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忏》法特点三
《药师忏》法特点三
前面在《药师忏>法特点二》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二个特点冥阳两利。念药师佛不但能利益我们在世的人,还能利益要往生或者已经往生的人。同时有四大天王,十二药叉来护持我们,使我们免遭各种横祸,实现我们忏悔业障,消灾延寿的目的。
下面我们讲讲《药师忏》第三个特点:“十二大愿普救众生”。药师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发了十二个大愿。所以,他成佛之后就兑现他在行菩萨道时候所发的誓愿。所以,我们念药师佛有种种的利益就是因为他所发的这些大愿。具体的十二大愿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记载如下: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chì)然。照耀(yào)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相好光明,如佛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xiá)秽(huì)。光明广大。功德巍(wēi)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 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安定的生活环境,包括幽冥都能得到安慰。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财富。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忏悔自己的业障,重新做人。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更好地持戒,偶有过失能够即使忏悔,还复清净。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yīn)哑。挛(luán)躄(bì)背偻(lóu)。白癞(lài)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xiá)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疾病的治疗,消除种种的病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救助。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女转男身的机会。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juàn)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fù)。若堕种种恶见稠(chóu)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正见。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繩(shéng)缚鞭挞(tà)。系闭牢狱。或当刑戮(lù)。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解脱。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温饱。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méng)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mán)涂香。鼓乐众伎(jì)。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这个愿望令念药师佛的人得到想得到的一切东西。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这里面所作的简单解释当然不足以说明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只能是一个简单的说解释。因为一切的语言文字都是十分苍白无力的,何况我的语言文字更加词不达意。这里所要说明的只是想告诉拜《药师忏》的人,让他们知道为什么通过拜《药师忏》会有种种的利益。
这是因为药师佛所发的十二大愿,这十二大愿可谓讲的非常详细。我们拜《药师忏》之所以会有忏悔业障,消灾延寿的目的实现等等特点,就是因为药师佛所发的这十二大愿。现在我们拜《药师忏》就是根据这一特点来的。所以这十二大愿救护众生成为我们总结的第三特点。
后面敬请关注《《药师忏》法特点四》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