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
四三一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为诸比丘广说七佛的名号、种姓、道树、所化的弟子众、侍者、寿命等。三世诸佛,都说七佛的本末。都应念念奉行此记佛的名号经。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众多的比丘,都集在于普会讲堂内,都各生此念:现在的如来,乃很奇妙!乃很奇特!对于过去已经取般涅槃的,也都能知道其姓名、种族、持戒、翼从,都统统分明。那些诸佛中的三昧、智慧、解脱、解脱见慧,以及身寿之有长短等事,都能一一知道。云何?诸贤!到底这是如来能分别法处,乃极为清净的缘故,而知道那些诸佛的姓字所出之处的呢?或者是诸天来至佛所,来告知这些事的呢?
那时,世尊,用天耳去彻闻众多的比丘的各起此论之念,就到了诸比丘们之处,在于众多人的中央坐下来。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集在这里,到底是有甚么议论?到底欲说甚么法呢?」
诸比丘们白佛说:「我们集在这里,是为了论正法之要的。而众人都各生此论议:如来很奇妙!很奇特!乃能知道过去的诸佛世尊的名字、姓号,智慧有多少,都没有不贯博的,实在是甚可奇雅的!云何呢?诸贤们!这到底是如来之分别法界,极为清净,而知道那些诸佛姓字所出之处的呢?或者是诸天来到佛所而告诉佛陀这些事的呢?」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欲得听闻过去的诸佛的神智之力吗?欲知为甚么得知姓字、名号、寿命长短呢?」诸比丘回答说:「现在正是时候,唯愿世尊,敷演其义!」佛陀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应该善思念听到的法,我当会与你们广演其义。」那时,众多的比丘就从佛所受其教法。
世尊告诉他们说:「比丘们!当知!在过去九十一劫前,有佛陀出现在世间,号为毗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又次,三十一劫前又有佛陀出现于世间,名叫式诘(尸弃)如来、至真、等正觉。又在于那三十一劫内,还有一佛,名叫毗舍罗婆(毗舍浮)如来出现在于世间。在此贤劫当中,有佛出现于世间,名叫拘屡孙(拘留孙)如来。又在于贤劫中,又有佛出现
在于世间,名叫拘那含牟尼如来、至真、等正觉。又在于贤劫中,有佛出现于世间,名叫迦叶。又在于贤劫中,我乃出现在于世间,就是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九十一劫中有佛毗婆尸三十一劫中式诘如来出
复于彼劫中毗舍如来现今日贤劫中四佛复出世
拘孙那迦叶如日照世间欲知名字者其号悉如是
(在过去九十一劫前当中,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过去庄严劫千佛倒算的第三佛〕,三十一劫前当中,式诘〔尸弃〕如来出现于世间〔同上倒算的第二佛〕,又在于同一劫内,有毗舍浮如来出现于世间〔过去庄严劫千佛的最后一佛〕)。
(今日〔现在〕的贤劫当中,又有四位佛陀出现在于世间,如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连同释迦牟尼佛〕,都如日光普照于世间那样。假若欲知诸佛的名字的话,其名号统统就是如是的)。
毗婆尸如来,是由于剎帝利种出身的,式诘如来,也是出身于剎帝利种的,毗舍罗婆如来,也是出身于剎帝利种的,拘屡孙如来,则出身于婆罗门种,拘那含牟尼如来,也是出身于婆罗门种,迦叶如来,也同样的是由婆罗门种出身的,如我现在的出身,则为是剎帝利种的。」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前佛有现者皆出剎利种拘孙至迦叶出于婆罗门
最尊无能及我今天人师诸根而淡泊出于剎利姓
(前佛如有出现的,都是出自于剎帝利种。从拘留孙佛,至于迦叶佛,都是出自于婆罗门种。)
(最为尊上,没有人能赶及的,我现在为天人之师,诸根都已淡泊,是出自于剎帝利姓的。)
毗婆尸如来,其姓为瞿昙,式诘如来,也是出自瞿昙氏,毗舍罗婆佛,同样的,也是出自于瞿昙姓,迦叶如来,则出自于迦叶姓,拘楼孙、拘那含牟尼佛,也是出自于迦叶姓,都同于上,并没有不同。我现在如来,乃姓瞿昙。」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如初诸三佛出于瞿昙种后三至迦叶出于迦叶姓
如我今现在天人所敬奉诸根而淡泊出于瞿昙姓
(如初的三位诸佛,都出身在于瞿昙之种姓,后面的三佛,也就是至于迦叶佛,都同样的出自于迦叶的种姓。如我今现在,为天人所奉敬,诸根都已淡泊的,乃出身于瞿昙的种姓。)
比丘们!当知!毗婆尸如来之姓,为拘邻若,式诘如来也是出自拘邻若,毗舍罗婆如来也同样的出自于拘邻若,拘屡孙如来则出于婆罗堕,拘那含牟尼如来,也是出于婆罗堕,迦叶如来也同样的出自于婆罗堕,如我现在这位如来、至真、等正觉,乃出自于拘邻若。」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如初诸三佛出于拘邻若后三至迦叶出于婆罗堕
如我今现在天人所奉敬诸根而淡泊出于拘邻若
(如初的诸三位佛陀,乃出自于拘邻若姓,后面的三佛,也就是至于迦叶佛,乃出自于婆罗堕之姓。如我今现在,为天人所奉敬的,诸根都已淡泊的,乃出自于拘邻若姓。)
毗婆尸如来,是坐在于波罗利华树(重叶树)的树下成就佛道的,式诘如来,乃坐在于分陀利树(白团树)的树下,而成就佛道,毗舍罗婆如来,乃坐在于波罗树(坚固树)的树下,成就佛道的,拘屡孙如来,则坐在于尸利沙树(合欢树)的树下成就佛道,拘那含牟尼如来,乃坐在于优头跋罗树(灵瑞树)的树下成就佛道的,迦叶如来,则坐在于尼拘留树(榕树)的树下,成就道果的,如我现在,这
位如来,乃坐在于吉祥树(钵多树)的树下,成就佛道的。」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初一成佛道波罗利树下式坐分陀利毗舍坐波罗
拘孙坐尸利拘那跋罗下迦叶拘留树吉祥我成道
七佛天中天照明于世间因缘坐诸树各成其道果
(七佛的初一佛,成就佛道时,是在波罗利华树的树下,式诘佛,则坐在于分陀利树的树下成就佛道,毗舍罗婆佛是坐在于波罗树的树下成佛道,拘留孙佛是坐在于尸利沙树的树下成道,拘那含牟尼佛乃坐在于优头跋罗的树下成道的,迦叶佛则坐在于尼拘留树的树下成道的。我乃坐在于吉祥树的树下成道的。七佛都为天中天,而照明于世间,由于其因缘而各坐其树下,各各都成就其道果的。)
毗婆尸如来的弟子有十六万八千之众,式诘如来的弟子之众,有十六万,毗舍罗婆如来的弟子之众,有十万,拘屡孙如来的弟子之众,有八万人,拘那含牟尼如来的弟子之众,有七万人,迦叶如来的弟子之众,有六万人,如我今天的弟子之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均为是阿罗汉,诸漏都永远灭尽,已不再有诸结缚。」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百千六万八毗婆尸弟子百千及六万式诘弟子众
百千比丘众毗舍婆弟子拘孙八万众拘那含七万
迦叶六万众皆是阿罗汉我今释迦文千二百五十
皆是真人行布现于法教遗法余弟子其数不可计
(百千六万〔十六万〕八千之众,就是毗婆尸佛的弟子众。百千及六万〔十六万〕,就是式诘佛的弟子众。百千〔十万〕的比丘众,就是毗舍婆罗佛的弟子众。拘留孙佛的弟子,有八万众,拘那含牟尼佛有七万的弟子众。迦叶佛有六万的弟子众,均为是证阿罗汉果的。现在为释迦文的我,有一千二百五十名的弟子,都是真人之行,均为布现法教。其余的遗法的弟子,有不可称计之多的数目!)
毗婆尸如来的侍者,名叫大导师,式诘如来的侍者,名叫善觉,毗舍罗婆如来的侍者,名叫胜众,拘留孙如来的侍者,名叫吉祥,拘那含牟尼如来的侍者,名叫毗罗先,迦叶如来的侍者,名叫导师,我现在的侍者,名叫阿难。」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大导及善觉胜众与吉祥毗罗先导师阿难第七侍
(七佛的侍者,依次为:大导、善觉、胜众、吉祥、毗罗先、导师等人,阿难乃为第七佛的侍者。此人供养圣者,并没有不得时,能讽诵,又能受持,又不失去其义理的。)
毗婆尸如来的寿命为八万四千岁,式诘
如来的寿命为七万岁,毗舍罗婆如来的寿命为六万岁,拘留孙如来的寿命为五万岁,拘那含如来的寿命为四万岁,迦叶如来的寿命为二万岁,如我现在的寿命乃极为减少,极寿不过是一百岁。」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初佛八万四次佛七万岁毗舍婆六万拘留寿五万
二万二万年是拘那含寿迦叶寿二万唯我寿百年
(七佛的第一佛,其寿命为八万四千岁,第二佛的寿命为七万岁,毗舍罗婆佛的寿命为六万岁,拘留孙佛的寿命为五万岁,二万岁加二万年〔四万岁〕,就是拘那含牟尼佛的寿命,迦叶佛的寿命为二万岁,唯我的寿命未超过一百年。)
像如是说,诸丘比们!如来乃能观知诸佛的姓名、号字,都能分明,其种类出处,没有不贯练,持戒、智慧、禅定、解脱等,都均能了知的。」
那时,阿难白世尊说:「如来您,也曾经说过:过去如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其取灭度的,如来都能知道,当来如恒河沙的诸佛,会当来的如来也都知道。然而如来为甚么缘故不记述这些诸佛的所造的事?现在为甚么只说七佛的本末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这都是有因缘本末之故,如来才只说七佛的本末的。如过去的恒沙诸佛,也是说七佛的本末,将来弥勒佛出现在于世间时,也当会记述七佛的本末。如果师子应如来(继弥勒佛后之佛)出现在于世间时,也当会记述七佛的本末,假若承柔顺佛出现在于世间时,也当会记述七佛的本末,如光焰佛出现于世间时,也当会记述七佛的名号,如无垢佛出现之时,也当会记述迦叶佛的本末,如宝光佛出现于世间时,也当会记述释迦文佛的本末的。」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师子柔顺光无垢及宝光弥勒之次第皆当成佛道
弥勒记式佛师子记毗舍柔顺记拘孙
光焰记牟尼
无垢记迦叶皆说曩所缘宝光成三佛亦当记我号
过去诸三佛及以将来者皆当记七佛曩所之本末
(师子应佛、承柔顺佛、光焰佛、无垢佛,以及宝光佛,都是继弥勒佛之次第,皆当会成就佛道的。弥勒佛会记述式诘佛,师子应佛会记述毗舍罗婆佛,承柔顺佛会记述拘留孙佛,光焰佛会记述拘那含牟尼佛,无垢佛会记述迦叶佛,都会说其曩昔之所缘,宝光佛成就三佛〔三佛陀-正觉者〕时,也当会记述我之姓号的。过去的诸位三佛〔正觉者〕,以及将来的佛陀,都会记其前的七佛的曩昔所缘的本末的。)
「由于此因缘之故,如来乃记述七佛的名号而已!」
那时,阿难白世尊说:「此经名叫甚么呢?应当要如何去奉行呢?」佛陀告诉阿难说:「此经名叫记佛名号,应当要念念奉行!」
那时,阿难以及诸比丘们,听佛陀所说,都欢喜奉行!
四三二
大意:本经叙述师子长者别请舍利弗等五百阿罗汉去供养。佛为罗睺罗说别请五百罗汉的功德,不及于供养僧众所差的一人,佛陀说:喻如不能分别饮尽一切江河的诸水,而由于饮海水之故,已饮尽诸流那样。又如酥不得广普于水,油即能遍满于水上,故应普供养比丘僧。最后为师子长者讲说平等惠施,又赞师子长者能不别凡圣,广施众生,为在家学佛的第一平等施的弟子。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之处(竹林精舍)。
那时,师子长者往至于舍利弗之处,头面礼足之后,坐在于一边。那时,师子长者白舍利弗说:「唯愿尊者!当受我的恭请!」
这时,舍利弗乃默然接受其邀请。当时,长者看见尊者已默然接受其邀请之后,便从座起,礼拜尊者的双足后退去。又到大目揵连、离越、大迦叶、阿那律、迦旃延、满愿子、优婆离、须菩提、罗云、均头沙弥等,如此上首的人五百名之处,去邀请,然后师子长者就回去,就去办具种种极妙的饮食,也敷好坐具。等到吃食之前又去禀白而说:「时间差不多了。诸位真人阿罗汉,没有不莅临的,唯愿屈顾,光降寒舍吧!」
那时,诸大声闻们,就各穿三法衣,持钵而进入于城内,而到达于长者之家。这时,长者见诸最尊们都坐定之后,就亲手自斟酌,去进行种种的饮食。看看诸圣众食完之后,就进行清净水。又布施每人一白毡,然后乃趋前去受咒愿。这时,尊者舍利弗乃对长者演说极妙之法,之后,就从座起而去,就还诣于静室。
那个时后,罗云回去后,乃到世尊之处,头面礼足之后,就坐在于一边。那时,世尊问他而说:「你现在从甚么地方回来的呢?」罗睺罗回答说:「师子长者今天来邀请,故从那边回来的。」佛陀告诉他说:「云何?今天的饮食为妙呢?为不妙呢?为细呢?为麄呢?」罗云回答说:「今天的饮食乃极为妙,而且又丰多。现在此白毡,也是从那边得来的。」佛陀告诉罗云说:「众僧总共为几人?上座是那一位呢?」罗云白佛说:「和上舍利弗,为最上首,以及诸有神德的弟子,计为五百人。」佛陀告诉罗云说:「云何?罗云!那位长者所获得的福报为多吗?」罗云白佛说:「唯然!世尊!那位长者所得的福报,乃不可以称计之多的。
布施一位阿罗汉的福德,就很难量,更何况有大神妙,为天人所敬奉的人呢?这次的五百人,均为是真人,其福报那能量出呢?」
佛陀告诉罗云说:「现在布施五百阿罗汉的功德,和如果从大众当中的僧次,请一位沙门,恭请后,供养他,则计此供养众中所差遣的人之福报,以及供养五百阿罗汉的福报,乃为百倍、千倍、巨亿万倍,实在是不能用甚么譬喻可以形容的。所以的缘故就是:供养众人当中所差遣的人的话,其福报乃为难以限量的,是能获得甘露灭尽之处的。罗云!当知!犹如有人,自誓言而说:『我必定要饮此江河的诸水。』这种人能堪任(达成)吗?」
罗云白佛说:「弗也!世尊!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此阎浮地乃极为广大。此阎浮地有四大河,第一就是恒伽河,第二就是新头河,第三就是私陀河,第四就是博叉河。每一条河,也都有从流五百道,而这人究竟是不能饮这么多的水,使其都尽的,只有劳动其力,事情终究是不会成功的。」
佛陀说:「那个人又作如是之言:『我自有方便因缘,可以得饮诸水,使其都尽的。』到底是有甚么因缘,得以饮诸水呢?那个时后,那个人便作如是之念:我应当去饮海水为是。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一切诸流,都均皈投而入于大海的。云何呢?罗云!那个人能饮诸水吗?」罗云白佛说:「像如是的方便的话,就可得饮水使尽的。所以的缘故就是:一切所有的诸流,都皈入于大海,由此因缘之故,那个人就能得饮水尽。」(统统饮过之义)。
佛陀告诉他说:「像如是的,罗云!一切的私施(对于某一种人,或某一单位之布施),都犹如那些水流那样,或者获福,或者不获福。众僧乃如那大海那样。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流河决水(疏通水道),而入于大海中,便消灭其本来之名,惟存有大海之名而已!罗云!这也是如是的。现在有十类的人,都是由于大众之中而出的,如果没有众的话,就不会成就的。那十类的人呢?所谓向须陀洹(预流向)、得须陀洹果,向斯陀含(一来向)、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不还向)、得阿那含果,向阿罗汉(阿罗汉向)、得阿罗汉果,辟支佛(独觉)、佛陀,就是所谓的十类人均由于众中而出,并不是独自而立的。罗云!应当以此方便,而知道众中的差遣的人,其福乃不可限量的。因此之故,罗云!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其福不可以称计的话,就应当去供养圣众。
罗云!当知!犹如有人,用酥投入其水的话,就会凝结,而不得广普,假如用油投入于水中的话,就能遍满于其上。因此之故,罗云!应当念念供养圣众比丘僧。像如是的,罗云!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师子长者曾经听到如来叹说施众之福,而不叹说余福。当时,长者就在于余时(他时),到了世尊之处,头面礼足后,坐在于一边。那时,师子长者白世尊说:「我曾经听到如来叹说施众之福,而不叹说别请人之福,从今以后,就应当常常供养圣众!」
佛陀告诉他说:「我并不是作如是之说的:『当供养圣众,不供养余人。』你要知道:现在布施畜生,犹然能获其福报的,更何况布施他人呢?我所说的,唯说福报有多少的不同而已。所以的缘故就是:如来的圣众乃为可敬、可贵,是世间无上的福田。现在的此众当中,有四向、四得(四果),以及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如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的话,就应当从众中去求。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三乘之道均出自于大众之故。长者!我观察此因缘之义之故,而说这些话而已的!我并不叫人应该只布施圣众,也不叫人不应该布施于其余的人。」
那时,长者白世尊说:「如是!如世尊的教敕的!从今以后,如果作福业的时候,尽当会供养圣众,不会选择某人去布施他。」那时,世尊就对于那位长者演说微妙之法,使他发欢悦的心。长者听法之后,就从座起来,头面礼足后,便退下而去。
那个时候,师子长者意欲布施与人,以便建立福业。这时,诸天曾来告诉他而说:「这位是向须陀洹的人(初果向),这位是得须陀洹果的人,如布施这些人的话,就会得福甚多,假如布施这些人(指另一种人)的话,所得的福报会比较少。」
那时,天人即叹颂而说:
如来叹择施与此诸德士施此获福多如良田生苗
(如来曾称叹择人而施之事,假如布施给与这些诸位有德之士的话,则布施这些人会获得福德非常的多,有如良田之会生苗那样。)
那时,师子长者乃默然不回答。这时,天人又对长者说:「这位是持戒的人,这位是犯戒的人,这位是向须陀洹的人,这位是得须陀洹果的人,这位是向斯陀含的人(二果向),这位是得斯陀含的人,这位是向阿那含(三果向)的人,这位是得阿那含的人,这位是向阿罗汉(阿罗汉向)的人,这位是得阿罗汉果的人,这位是声闻乘的人,这位是辟支佛乘(独觉)的人,这位是佛乘(佛陀)的人,布施此人所得的福报为少,布施此人所得的福报为多。」那时,师子长者乃默然不回答。为甚么缘故呢?因为他但忆如来的教诫,并不选择何人而施之故。
那时,师子长者又在于其余之时,到了世尊之处,头面礼足之后,坐在于一边。他白世尊说:「我自忆念欲请圣众而供养,那时有天神来告诉我说:『这位是持戒的人,这位是犯戒的人,此人是向须陀洹的人,此人是得须陀洹果的人,乃至三乘的人』等,都一一分别的非常的清楚。又说此偈而说:
如来叹择施与此诸德士施此获福多如良田生苗
(如来曾称叹择人而施的事,假如布施给与这些有德之士的话,则布施这些人时,会获得福德非常的多,有如良田之会生苗那样。)
那时,我又作如是之念:如来的教诫,乃不可以违戾,岂可以生心去选择人而布施呢?我终于没有是非之心,没有分别高下之意。那时,我又作如是之念:我应当尽施一切众生之类。你(受施者)自持戒的话,就会受福无穷尽,假如是犯戒的话,自当会去受其灾殃的。唯有愍念众生,如果没有饮食的话,就不能济命!」
佛陀告诉长者说:「善哉!善哉!长者!行过弘誓(发大誓愿),菩萨所施的,乃心恒平等的。长者!当知!假若菩萨惠施之日,有诸天来告诉他说:『族姓子!当知!这位是持戒的人,这位是犯戒的人,布施此人,得福为多,布施此人,得福很少。』那个时后,菩萨终皈并没有这种心:此人应该布施,此人不应该布施。而且菩萨应执意为没有是非(无是非心),也不说这为持戒,也不说此为犯戒。因此之故,长者!应当思念平等惠施,这样的话,就会长夜之中,获福无量!」
这时,师子长者乃忆如来的教诫,而熟视世尊,意不移动,就在于座上,得到法眼清净。当时,师子长者就从座起,头面礼足之后,便退下而去。
那时,长者离开后不久之时,佛陀曾告诉诸比丘们说:「这位师子长者,因为忆平等施之故,又视如来,从头至足,就在于其座上,得法眼净。」当时,世尊并告诉诸比丘们说:「在我的优婆塞当中,第一的弟子,为平等施的人(平等施第一的在家信徒),就是所谓师子长者是。」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四三三
大意:本经叙述有十千的梵迦夷天,用偈赞舍利弗。依次为舍利弗入于金刚三昧时,被恶鬼拳打其头,虽有头痛,并没有损害。佛陀为比丘们说拘留孙佛的弟子等寿,曾入金刚三昧,被牧人误为已命终,就用火烧,而不伤损。可见入金刚定乃能免除伤害,故应求方便,去行持金刚三昧。最后为佛赞舍利弗,也劝大众勤加精进如舍利弗。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之处,和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在。
那时,尊者舍利弗,在于耆阇崛山中(灵鹫山)的屏猥的地方,正在补纳旧衣。那时,有十千的梵迦夷天,从梵天隐没之后,来到舍利弗的地方,头面礼足之后,各各都围绕在舍利弗的身边,而奉侍
于尊者。又用此偈赞叹而颂说:
归命人中上归命人中尊我等今不得为依何等禅
(我们要归命于人中之上的人,要归命于人中的尊者。我们现在不能得知,到底是依于那一种禅呢?〔赞舍利弗的禅定的奥妙〕。)
这时,十千的梵迦夷天说此语之后,舍利弗乃默然允可他们的心念。那时,诸天因看见舍利弗默然允可他们的心念后,就礼拜其足,然后退下而去。诸天离开后不远之时,舍利弗就进入于金刚三昧。
这个时后,有二位鬼神,一名叫做伽罗,第二名叫做优波伽罗(杂阿含卷十六说有二夜叉,一名为害,二名为复害)。这二鬼,乃因受毗沙门天王的遣使,欲到毗留勒天王之处,去论人、天之事的。当时,那二鬼从那虚空而过,曾遥见舍利弗正在结跏趺之坐,系念在于前,心意乃寂然而定的情形。伽罗鬼就对另一位鬼说:「我现在堪任用拳头去打这位沙门的头。」
优波伽罗鬼就对那位鬼说:「你不可以兴此意(起此心)去打这位沙门的头。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这位沙门乃极有神德,有大的威力。这位尊者名叫舍利弗,是世尊的弟子当中,最为聪明,其高才并没有能超过他的,为智慧弟子当中,最为第一的人。你如这样做的话,就会在于长夜,受苦无量的。」
这时,那位鬼神却再三的说:「我能堪任打此沙门之头!」优波伽罗鬼就又一再的劝他而说:「你现在如不听我的劝化的话,你就留在这里,我欲舍你而离开这里。」恶鬼说:「你怕这位沙门吗?」
优波伽罗鬼说:「我实在会怕畏他。倘若你用手打这位沙门的话,此地当会分为二分(指其力之强大的程度)。正尔之时,当会有暴风疾雨,大地也会振动,诸天则会惊动。大地既振动之后,四天王也当会惊怖,四天王已知道的话,我们就不能安定其处哩!」这时,恶鬼仍然这样说:「我现在堪任辱打这位沙门。」善鬼听后,便舍弃那个地方而去。
这时,那位恶鬼就用手打舍利弗的头。当时,天地则大振动,四面都起暴风疾雨,寻时而来,大地即裂分为二分,此恶鬼就乘此时,其全身乃没入于地狱之中。那时,尊者舍利弗即从三昧起来,整其衣服,而下耆阇崛山,往诣于竹园,而到了世尊之处,头面礼足后,坐在于一边。
那时,佛陀告诉舍利弗说:「你现在的身体,没有疾病吗?」舍利弗说:「身体素来并没有甚么疾患,只是头中有些苦痛而已。」世尊告诉他说:「这是因为伽罗鬼用手打你的头所致的。假若那位鬼神用手去打须弥山的话,实时须弥山便会裂为二分的。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那位鬼神有大力之故。现在这位恶鬼已受其罪报之故,全身已没入阿鼻地狱之中了。」
那时,世尊并告诉诸比丘们说:「甚奇!甚特!金刚三昧的力量,乃能至于如是!由于此三昧力之故,不会被甚么所伤害的。就是用须弥山去打其头的话,终皈也不能动其毫毛的。所以的缘故为何呢?比丘们!要谛听!
在此贤劫当中,曾有佛出世,其名叫做拘屡孙如来、至真、等正觉。那位佛陀有两位大声闻弟子,一名叫做等寿,第二名叫做大智。等寿比丘为神足第一,大智比丘为智慧第一,如我今天的舍利弗之为智慧第一,目揵连为神足第一那样。那时,等寿、大智二位比丘,都证得金刚三昧。当在于某个时候,等寿比丘曾在于闲静的地方,进入于金刚三昧。那时,有些牧牛人、牧羊人、取薪草的人,看见这位比丘禅坐的情形时(以为已命终),各各都自相谓言:『这位沙门,今天已经取入于无常了。』这时,牧牛人及取薪草的人,就去集诸草木,堆积在于比丘的身上,然后用火把他燃烧,之后,就舍弃那个地方而去。
这时,等寿比丘,即从其三昧起来,就整其衣服,便退而去。当时,就在于那一天,穿衣持钵,进入于村内去乞食。这时,诸位取薪草的人,看见这位比丘在村中乞食,各各都自相谓言:『这位比丘昨天已取命终,我们已用火把他焚烧。然而今天又复活。现在应当立一个字,叫他为复活。』
如有比丘,证得金刚三昧的话,即为火所不能烧,刀斫不能入,水所不能漂,不会被他人所中伤的。像如是的,比丘!金刚三昧的咸德就是如是!现在的舍利弗,也同样的得此三昧,舍利弗比丘是多游入于二处的,所谓空三昧、金刚三昧是。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求方便,去行持金刚三昧。像如是的,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世尊并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当提示你们有关于舍利弗的功行之事。如舍利弗比丘,乃是一位具有智慧、大智、分别智、广智、无边智、捷疾之智、普游智、利智、甚深智、断智的人。也是一位少欲知足、闲静勇猛、念不分散、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柔和无争、去恶辩了、忍诸言语、叹说离恶、常念去离、愁念生萌(众生)、燃炽正法,与人说法并没有厌足的人。」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十千诸天人尽是梵迦夷自归舍利弗于灵鹫山顶
归命人中上归命人中尊我今不能知为依何为禅
如是弟子花庄严佛道树如天昼度园快乐无有比
(有十千的诸天人,均为是梵迦夷〔梵天〕,他们都自归依于舍利弗,都是在于灵鹫山的山顶的事。他们皈命于人中的上人,皈命于人中的尊者。他们说:我们不能知道到底所依的是那一种禅〔指舍利弗的金刚三昧为不可思议〕?像如是的弟子中之花,乃能庄严佛道之树,有如天上的昼度园〔香遍树为三十三天的大香树〕,为快乐没有比得上的。)
所谓弟子华,即是舍利弗比丘是。所以的缘故就是:此人则能庄严佛树之故。道树,就是指如来,如来乃能覆盖一切众生。因此之故,比丘们!当念勤加勇猛精进,如舍利弗比丘那样。像如是的,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完
- 上一篇: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 下一篇: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