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眼看情感,“爱” 的深度解读
在这样一个清晨,我们又开始了一天的修学。昨天晚上,大家学习了慈心禅的修习方法,把我们的爱心散布给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喜爱的朋友们、家人,还有一切苦难的众生。今天早晨的皈依共修,我们讨论的话题就叫《佛眼看情感》。
谈到人际关系和情感,想到了这种所谓的“爱”,我们有时候会有一种困惑,它既是人际关系中人们非常重视的,但另一方面,佛教又常常说,爱为苦本,苦从爱生。
大家可能有看过一部电影,叫《一轮明月》,它是讲弘一法师一生的传记。弘一法师出家以后写了一封信,安排人通知了他的妻子雪子。雪子是日本的一个女孩子,十七岁时遇到弘一法师,跟他来到中国一起生活了十二年。法师出家的时候告诉她,我已经皈依佛门了,派人送她回到日本的家乡。雪子临走前要求见最后一面。在那个电影里就有这样的一个场景:两艘小船,从湖面上静静地划来,擦肩而过。在这个时候,雪子突然就忍不住了,她就问了弘一法师一句话,“法师,什么是爱?”
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情感,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它?它好像会带给我们快乐,但也系缚了我们。作为一个学佛者,好像也要摒弃这样一种爱执。那我们该怎么来看这样的一个情感呢?事实上,说到这样的一个“爱”,它的巴利文的原文,或者说是它的梵文,可能是有很多完全不同的单词,但是翻译成中文之后,都用了一个“爱”字来表达,其实它们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有本质的差别。
事实上,佛典里边跟爱相关的巴利文词或者梵文词有很多。我在这里简单地举了几种例子。比如说“爱好”,或者说一种崇高理想,其实也都是一种爱,也翻译成了爱。如:“我热爱我的信仰”,“我爱佛法”。还有一种是友爱,朋友之间的友情。母亲对子女,她有一种母爱,也是一种爱。兄弟姐妹之间也有一种亲情、手足之爱。还有男女两性之间的性爱。所以不同的词都翻译成了同样一个词,而我们在谈论和理解的时候,事实上差别是非常大的。所以,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必须要对我们所谈论的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知。
在论典中间,把一切爱简单地大概划分为两大类型。《大毗婆沙论》二十九卷,说到爱有两种:染污为贪,不染污为信。所以在这里就非常明确地把一切爱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染污爱,另一类是非染污爱。
染污爱的本质属于根本烦恼,就是烦恼心所里边的贪烦恼,它跟我们的无明相应,是带着执着和占有欲的,须要拥有、抓取、得到。非染污爱的实质属于善心所里边的信心所,它来自于对美德与真理的认同、尊重和好乐。
在《大般涅槃经》里边,也非常形象地把这两种爱概括命名为饿鬼爱和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悯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所以在这里明确地说到,成佛以后有没有爱?有的,他有这个法爱。
“饿鬼爱”这个词本身非常形象地表达了那样一种匮乏感,它的本质。为什么我们会有贪婪?那就是来自于我们生命的一种匮乏感、不安全感,表现出来就是渴望、抓取、粘着、占有欲。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过这样的一些体验和感觉。当你被一个内在的匮乏感跟渴望所控制的时候,心会变得非常焦躁,生命受到系缚,失去了自主的能力。
那法爱呢?它来自于对真理、美德的体认,对生命痛苦的洞察。因此就会表现出对善法,对圣贤有一种敬重之心,爱戴之心——“我爱佛法”;对众生产生一种悲悯和关怀的情怀。这样的一种法爱,大家有没有体验过呢?可能也有体验,昨天晚上大家修慈心禅的时候就在体验,是不是?愿一切众生平安,愿他们平静喜悦的时候,那个时候你的心里没有匮乏感。内心愿意去祝福,看到他们的可爱面,看到他们的痛苦,产生了慈和悲。当一个人安住于法爱的时候,他的内心变得非常的开阔、宁静,而且充满了信心,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生命。
如果我们分辨清了这两种爱,我们就可以知道怎么来看待情感。
关于染污爱的特征,经典中说:“设习爱欲事,恩爱转增长,譬如饮咸水,终不能止渴”。它的特征有六种:
第一,有待。就是它依赖于因缘的条件才能满足。如果说你对某个人产生了贪爱,但是对方对你没有感觉,那么你就会觉得失落,觉得痛苦,会变得很焦躁。那如果说对方也爱你,那你就会感觉快乐。所以染污爱它需要对方的回应,须要得到回报。
第二,无常。情感它是变化的,否则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离婚这件事情。
第三,增长。就是串习得越多,它会变得越强烈,而不是变少。
第四,生苦。相思之苦或者其他的欲望,对金钱、对享受、对名望……所有这些爱都会带来痛苦。
第五,生嗔。表面上看是一种爱,但却能常常让我们生起愤怒。所以当真正热恋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或者夫妻之间,父母跟孩子之间,往往是又爱又恨。爱得越深,我们的愤怒好像也来得特别的猛烈,特别的深刻。在陌生人面前,我们彬彬有礼,但在家人面前我们就完全变成了阿修罗。所以这个爱也会变成生气、愤怒。
第六,非自在。它会系缚我们的身心,令人热恼不安,蒙蔽智慧。因为这种贪爱,造作种种的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障碍禅定。当贪爱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就没法静心打坐,神通也会退失,令人常陷轮回,无法解脱。
- 上一篇:缅甸印象
- 下一篇:关怀别人,护他即是护自,三种护他之道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济群法师:如何看待爱恨情仇?爱不是恒常的,恨也不是固定的
- 界文法师:真正的圣者是不会用善恶的标签来评判他人的
- 界文法师:佛教的慈悲观怎么理解?
- 界文法师:阿罗汉是什么意思?杀贼
- 大安法师:如何防治爱欲?
- 界文法师: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慈心?生活化的慈心
- 界文法师:如何对治五盖?对治五种障碍的方法
- 界文法师: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禅的?
- 界文法师:在日常生活中皈依佛法僧三宝
- 界文法师:出家的本质是一种出离
- 界文法师:培养好的品德,成为更好的人
- 界文法师:如何禅修?禅修前的准备工作
- 界文法师:正见是什么?正见是踏上八正道的第一步
- 界文法师:什么是安居与安心?怎样让内心安宁?
- 界文法师:修行者的闲静,需要内在的放下与通达
- 界文法师:慈悲喜舍,是一种生命态度和存在状态
- 界文法师:慈心禅与正念禅
- 界文法师:关怀别人,护他即是护自,三种护他之道
- 济群法师:什么是“爱”?佛教的爱是不是太无情了?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