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佛弟子应做普世人类的带路者
现代的佛弟子应做普世人类的带路者
仁俊 ( 美国同净兰若创办人 )
作为一个现代佛弟子的吾人,应亟亟激发、印决着念念发大菩提心,处处展大菩提行。释迦佛说:“心恼众生恼,心净众生净”,足见众生的苦恼与清净与众生的心有最密切的关涉,因此,“自净其意”遂成为修学佛法历程中的首要之务。大乘行者修习佛法的特质与重点是发大菩提心,展大菩提行。内在尽力降伏、革除自我的作祟、封蔽,外在运心关注、体恤众生的困缺、迫害,为之积极而诚挚地奔波、呼吁、奉献、伺卫,永不与众生脱节离群,做众生的“不请之友”。菩萨总是活在消消融融、通通廓廓的心境与气宇中,因此,与一切人都相处得非常和洽、敦善,成为一切人最可靠的朋友与法友,尽到最勤恳最充实的友谊;这样的友谊愈久而愈真愈醇,真醇到甚于胶漆相投,怎也稀释不开,薄溶不了。总持、都摄(取)着浑涵之悲与深澈之慧的大乘行者,由于对众生友善到非常友善,所以,与任何人都相处得了无隔膜,从这里,见出菩萨做人为人的功力与德量都非常成熟、成功,也就因此让许多人都肯认他是普为一切人而发菩提心的人,一切都以人为目标,没有了自我营图,所以便让人感到他成为人类最急需而决不可少的一种人,无我的感召力与无量的吸引德,全都这么发心发力的。
大乘行者发菩提心所发的内涵与外展,虚虚廓廓彻底地推翻与开创,从惑习等治中苦练的尽尽绝绝,净化到无上的净化;真真平平全盘地顶承与担扶,从悲智兼运中施为的充充实实,健化到无比的健化。从三业中体持、发挥着如此的净化与健化;净化与健化强固得增上更增上,则直向三觉迈进得关联开通,常与三根周旋得俐落巧吸,菩提心就化为发力的动能与发光的导标,进入了内不虚脱外不漂沦的境界。能这样,大菩提心化为日常的精神践倡,对长时大空中面临的一切,看的透透脱脱,做的爽爽当当;爽当到不离不着,必治(己)必立(人),能舍(身)能荷(法);正法导转当下的“取识”,化为当前的智照,所向之处与所作之事,全都见得佛见得人,从此不再与佛与人隔绝一念;念头上的佛数数活现,活现得瞻佛闻法,从法的启示中将一切众生看活了,自己也在一切人中活得灵灵通通、畅畅舒舒,从有漏中转向无漏,久久地串习清净,证得永活、彻活、毕竟活的圆觉佛陀,因地中就是这么扎根奠基的。
照这样看,活——绝对的活,不仅是一般人的渴求独钟,就连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也具有此最强烈的蕲求,足见这个活字的诱发性、鼓激力与盘回味,是多么的浓稠与深厚唷!人类的世界具有充分的声色光热,这完全是由于人类活力的发明与创造。从佛法缘起业感的如实立场说,这个世界是无始性的,也不是无因而有的,乃是凭人类的共业感得的。业,概括着人类一切一切的活动,这一切一切的活动中所积累的无限活力,从他的内涵加以究析︰不外乎染与净,染强过了净,人心及社会风习,则日趋于败腐沦堕;净胜过了染,人心及社会风习,则日趋于旺鲜上升。因此,佛教特别重视转染成净的倡扬与体践。从人类身心中所潜涵的一分善净性——“梵行”加以观察,人最具有转染成净的可能性,“人身难得”之激勉与可贵在此。所以,只需胜解自身之可贵,积极而果毅地向上向善,善到恶止善行,久久地积善不已,积储的善力善德强大深广了,人就能转变得心地厚重,面貌宽和,与一切人相见相处得笃敬而祯祥。人类的特性之一:具有通向、呼应、接联、相助的理念与行为,将此种观念与行为,透过了理智的净导与理性的浑涵,扩充到无边无类无人无我的境界,器质与气宇完全都世界化了;有了世界化了的器质与气宇,便会激发出抱着世界心,献出世界身,发达世界愿,恤拯世众苦的弘愿与伟业,腾涌而洋溢着热血与醇情的人了。
真发了大菩提心的菩萨行者,念头上悬挂与缘头上照料的,都离不开恼苦与困缺的众生,因此,深入世界游化的唯一宗趣:拔济这些无数无尽的恼苦与困缺的众生。耐得着苦劳,化得开击刺,一心一德地实践义务与坚效义命,跑遍了世界,周旋而肆应于世界法中,身心澄清得稳平坦豁,神情澹泰得安详端庄,到一切处树真风范,见一切人留好印象,如此的游化世界,也就等同净化世界,成为世界最必须的人;做人做到成为世界必须与急需的人,则成为世界人了。具有了为世界人的存心与作略,就会发世界心,做世界人;发透了世界心,为遍了世界人,才称得上普为一切众生。念念不忘普为一切众生,处处实践普为一切众生,对众生关护得顶戴肩荷,怎样的奉事诸佛,也同样的奉事众生,有了如此的敬性与热忱,诸佛的悲智与众生的恼苦,从自家身心中则交融得数数照发,深深涌现,学诸佛(菩萨)为众生的智度与悲护,才真得充充分分、沛沛沸沸。步趋佛陀与效学菩萨的佛弟子,迈得上成佛大道,发得透为世大心,就得具有如此的实毕真的充充分分、沛沛沸沸,才成咧!菩萨于极久远的过去生中为救度众生与净化世界而发心,所以,总是将众生与世界连在一起看,故其视野与缘境,从未离开过众生与世界,因此,于心心念念中都思维着如何成熟众生,庄严佛国。但是,成熟众生与庄严佛国的任务非常非常的艰巨,由于从智观中空化了身心,对发心献身视为最有意义的乐事;更何况为着推展普世的进化与净化,当然更感到无比的奋畅与健昂。菩萨的兴神与使命,就这样的越来越积极勤恳的。一切诸佛的心量与眼界,无一不旷观遍照着整个世界,生活在世界的无数有情,其中以人类的活力最为强大,强大到能到处开拓,遍地殖产,可以说人类的活力与动能创造了这个世界。在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我们最大的庆幸处:上不升天堂(弥勒内院例外),下不堕地狱,却能生在人间闻熏佛法,从佛法中闻熏的久了、深了;深到从因缘中体解到无定性、无常我,彻底振脱了世间恋着,身心迈向着出世清净,以清净心眼察照世界,正正直直地深入而遍入世界,负起改变、提升世界的职责,面对世界的精神与气志,则蓬勃辐展得与时俱进,与空俱扩,修为、发达在这么种的时空中,一切时空中则成为诠演佛法的道场;这么种道场的载体——身心,空化净化了的身心,自然而必然的与道相应,这样看来,人类身心的价值与力用,是多么的可贵呀!
身心果真化为道场的,一切云为、操守与印决,无不是道,身心则成为活道场;活道场中所显现的——正法,正法从活道场中显出光明清净,这样的佛弟子所接引、所提转的有情,在的实毕真中受到的启发,获得的观摩,引发的效随等等,都相当的正直而明豁,能脚踏实地进入活活脱脱、开开通通的新境界中,成为脱胎换骨的彻底的新新人;新到内不失念而外不著相的阶段,则永不颠倒永发趣。发趣发到具有洞洞辟辟、虚虚融融的本领与能耐,面对一切的艰险恐怖,便镇平得如空不动,身心放得下,行愿当得起。行愿于身心中充实的旺旺足足,念头上空观的光与力,将我见与我爱照治得活跃不了,一切都进修在平实坦稳中,前途看的清清楚楚,做的果果敢敢,这时,菩提心从无我的平台上指挥得了了当当,所见与所行的种种,便完全不离世界观,与之俱起的当然是做世界人了。世界人必然的离不开世界心,发世界心为世界人的若观若行,配应得极其紧切而亲诚,菩萨的心肠与面貌,让人们照察到的尽是表里一如,言行一致,对任何人无条件的照料都护卫得无微不至,尽让人感到他的的确确是发了普度世界众生的大心行者,因此,从事实所表现的,面临着大苦大难之际,总是抢在众生前面充当急先锋,卫在众生后面作真后殿者,绝不会临难怯逃,将赴义勇为的气胆与精神,发挥得极极致致,实践其普度世界众生的决绝大愿与大心。
思在、行在大菩提心中的菩萨根性者,其意志与作略的表征:为众生效劳而不求酬劳,为社会尽劳而不怕剧劳,深入社会而遍助众生,完全看作是自家本分事,将这种本分推展得极其积极而热挚,热挚得化为心头的大呼声,此种呼声所引起的昂发与奋为的劲头,彻底的将“死而后已”的观念转拗为“死而不已”的无尽行愿,透过了如此的彻底的拗转,念头上则直效菩萨,眼面前则恒观佛陀;效观的不离不忘、必勤必恳,佛陀与菩萨则常常从心识中现起,从圆满清净的德相中受到的启示与开导,整个身心从恋昧中蓦地透脱出来,献舍身心的坚誓与决志,从此便绝诸虑畏,菩萨就这样才敢于发大心,勇于效大雄佛陀的。大雄佛陀的一切成为我们心头眼前的净范与高标,我们的菩提心对之体照的醒醒豁豁、坦坦旷旷,大光明中无限无尽的能量与力质,则能将一切惑习照破、通透得不作障碍,大智大悲则从此生起廓清与浑涵的绝大胜妙力用,进入惑习等治与悲智兼运的境域中。发决、发透了大菩提心的行者,没一个不致力体握着惑习等治、悲智兼运的宗趣。从这个宗趣更进一步肯认着:大菩提心所对治所体印的,不外乎真我与真空,从真空中观破了真我,浑身浑心全都解除了一切的黏搭盘错,心门与眼界敞豁的同虚空一样的广大,菩萨的大菩提心与大菩提行便成为能涵护一切人的人了。
于此,本人渴求、诚恳在座的诸上善人,立刻发大菩提心,随时现大菩提行,从大菩提的心行中,发力、发德与发光,作普世人类照明的带路者;务请诸位牢记着,牢记着永恒地发心做普世人类照明的带路者,尽快地从光明中将娑婆世界建设成清净的庄严佛国,藉此感报祖国当政诸公敬法、护法与倡法的无量深心与大心!
拙稿后面说四偈,敬请诸上善人赐正:
撑在人前不惊倒,托在人后不倦退,活在人中普为人,愈为愈喜愈畅奋。
时间用得紧而正,化为光明破黑暗,空间行得净而广,化为道德度苦恼。
文化理智探深邃,文明理性扩遍充,风徽清泱超疆域,普世称崇向大同。
人类最喜敬的人,伟大而不炫架势,倡导和乐践和平,为民造福为世范。
- 静波法师:成为佛陀的弟子才是学佛
- 静波法师:释迦牟尼佛是佛弟子的老师
- 明海法师:佛教的师父是只属于某个弟子还是某些弟子?
- 净界法师:为什么佛弟子做慈善事业和外道做慈善的结果不同?
- 法藏法师:佛弟子如何看待“一师一道一经”?
- 本源法师:佛弟子可以祭拜天龙鬼神吗?
- 静波法师:我们是佛的弟子,是三宝的弟子
- 如瑞法师:佛弟子只会面对,不会逃避!
- 仁清法师:信佛的弟子能烧纸钱吗?
- 仁清法师:佛弟子去世时可以做寿衣、穿寿衣或者穿海青吗?
- 宽见法师:佛弟子可以开炸鸡店吗?会有因果吗?
- 本源法师:受了菩萨戒的佛弟子可以养猫吗?
- 大安法师:在家佛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诵哪些经?多久为合适?
- 衍慈法师:改恶行善 罪自消灭,做一个身心清净佛的佛弟子
- 宗舜法师:身为一名佛子 应当保持正念
- 净界法师:非佛弟子与佛弟子修善、修行人与非修行人有何差别?
- 宗性法师:佛弟子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 则悟法师:要想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就必须皈依三宝(中英双语)
- 惟贤法师:到底该怎样做个真正的三宝弟子,有哪些戒律?
- 圆瑛法师:《佛说阿弥陀经》之诸弟子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