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五·不教悔罪戒

  第五‧不教悔罪戒

  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一众说戒。而不举其罪。不教悔过者。犯轻垢罪。

  「八戒」:即是八关斋法。(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花鬘璎珞及香油涂身。(七)不坐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五戒」:是清信优婆塞、优婆夷所受。「十戒」:是十善戒,沙弥十戒,又指此经十重戒。「毁禁」﹕总明犯一切戒,即毁三世诸佛明禁。「七逆」﹕下文将详。「八难」﹕并非禁戒本身之名,而是犯戒之果报。(一)地狱。(二)畜生。(三)饿鬼。(四)盲聋喑哑,诸根不具。(五)生邪见家,世智辩聪。(六)佛前佛后。(七)北瞿卢洲。(八)无想天。有半句偈,念熟便容易记得八难。偈云:

  三涂北长寿,前后辩聪根。

  三涂,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北,北瞿卢洲;长寿,就是无想天;前后,就是佛前佛后;辩聪,就是生邪见家,世智辩聪;根,就是盲聋喑哑,诸根不具。

  「一切犯戒罪」:若大若小,若重若轻,若因若果,皆教忏悔。或是大乘戒,或是小乘戒;或是犯十重戒,或是犯四十八轻戒;无论他是犯戒因,或是已经犯戒了(果),皆应当教他忏悔。

  「教忏悔」:以见闻疑三根举事,令改往修来,舍过迁善。或是见到,或是听到,或是疑惑这个人犯戒;有见、闻、疑这三根,才可以举事。目的是为了帮助他,教他改以往的过错,修将来的善根;舍去过错,迁上善道。

  梵语「忏」摩,KSAMAYATI,此云请忍、请恕之意;请你要安忍,请你要恕过。即表除于往昔罪愆。「悔」是此方之语,义称恶作。谓追责前来所作是恶,决志改途易辙。即表修于来善。追责以前所作是恶,决志改过。即表示修于将来诸善。「忏悔」合起来是改往修来之义。

  「同住同利」:是共食味。「布萨说戒」:是共法味。布萨就是诵戒,这叫做布萨。若僧团中有犯戒者,理应如法举罪。若故意不举不教者,犯戒。

  具缘:此是遮业。四缘成罪。(一)有罪。(二)有罪想:知道对方有罪,有这个思想。(三)不教心。(四)默然同住。不教悔是一罪。同食味复一罪。同法味又一罪。随事各结。

精彩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