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颜回……
想起颜回……
明 海
竟然又想起颜回,这位孔夫子的上首弟子。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这样赞叹他的这位爱徒。
最早读到这一段话是在十多年前,那时我还是一个少年,只身在外求学,形单影只。颜回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田,使我在寂寞中,心生一份庄严和自负。
翻一翻《论语》,有关颜回的句子实在不算多。其中主要是孔子对他的赞叹,我留心统计了一下,除“贤哉”这一段外还有下面几条:
其一,夫子说颜回终日听他的教导,“不违如愚”,下去一省察,原来“回也不愚”。
其二,孔子问他的另外一位弟子子贡:“你和颜回比哪个强?”子贡忙答:“我哪能和颜回比呀!颜回闻一以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于是孔子感叹道:“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其三,是鲁哀公问孔子弟子中哪位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其四,孔子赞叹颜回“三月不违仁”,至于其他的弟子只能偶尔一至(“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其五,孔子引颜回为同志者,他对颜回说:“能发挥才德就发挥,不能发挥就退藏自养,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一点”(“唯我与尔有是夫!”)
其六,孔子赞叹颜回一闻师教就能立刻去实行。(“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其七,孔子赞叹颜回虚怀若谷。(“回也,其庶乎!屡空。”)
还有一处,孔子对颜回似乎有些不满意,说颜回不能帮助他,因为颜回对他的教导“无所不悦”这是瑕疵,还是美德?依我看,却难以定言。
另外有两条,一是颜回对夫子的赞叹和感恩(“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一是孔子向颜回解释克己复礼,颜回表示:“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就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可惜天不假年,三十二岁上就去世了。颜回去世后,孔子“哭之恸”,连连叹息:“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里有关颜回的记载,大致就是这些。其中最能传达颜回人格气质的还是“贤哉”一段。这几句话足以唤起我们关于一位圣徒的想象:文弱,沉默;在偏僻的巷陌里,箪食瓢饮,兀坐终日;落落寡合,却怡然自乐……。
但你不可以说这是一种枯寂与逃避,因为这淡泊的生命景象中分明透露出活泼、坚毅的信息,那种以道自任的勇气,确乎不拔的力量会使人发问:颜回,他看到了什么,体悟到了什么,使他如此乐之不疲、随顺自安?
这不是我个人的想象。
颜回,确实打动了以后历史上的许多人。最最典型的是宋代以后,受禅宗的影响,儒者们委弃训诂辞章之学转而探寻孔门心法,他们关注的第一个题目便是所谓的“孔颜乐处”。颜回身居陋巷,不改其乐,孔子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语见《论语. 述而)那么,他们乐在何处呢?宋代理学的第一个大儒周敦颐就教他的弟子程颐、程颢“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这分明就是禅宗参话头的功夫。周敦颐曾随佛印禅师参禅。有一天看见窗外草生,大悟,说:“与自家意思一般。”遂写了一首偈语呈与佛印禅师,其中最后两句说“草深窗外松当道,尽日令人看不厌。”“看不厌”那就是其乐陶陶了。想必周敦颐体悟到了“孔颜乐处”。
至于二程参“孔颜乐处”开悟与否,不得而知。但从程颢后来写的一首诗看,他似乎已通达了“孔颜乐处”。这首诗说: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自豪雄。
和颜回的浑然不觉比起来,这里显出一些自负和造作,但能做到“万物静观皆自得”,已是大不容易。
颜回之乐,所乐何事?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一个难以参透的谜。颜回自然不是乐箪瓢陋巷,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贫穷主义者。颜回不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关键是他能虽苦尤乐。他的乐是自足自发的,不以外在环境为转移,是绝对的。那就象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泉水,汨汨不息,无有穷尽。朝如是,夕如是;贫贱如是,富贵如是;甚至,生如是,死亦如是。
惭愧呀,我们这些现代人!
我们整日在尘欲中忙碌奔波,有几个人还能欣赏自性中那份本有的安祥与快乐?有几个人能不借助外在声色的刺激度过一个充实的周末?又有几个人能独自在灯下读完一本圣贤书而心不外鹜?
很少很少。
所以,我们迷惘苦闷,我们没有了脊梁骨,我们会围观一位落水者的挣扎而无动于衷,我们会无视街头歹徒的暴行匆匆逃走;预言:“末日”的流言蜚语会让我们惶恐不安,巫婆神汉的魔幻表演能使我们心醉神迷、颠倒狂乱……。
也有一些人冷静下来,找到了佛法。但我衷心祝愿他们不要以一种急功近利和股票投机的商业心理去学佛,那样就会忘失自己生命中本有的财富而始终得不到安乐。
佛法是一种安乐法门,它是要我们以法自安安他,以法自乐乐他。这个法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自性里,就在我们生命的当下。如果我们能返观内照,承担得起,则乐自心生,向别人说一句都来不及。
这,正是颜回之乐的真意。
颜回,这位圣徒,他的静定的身影展示出生命本来的自然风光。我又想起他来……。
原载1995年《禅刊》第四期
- 上一篇:一个僧人的宗教体验
- 下一篇:丹青绘道意 翰墨写人生——亲近本慧法师散记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明海法师:什么是平常心?怎么修行自己的心?
- 明海大和尚:请转法轮的意思是什么?
- 明海法师:法俗眷属是什么意思?
- 明海法师:佛有分别心吗,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就有钱、漂亮?
- 明海法师:红尘自度,个人修行个人了
- 明海大和尚:如何跟没有宗教信仰的家人沟通?
- 明海法师:只要有一定的旋律、韵律,都可以叫做佛教音乐?
- 明海法师:在原始佛教中,是否有音乐?
- 明海法师:如何修慈心禅?以什么为对象来修行?
- 明海法师:凡夫有情绪是正常的,不要过分地苛责自己
- 明海法师:什么是五戒?佛为在家弟子制定的行为规范
- 明海法师:佛教徒可以烧纸钱给亡人吗?
- 明海法师:修行人要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做?
- 明海法师:佛教的师父是只属于某个弟子还是某些弟子?
- 明海法师:什么是出离心?真正的出离心
- 明海法师:佛教的忍辱是指什么?有智慧的忍耐
- 明海法师:原谅自己就是保护自己
- 明海法师:可以去道观拜佛祖吗?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