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显

  一足显

  呢喃声,乒乓声,惊骇惶怖声,欢笑喧哗声,于此种种肴乱声浪中,复杂以如蝴蝶之翩[迁+羽],如黑云之舒卷者,飞舞缭绕于广殿长梁间,斯何事?斯何处?咳!说起来却要笑杀人!原来这个缘故,就是道士陆修静率其徒众,与诸和尚在北齐王殿上斗法!但古来僧道斗法,也不止一次了,为何这一回却斗得这样好看,有这许多怪现象呢?

  呵呵!那里晓得这个陆修静道士,是回异常流的;不但他自己已经名列天仙,即其所部徒众,亦皆法术超群,符咒灵验!何以见得呢?陆修静有一徒弟,名唤于清,生得极其潇洒风流,尝与一妇人有私,一日正在情浓之际,忽逢其夫归来,于清迴避不及,被其夫捉住。于清不慌不忙,口中喃喃把咒一念,喝声急急如律令,将其夫霎时变做了一个大乌龟,伏于床下。重复与妇人行合气消灾之秘术,直至淋漓尽致而后已。而妇人之夫,虽就在床前,无如身已变做乌龟,昂头怒目,竟无如之何!后来称妻女有外遇的,便把他丈夫叫乌龟,只怕就是这个出典哩!

  闲话少讲,却说陆修静及其徒众,既个个皆有法术,故而一斗法,便现出这许多怪现象、怪声音来,使我到今想起,犹觉得好笑得狠。但陆修静既已成了仙,做他的仙翁、仙丈人、仙老爷便好了,这些和尚又不去抢他的仙翁、仙丈人、仙老爷来做,无缘无故,定要同这些和尚斗法做什么呢?不晓得这里头原有大大的一个缘故,讲起来觉得很长很长,比扬子江还长哩!且喜昨日在朋友处借得一把并州剪刀在这里,且剪取一段又要紧又好笑的,拿来做个话柄。

  却说释教在我中国,到汉朝东汉初头的时侯,方从印度传来的,道教却略早百把年。在西汉初头的时侯,就有一个叫做什么河上公的,会讲什么太上老君的道德经,连皇帝也都相信伊,因而就有许多好奇怪的人,跟着这河上公学。当时尚不称为教,但叫做道流。到后来,道流当中有一个叫做张道陵的,即是三国志里头所谓黄巾贼张角的老祖宗,自称太上老君诏其到鹤鸣山,亲封其做天师,排布出三十六变、七十二化、种种牛鬼蛇神的法术来,信从的人因而渐多,改道流作道教。传到南北朝的时侯,释道两教,皆一日兴旺一日,道教嫉妒释教,每构衅端,都屈于释教,愤不能泄,但犹可旗鼓相抵,未形大败。独到梁武帝的时侯,释教乃大占优胜,陆修静即是此时的人。陆修静先本在南朝的,后因梁武帝单信佛教,下旨废弃道教,陆修静始率其徒众,窜至北齐。不料北齐王亦最信释教的,陆修静不胜其恨,乃上表奏明北齐王,誓与和尚斗法,决两教胜负。意在若道教斗胜,也要北齐王废弃释教,北齐王准之。聚诸和尚、道士到金銮殿,亲看其斗法,种种怪声异象,遂如潮涌至。

  要知佛教当时得占优胜之势,原是在理不在术的,道士则每每以术取胜。况陆道士之徒,皆法术无穷的,故一到之时,不管三七二十一,道理不道理,且慢慢讲,先施一个下马威,吓吓和尚。乃各各扣牙击齿,舞手画空,即呢呢喃喃念起咒来,当时即咒得这些和尚,手中的钵,身上的衣,皆在殿中乱飞,或上或下,或东或西,一撞一击,乒乓作响,纷纷堕落,又悠悠飏上。这些和尚,不觉个个惊惶失色,而道士遂莫不手舞足蹈,欢笑雷动。即在南面殿上头坐起的北齐王,见此古怪,亦舌咋发竖,中心忐忑,不知是欢喜好、忧愁好、惊恐好!道士乃高声大呼,扬其得意之音声曰:“和尚现一,我们现二,谅你们这班菜桶饭囊的和尚,没有一个能彀同我们斗法”!

  北齐王到了此时,也看不过了,叫为首的和尚僧统曰:“道士如此猖狂,你为和尚之首,为何亦默如哑羊,慌如丧犬?岂当真皆是菜桶饭囊,如道士所骂的吗”?僧统和尚听得北齐王对他这样说,他却也奇怪,并不露一毫慌张的颜色,反哈哈大笑曰:“我们这班和尚,实在没有一个不是菜桶饭袋的,但他们道士,古来原叫祭酒,通是些酒瓶酒罐,醉气薰人的,我们实在不屑同其相斗。今既出于不得已,我寺里也有一个酒瓶酒罐酒醰酒缸的坏和尚。名叫昙显,今且去叫他来同道士一斗。僧统和尚因叫道士少等一等,即差数人,令去唤昙显来。

  且说昙显这个时侯,已经吃得大醉,人事不知,浑身倒在厨房后门外烂泥沟里打滚。差去这几个人,一见之时,且不问他醉与不醉,拖起来扛头的扛头,抬脚的抬脚,跌跌奔奔,一时即弄到了斗法的地方。在前这班道士,心想差人去叫来这个和尚,一定是本事高强的,及至到面前一看,却像一个泥牛,不觉又哄然大笑!

  那晓得这一笑不打紧,把个酒醉和尚的酒,皆笑到瓜洼国去了。当即醒眼一张,托地跳将起来,半痴半憨地向道士们问道:“我先在寺里吃醉了,好像听得你们说和尚现一,道士现二,到底有没有”?道士齐声曰:“有的,你便怎样”?昙显乃翘起一只脚立在地上曰:“我已现一,你们且现二与我看”!诸道士遭这一问,好似在他们头上打一个大霹雳一样,当时吓得屎滚屁流,不但没有一句话能彀回答,连念咒画符等法术也拢总弗灵了!即从前成了仙的,到此时也全不能腾云驾雾,弄法作术了。道士好比一树麻雀,闻铳声一响,一哄四散飞去!

  北齐王经一翻僧道斗法,乃愈信释教,也将道教废弃,道教徒当时几绝踪迹。而醉僧昙显之名,遂因翘一足大躁,故后皆呼之为一足显云。(见佛教月报第一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