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第一讲
智慧吉祥迈着阔步走进了无量义经室
善容微笑着给智慧吉祥的脖子上挂了一条哈达,“扎西得勒!”
智慧吉祥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智慧吉祥给佛祖供上恒河沙数朵洁白的莲花。聊天室里顿时弥漫着莲花的清香。
智慧吉祥微笑着给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了一条哈达,“扎西得勒!”
善容顶礼智慧吉祥
善容:一籽恭请师父大人宣讲《心经》法义
智慧吉祥:您想了解《心经》的法义是吗?
善容:是的
智慧吉祥:一籽!
善容:是!
智慧吉祥:《心经》的法义,只有修证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才能究竟圆满。我又如何有能力跟您宣说,《心经》的法义呢?
善容:是的!只有佛才能究竟圆满,但是请师父依您修学《心经》的经验,分享您的修行经验,令我从中可以学习。好吗?
智慧吉祥:一籽!
善容:是。师父大人。
智慧吉祥:虽然,我对《心经》还未能修证到究竟圆满,但是,我乐于分享对《心经》的运用经验来给您参考,希望对您会有所助益。
善容:是!一籽叩谢师父大人慈悲!恳请师父大人教诲!
智慧吉祥:如果,我说明时,您觉得有不圆满的地方,请您不吝指出,我们可以一起讨论研究。或许是我真的不圆满,或是彼此文字定义不同所造成的误解。
善容:(^^)是!
智慧吉祥:我们一起来学习《心经》,从中学到“度一切苦厄”的方法。
善容:是!一籽会遵师教导,从《心经》中学会“度一切苦厄”的方法。
智慧吉祥:那么,就正式上课的方式来分享心得。
善容:(^-^)一籽恭请师父大人以上课的方式来分享师父您修学《心经》的经验。
[“智慧吉祥”(释慧祥法师)即为宣说如下开示。]
题目:《心经》解说。
讲次:第一讲
日期:2007年09月22日
第一次校阅:2007年09月22日
主讲:释慧祥
【前言】
承蒙一籽的邀请,来讲解《心经》。
虽然自知在菩提道上,我只能算是初学,其实不见得能深入体证《心经》所说的甚深法义。
但是,本着学习的心,深入研究的心。
又本着“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心。
我愿意跟任何人一起来深入再一次的研究《心经》。
也希望任何有缘人,能一起来参与研究《心经》,运用《心经》的教法,来“度一切苦厄”。
【心经大义】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语 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心经》整部经文的教导重点,依我个人的理解是,为了教我们“度一切苦厄”。
如何得知呢?
因为《心经》的经文中,就有明白的说到“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所以从《心经》首尾的经文来看,就知道这《心经》的教导重点,是要我们“度一切苦厄”。
因此,当我们要理解《心经》的经文之时,不要忘了这个重点,才不会将经文的文义理解成别的目的去了。
又佛陀在讲《心经》时,虽然目的是为了要教我们“度一切苦厄”。但是,其所教的方法,叫“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习用“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来“度一切苦厄”。
有关这个,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如《心经》的经文中就说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因此,我们知道,这部经在教我们“度一切苦厄”的方法,是用“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
因此,如果有人问:“《心经》的大义是什么?”
我们就可以回答说:“深入运用‘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来‘度一切苦厄\’”。
【逐文解义】
【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释经】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重点开示。
【说明】
自问:为什么我会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成“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重点开示。”呢?
自答:这是有下列的原因的:
(一)“般若”一词,是梵语 prajna 的音译。其中pra 是“事先”,jna 是“知道”。所以,“般若(prajna)”,我解释成“事先知道”。
(二)“波罗蜜多”一词,也是梵语,是 paramita 的音译。
其中parami 在巴利语中,有“最上目标,最终目标,终极目的”的意思。
因此,paramita 是“终极目标了”的意思。
而在梵语中,para 是“彼岸、对岸”,引申有“目标、目的地”之义。
而paramita是“到彼岸,到对岸”之义。引申有“达到目标,成就目的”之义。
又因为佛法是“解脱一味”的。所以,佛陀所教导的一切目标,就是要解脱生死轮回。而将生死,喻为河流。而将解脱生死,喻为度过生死河而到达对岸。
(三)“般若波罗蜜多(prajna-paramita)”:
因此,为了能够,度过生死河而到达解脱的对岸,这时,我们在未渡河之前,就应“事先知道”。也就是“事先学到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河方式”。
例如:渡河的方式很多,如游泳、坐船…。但是,并非每一种方式都是安全、有效、无后患的。
这时要看当时的情况而定的!不可一概而论。
同样的,我们时时所遇到的任何一种境界,都是从此岸到彼岸的境界。因此,我们要学习到面对不同的境界来时,当如何事先知道以便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当时的境界而能当下解脱。
例如:有人倒了一杯很热的水给我们喝时。
这时,我们如果没注意到水是很热的,这时,一喝,就烫伤了。苦就来了。可见并没有度苦厄,而反而是造成苦厄了。这时就知道“事先知道喝水时,要注意水温”,就能安全的渡过被烫伤的河流,而到达没有烫伤的对岸。
又例如:有人倒了一杯水给我们时。我们已懂得要注意水温,所以能安全的不被烫伤的喝水了。但是,
这时,我们如果喝太甜的水,或太咸的水。这时一喝,反而不能解渴,反而更加口渴了。苦就来了。可见也没有度苦厄。
这时就知道“事先知道喝水时,为了有效的解渴,不可以喝太甜,或太咸。就能有效的渡过口渴的河流,到达解渴的对岸。
又例如:有人倒了一杯水给我们。我们已经懂得要注意安全,也懂得要有效,但是,
例如:我们刚好等一下有二个小时的讲演,或法会,或上课,或坐公车…等等。
这时,虽我们我们喝水时,也注意水温了,渡了被烫的河流。也注意有效了,渡了口渴的河流。但是又没有事先知道要有二个小时不能上洗手间,这时喝太多了,或没有事先去一下洗手间。而造成了到了一半时间,内急了,又不能上洗手间,苦就来了。
这时我们就知道,还要注意后患,才能渡过内急河流,到达解脱内急的对岸。
综合以上,所以我才将“般若波罗蜜多”解说为“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
(四)“心经”:
为什么我将“心经”一词,解说为“重点开示”呢?
这有下列原因:
1.如《妙法莲华经》载,佛说:“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因此,佛陀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是佛陀为了“开示众生佛的知见,令众生悟入佛的知见”。
因此,我将“经”一词,解说为“开示”,就是含著「开示佛的知见,令众生学习到了以后可以悟入佛的知见”的意思。
2.当初玄奘大师,到西天取经时,路上遇到了一个生病的出家人,并照顾他到病好。
后来这位出家人病好了以后,就将一部佛经,传给玄奘大师,其中就说到:“我有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师若受持。可保来往。”于是口授,给玄奘大师。也就是这部《心经》。
又后来玄奘大师到了印度后,又遇到同一出家人,说:“逮涉艰险。喜达此方。赖我昔在支那国所传三世诸佛心要法门。由斯经历。保尔行途。取经早遂满尔心愿。”
又说:“我是观音菩萨。”说毕,就飞到空中。
这在“西京大兴善寺石璧上录出慈恩和尚奉诏述序”中有记载。
因此,我才将“心经”这个“心”解说为“心要”也就是「重点」。
又综合以上种种,所以我才会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为:
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重点开示。
当然如果要将“心要”这个词放进去。则当解说成:
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开示心要。
好了!今天就上课到此。886
祝深入《心经》度一切苦厄。
每周六下午一点,讲《心经》。
欢迎来一起研究《心经》。
走了!886
(注:学生赖宏德整理,已经释慧祥法师初次校阅。)
- 上一篇:第一页
- 下一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第二讲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