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奥秘——心理学 第五章 见仁见智的语词联想法及其它方法

  第五章 见仁见智的语词联想法及其它方法

  关于测谎仪,有人可能听说过,它已被认为是先进的刑事侦破技术,它最初来源于荣格博士的语词联想测试法。

  准备一百个单词的表,这个单词表应该包括较多方面的内容。比如金钱、方位、凶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你读一个单词,让被试人回答由此单词联想到的内容,并记下他反应的时间。一个单词如果对被试人很重要,正如俗话说的“心里咯噔一下”延长了反应时间,他反应不那么顺利,(如果有仪器,可测到他心跳、皮肤电等的变化)这是潜意识强制性的,他故作镇定,装也装不象,他反应时间必然延长。将这些单词联系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故事。

  荣格做过一个试验。一位三十五岁的很正派的人,在作了语词联想实验后,暴露了他的一桩秘密。荣格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曾有过如此不愉快的经历。”被试人盯着荣格说:“我不知道你在谈些什么。”荣格说:“你知道,你曾喝醉酒,有一桩以刀伤人的不愉快的纠葛。”被试人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随后他供出了整个事情。他出身于一户受人尊重的家庭,这个家庭单纯而正派,他曾出过国。有一天因喝醉酒与人发生争吵,便用刀刺伤了对方,结果蹲了一年班房。来到本地后没人知道这件事,而荣格是唯一破解此事的人。

  因为荣格博士发现,对刀、打、尖锐的、瓶这五个单词,被试人反应时间明显延长,超过平均时间很多(他把反应时间标在条型统计表上,很容易形象地看出)。又因为对“刀”也反应时间延长,看来在这件事中不仅与瓶有关,还与刀有关,应该使用了刀,而“尖锐的”既可涉及瓶,又可涉及刀。这里有刀、有瓶,刀用于伤人,瓶干什么?应该是酒瓶,是喝酒时伤人,打,应该是打人、打架。

  对荣格发明的这种方法,一位研究犯罪的老教授偏偏不信,荣格说,如果你愿意,不妨亲自试试。他俩来到了教授家,荣格刚念了十几个单词,教授就不耐烦了,说:“你这样能做些什么?什么也做不出。”荣格说:“还是做完吧。”做完后,荣格说:“你的钱快花完了,你的心脏有毛病,你在法国念过书,有过一段恋情,现在你经常回忆那段经历。”一生的秘密被荣格看破,大为吃惊,荣格是这样解释的:反应时间延长的几个词如下--

  心脏──疾病钱──少付款──播种者(用法语回答)

  接吻──美死亡(death)──死(todie)

  将这几个词连缀起来就行了。只对其中两个稍作说明。播种者,是法国钱币上有名的人物画像。尽管荣格和教授一直用德语交谈,但这里却用法语说出了法国钱币,对法国肯定有一种特殊情感,必须探究其动机何在。是不是法朗上有什么损失?但那些时间未听说法币贬值的传闻,但当听到接吻的反应是“美”,一切都明白了,原来那是爱情。他不是那种上了岁数才去法国的人,他一定在年轻时去法国念过书(那些年瑞士人到法国念书不属罕见,正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青年到苏联念书的较多一样)余下的事就是将故事串起来。从此,这位研究犯罪的专家便信服了荣格的试验。

  这一百个单词(你也可以稍多一些,或者稍少一些),让被试人任意联想,也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可重点注意反应时间延长的那些单词,看他联想到了什么。

  单词多一些,是为了涵盖可能的事物。当然,单词多一些(一百个左右)不过是有利于提示被试人的联想,事实上,较少的单词,只要中间步骤、环节多,被试人最后也是可以达到他内心的情结的,但这样中间环节较多,亦如参话头。

  荣格的第一部著作就是关于语词联想试验的:《语词联想研究》,联想试验使他一举成名,正是因为该试验,美国克拉克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荣格在世的时候,虽然他主要把语词联想实验应用于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但附近的刑事侦察机构常常将荣格看作破获疑案的最后希望,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得求助于荣格博士。

  统觉测验。

  1935年C。Dmorgan和H。A。Murray 于《神经精神病学档案》一刊上发表了“主题统觉测验──一种研究幻想的方法”一文,同年该法在一些心理诊所开始应用,1943年Murray于哈佛大学出版《主题统觉测验》一书,后来经过多次修订, 逐步推广应用,现在有了各种记分系统和变通版本,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投射技术。

  测验材料是一些图片,这些图片与罗夏墨渍图不同,有一定主题,不是完全无结构的。而回答则无内容限制,所以仍属投射测验。材料分四套,每套20张图片,这些图片有些是共享的,有些是专用的,共计30张,其中一张是空白卡。测验分男人用、女人用、男孩用、女孩用四套。每次用10张。

  受试者坐好,测验者给出指导语:我要将一些图片给你看,你要根据每一张图片讲一个故事,你要告诉我图画说明了什么情况,此时发生了什么事,图片中主人公内心有何感触,结局如何。每张图片讲大约300字左右的故事。

  如图片上是一位老年妇女和一位青年的半身像。甲可能解释为母亲慈祥地看着他的儿子,乙可能解释为一早年丧夫的老妇幻想着自己丈夫年轻时的英俊形象。扩展开来可以讲得更多。

  另一张图画是两个中年人在谈话,甲可能解释为这二个人在研究公司的重大决策,乙可能解释为这二个家伙在搞什么交易,丙可能解释为二个特务间谍在接头。

  一个妇女把上述图片解释为母子者,她的生活可能是幸福的;一个男人把上述另一图片解释为研究公司决策,是进取的,解释为地下交易、接头是偏执型的,难以相处的。

  总之,对这些图片的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图片,一百个人能编一百个各不相同的故事,通过他编的这些故事,你大致可以了解被试人的心理问题、人生阅历、人格结构以及大致预后等。一个图片,相当于参一个话头,自由联想的起点。

  作画法。

  我们告诉被测试的小孩:“假定来了一个魔法师,让你们家,而且是全家人,包括大人和小孩都中了魔法,你面前有纸和笔,画画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里,孩子成了魔法师,他给家庭成员中魔法的时候,我们就给他提供了表达自己潜意识观念和态度的机会。

  W。克鲁泽教授测试的一个八岁的孩子,画了一幅画,他的解释是, 妈妈是那个大妖怪,弟弟是挂在墙上的钟,姐姐是那只非常尖的铅笔,爸爸是那个酒瓶,我变成了那朵小花。

  原来,这个孩子不愿上学,送到学校后,思想不能集中,上课没兴趣,妈妈象妖怪那样凶恶,强制送他到学校。他到上学的钟点了,而弟弟不上学,还可以在被窝里睡觉,姐姐上学成绩好,作业写得好。爸爸爱喝酒,他最怕爸爸喝过酒训他。他变成了一朵小花,又可以哪里也不去(主要是学校)又好看。

  在画中,儿童爱什么,恨什么,嫉妒什么,怕什么,自己在家中的位置都表现出来了。一个人在画中占比例大小、位置都不是没有意义的。如儿童把自己画得小,可能是自卑,把自己画得很大,可能是家庭的中心,缺乏约束管教,自我中心。

  作画法(不一定非要中魔法)不仅可以用于儿童,对于成人也可以使用。荣格博士就曾让一个精神分裂病人作画。

  第一幅画是病人病情最严重时所作,他疯了,胡涂了,思维混乱,作的画可以说什么也不是,说是一条鱼,或说是一个钵,但也都很不像。钵吧,是倾斜的,画面上整个钵(暂称为钵吧)好象碎了,有横七竖八的明显的裂纹线,钵上有一个圆球一样的东西,圆球周围是一些涂鸦之作。

  钵的倾斜,使其容纳的东西容易流散,好象灵魂的逸出,裂纹线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好在画上有一圆球样东西,那是一个“中心”,围绕这一中心有一些涂鸦之作,表明病人力图将自己的灵魂、精神收拢到一块,病人努力在与疾病搏斗、抗争。这个中心的存在,预示了病人康复的希望。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病情好转。荣格让病人作了第二幅画。病人画了一个象样的花瓶,站立得很稳,病人思维已经清晰,可以画出象样的图像,花瓶上有月亮、星星、蛇、鱼。当然,都是一些“阴”性的东西,属于“下界”的东西,看来,病人虽有了较清晰的意识、思想,但还有些古怪,属精神分裂后抑郁,意识的力量还没有完全控制住潜意识的怪物(阴性东西得以显露)可以使医生欣慰的是,病人在花瓶上画了一个人形。人,有别于象征下界、潜意识的那些东西,而且人画在瓶口,面向下爬着,压住这些蛇、鱼等东西,不允许它们出来。病人可以沿着这一建设性方向发展,直至痊愈。

  不管是儿童还是精神病人,不加限制地让他作画,每一个人作的画都不相同,也是仁者画仁,智者画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