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念恩到报恩

从念恩到报恩

  我们之所以发不起菩提心,多半是觉得众生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既然没有关系,为什么要慈悲他们,为什么要利益他们?这就需要调整观念,化解对众生的陌生与隔阂。

  佛法告诉我们,众生在无尽轮回中都曾互为亲人,甚至可以说,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那么,我们忍心无视亲人的痛苦吗?所以,阿底峡尊者将如何发菩萨心总结为七支因果,包括知母、念恩、报恩、修慈、修悲、修增上意乐、修菩提心七个步骤。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连现生的亲人都顾不过来,何况过去的亲人?这确实是很多人的现状,也是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重要原因。当人们连亲生父母都不知感恩时,会怎么对待他人?又会给儿女带来什么样的教育?

  如何对治这种冷漠?就要通过念恩来观修。我们要思维母亲十月怀胎、精心哺育的辛劳,为了将我们培养成人,付出了无数心血和辛劳。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如此恩德,除了全身心地回报,没有任何方式可与之对等。

  从忆念生身之母的恩德开始,然后将这种感觉逐步扩大。如果不懂得感恩,就不会生起报恩心,更无法将此心推及众生,甘愿为之拔苦与乐。

  当然,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慈悲,要生起一时的利他心并不困难,难的是发广大心,发长远心。所以还需要修增上意乐,将此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才是菩萨的大慈大悲。否则,声闻也修习慈悲,其他宗教也宣扬慈悲,社会大众也提倡慈悲,菩萨的慈悲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其不共就在于,菩萨是把尽未来际利益一切众生作为自身使命,念念相续,不舍一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