陀修慧业。
以有漏果。作无漏因。觑破人心世道。往生净土证金身。
挽吕文溪
经世雄才。宦游闽海。谁不闻政界内宏名。忽觉万树花开。尽似黄粱梦境。
精参妙谛。存想莲池。我失却化城中良友。偶见千江月现。皆成白色银台。
挽华山老和尚
菩提本无树。寿与佛同足矣。海屋纵添几筹。究竟终归寂灭地。
代志恒述
性天路远。迷梦夜长。不幸师座早亡。切思道树常存。千秋覆荫。
苦海波深。慈恩光大。无妨祖灯忽熄。唯愿莲华上品。顷刻敷荣。
挽中兴伏龙寺善公老和尚
了自性弥陀。始既无始。终亦无终。不变随缘。度过七十余年。谈笑常如。无拘无束。
证唯心净土。生而不生。灭以不灭。随缘不变。顿超十万亿剎。优游解脱。不慌不忙。
持身严谨。处世无诤。勘破千七百则葛藤。本地风光师不泯。
德腊修崇。贻谋有荫。移来十万亿程宝剎。满天星月我何悲。
挽李宝舲居士
忆昔年维护法华高会。作大金城。俨如镇?国之宝珠。多生猛将。
喜今日证臻莲萼上台。亲觐古佛。好比撑惊人之舲舫万力慈航。
挽寂山和尚
四才具足。慧月圆明。际此鼎沸潮流。南北三江谁保障。
二谛融通。性天皎洁。端然神游安养。莲华大宝自庄严。
挽陆西林老居士
常寂光中开颜瞻佛。 宝楼阁上合掌闻经。
挽开如长老
常寂光中开颜含笑。 象王下埋假藏真。
顿悟本来。便忘尘世。数十载补衲裁云。堪比西天老迦叶。
纔知将寂。辄断情缘。剎那间?牛入海。差似南岳古长沙。
吾师七十三岁。始终只在一剎那间。始则无生云生。终乃无灭云灭。
彼国十万亿程。远近那有恒河沙数。远既不去而去。近亦不来而来。
坐五方丈。作善主人。无论县市山林。七十三年。不改阇黎面目。
彻一念因明。参彻知识。莫道西天东土。百千万劫。常用菩萨心肠。
挽慧明法师
纔出头来。便忘尘世。数十载拈椎竖拂。宏法利生。堪比西天大迦叶。
大开眼界。顿息疑情。剎那间补衲裁云。?牛入海。差似南岳古长沙。
挽湖西陈星伯先生
子孙蕃衍。耋耄遗型。黉门东占黄金地。
风月依然。江山易度。返驾西游白藕池。
贺圆瑛法师
代常住贺圆瑛法师
天童寺中龙象蹴踏。 太白山上华雨缤纷。
贺式昌和尚
式候时机三乘授道。 昌明出世四众瞻依。
能入陀罗尼门。三世十方。皆已开颜含笑。
肯游奢摩他路。四禅六愿。尽来合掌擎拳。
龙树通经华严奥藏。 马鸣制论起信深谭。
狮猊呻百灵警惕。 龙象蹴踏万众欢腾。
- 上一篇: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赞颂
- 下一篇: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题辞
- 怎么才能至诚恳切的念佛?
- 为什么妄念多?因为正念提不起来
- 想要了却生死大事 必须研究佛经
- 怎样念佛必定往生西方净土
- 世间一切都逃不出因果二字
- 除生死大事外,其余都可商量
- 谛闲大师开示
- 因果报应贯通三世,善恶祸福丝毫不爽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拜佛时心不诚拜了也是白搭
- 佛法具备挽救世道人心的三大法宝
- 想要了却生死大事必须研究佛经
- 圆觉经讲义附亲闻记
- 关于念佛的开示
- 谛闲大师遗集 卷首
- 谛闲大师遗集 总目次
-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普贤十大愿王别释
-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