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禅文化夏令营开营式讲话
第四届禅文化夏令营开营式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会长、各位护法居士不辞炎热,前来出席四祖寺第四届禅文化夏令营开营式,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在此谨代表四祖寺常住大众和全体营员、义工,表示万分感谢。
上月下旬我在河北柏林禅寺参加了第十五届生活禅夏令营。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以后,大陆佛教界首先举办以生活禅为交流内容,以夏令营为交流平台的生活禅夏令营已经历时十五年了。四祖寺的禅文化夏令营无疑是生活禅夏令营的延展。之所以会在四祖寺办夏令营,还要追溯到公元2000年10月份四祖寺开光、传戒期间,当时的湖北省政府主要领导人到四祖寺视察并看望本老,在交流过程中,本老提到河北柏林禅寺倡办的生活禅夏令营颇受教界及政府主管部门重视。本老希望在四祖寺也能举办类似夏令营的活动,以扩大禅文化的影响面,同时也可以宣传四祖寺,让世人重新认识四祖寺,提高它的知名度。本老的话说完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当即表态,肯定本老的倡议,决定2001年在四祖寺举办首届弘法夏令营。
七年的时间过去了,回首当年也有许多感慨。在办首届弘法夏令营的时候,我是以客人的身份协助本老做这件事。万万没有想到,我会在2003年的秋天前来四祖寺升座,做了四祖寺的主人。然后,在2004年夏天继续举办夏令营。为突出黄梅佛教以禅为主的特点,为突出四祖寺作为“天下禅宗第一寺”的地位,也想借助禅文化在社会各界有广泛认同的优势,所以就将四祖寺的夏令营活动定名为“禅文化夏令营”。
关于禅文化这一提法始于何时,我没有作过考证。照我的估计,最初使用这一提法的应该是日本佛教学术界。禅文化的范围很广,使用的频率也很高,凡是与佛教或禅沾上一点边的,统统被纳入“禅文化”的范畴,其实这也正体现了禅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普世性。对于那些具有禅的自觉、自悟精神境界的人来说,禅就是生命的当下,禅就在生活的当下。在历史上是如此,在当今也是如此,既没有时间的限制,也没有空间的限制。禅文化就是运用禅的理念、禅的智慧、禅的修行方法,实现个体、社会与环境的净化与美化。净化与美化一体不二。净化的要求是不断优化自身的素质,美化的要求是不断和谐自他关系。不断优化自身的素质就要做到净化自己的心灵,美化自己的人格,优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不断和谐自他的关系就要做到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团体关系、国家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等)、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按照儒家的修养次第来说,优化自身素质就是指修身,和谐自他关系就是指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佛教修行的次第来说,优化自身素质就是自觉、自度,即觉悟人生;和谐自他关系就是觉他、度他,即奉献人生。优化自身素质要有大智慧,要善用其心;和谐自他关系要有大慈悲,要善待一切。个体、社会和环境的净化与美化,既是禅文化应有之义,也是生活禅努力的目标。
四祖寺本届禅文化夏令营的主题是“禅,生活中的禅”。这个主题具有两层意义。首先,禅悟的本身就是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身心行为的彻底觉醒;其次,禅悟的境界就是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所以,不管是领悟禅,还是运用禅,都不能脱离现实的日常生活。脱离生活,不仅没有禅,也没有佛法。禅在生活中,佛法还是在生活中。因此,六祖大师才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世间就是生活,世间就是烦恼,世间就是生死,世间就是此岸世界;觉就是禅,觉就是菩提,觉就是彼岸世界。生活是土壤,禅是菩提树苗;离开了生活的土壤,禅的菩提树苗必定无法生长。“禅,生活中的禅”,依我的浅见,作如是诠释。禅能改善生活的环境,净化生活的心态,提升生活的品位,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落实生活禅,弘扬禅文化,就是实践人间佛教的具体途径,也是佛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具体实践。
四祖寺的自然风光很美,禅宗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周边的两桥(灵润桥、明月桥)、三塔(毗卢塔、种松塔、衣钵塔),都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还有四祖传法洞、赵州亭水库和即将全面竣工的芦花庵比丘尼禅修中心。四祖寺所在地古称西山,相对而言,在约五十公里外的冯茂山,古称东山,有五祖寺。禅宗古籍上所指的东山法门就在黄梅的东山。中国禅宗的四、五、六祖都在黄梅成道。黄梅的这种禅宗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是全国任何县级区域所无法比拟的。在四祖寺举办禅文化夏令营,具有得天独厚的殊胜因缘。
由于四祖寺的生活设施过于粗放、简陋,加上气候炎热,会给参加活动的人带来诸多不便,还请各位在克服生活中困难的同时,多多照顾好自己,也请相互关照,使我们大家健康愉快、轻安自在地度过这七天的禅的生活。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会长莅临指导,祝大家六时吉祥,清凉自在。谢谢!
- 修学佛法的关键就是从自身烦恼入手
- 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的区别
- 成就学问之道的同时要领会其中的真谛!
- 妄想烦恼不是实在的,不要随着走!
- 在禅堂内保持精进心与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拼搏
- 同样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 怎么理解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 烦恼是什么意思?怎么对治?
- 为什么禅宗寺院课诵安排早念观音晚念弥陀?
- 如何看待命运?怎么掌握?
- 可以在无明师指点下修白骨观和不净观?
- 打禅需注意克服两种情绪和防止两个偏差
- 时刻保持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 连“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
- 修养到位,别让自己得这些“病”
- 一切法的根本是什么?
- 开启修行道路的三大关卡
- 学佛亦是学做人,佛法也是一种活法
- 每个人都要有承担众生不幸的精神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