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人间 二、人间佛教绪言

  二、人间佛教绪言

  一 人间佛教的展开

  契理与契机:佛法所最着重的,是应机与契理。契机,即所说的法,要契合当时听众的根机,使他们能于佛法,起信解,得利益。契理,即所说的法,能契合彻底而究竟了义的。佛法要着重这二方面,才能适应时机,又契于佛法的真义。如专著重于契理,或不免要曲高和寡了!如专著重于应机,像一分学佛者,只讲适应时代,而忽略了是否契合佛法的真义,这样的适应,与佛法有什么关系!现在所揭示的人间佛教,既重契机,又重契理。就契机方面说:着重人间正行,是最适合现代的需要,而中国又素来重视人事。别的不说,如印光大师,他平生极力宏扬念佛往生,却又提倡「敦伦尽分」。这名词虽是儒家的,但要在这人间 [P18] ,做成一象样的人,尽到为人的本分,作为求生西方的基础,他是没有忽视佛教在人间的重要意义。民国以来,佛教的法师、居士,都有适应社会的感觉,或办慈善、教育事业等。不问成绩如何,但确是认识了倾向了这一方面──佛教是人间的。人间佛教的论题,民国以来,即逐渐被提起。民国二十三年,『海潮音』出过人间佛教专号,当时曾博得许多人的同情。后来,慈航法师在星洲,办了一个佛教刊物,名为『人间佛教』。抗战期间,浙江缙云县也出了小型的『人间佛教月刊』。前年法舫法师在暹罗,也以『人间佛教』为题来讲说。总之,人间佛教的时机适应性,确是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了。人间佛教不但契应时机,更是契合于佛法的深义,大家应努力来宏扬!

  人生与人间:太虚大师在民国十四五年,提出了「人生佛教」。在抗战期间,还编成一部专书──『人生佛教』。大师以为:人间佛教不如人生佛教的意义好。他的唱道「人生佛教」,有两个意思:一、对治的:因为中国的佛教末流,一向重视于──一死,二鬼,引出无边流弊。大师为了纠正他,所以主张不重死 [P19] 而重生,不重鬼而重人。以人生对治死鬼的佛教,所以以人生为名。佛法的重心,当然是了生死成佛道。但中国佛弟子,由了生死而变成了专门了死。如『临终饬要』,『临终津梁』,『临终一着』等书,都是着重于死的。我在香港,遇见某居士还说:「学佛就是学死」。一般的学佛修行,动机每每如此,即为了将来死得好。禅宗的「腊月三十日到来作得主」,也只是死得好的证明。大师曾为此写了『生活与生死』一文,认为佛教的本义,是解决生活,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死的问题也就跟着解决了。其实,佛教的了生死,并没有错。生死是生死死生,生生不已的洪流,包含了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一切。解决这生生不已的大问题,名为了脱生死。如不能了生,那里能了死!这那里可以偏重于死而忽略于生!

  中国学佛者,由于重视了死,也就重视了鬼。中国传统的宗教,是人死为鬼。虽接受了佛教的轮回说,相信鬼可转生为人,但他们只知道人与鬼的互相转生,而每忽略了人死不一定为鬼,可以人死为人,人死为天。所以学佛者,甚至往 [P20] 生净土信仰者,也还是不愿为鬼而又预备做鬼。死了,用种种的饮食来祭祀他(依佛经说,惟有饿鬼才需要祭祀),烧冥衣给他穿,化锡箔、冥洋给他用,扎纸房给他住。佛教中,不但应赴经忏,着重度亡;而且将中国的一些迷信习俗,都引到佛门中来,这完全受了中国「人死为鬼」的恶影响。其实一人死了,不一定生于鬼趣,或生地狱、畜生,或生到天国,或仍来人间。即使想到死亡,也不应预备作鬼!无锡的丁福保,以为信佛先要信鬼,大师以为这不免加深了鬼教的迷信!为对治这一类「鬼本」的谬见,特提倡「人本」来纠正他。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还重视人生,何况以人本为中心的佛教!大师的重视人生,实含有对治的深义。二、显正的:大师从佛教的根本去了解,时代的适应去了解,认为应重视现实的人生。「依着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报,方是时代所需,尤为我国的情形所宜。由此向上增进,乃可进趣大乘行。使世界人类的人性不失,且成为完善美满的人间。有了完善的人生为所依,进一步的使人们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萨行果」(『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P21] 大师曾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即人生而成佛,显出了大师「人生佛教」的本意。

  人生佛教是极好了,为什么有些人要提倡人间佛教呢?约显正方面说,大致相近;而在对治方面,觉得更有极重要的理由。人在五趣中的位置,恰好是在中间。在人的上面有天堂;下面有地狱;饿鬼与畜生,可说在人间的旁边,而也可通于上下。鬼趣的低劣者,近于地狱(有些宗教是不分的),所以阎罗王或说为鬼趣的统摄看,又说是地狱的王。而鬼趣的高级者,即低级的天(神)。畜生中,高级的也通于天。天神与鬼、畜,在一般宗教中,虽从来有分别,而实有混淆的形迹。大概的说:倾向于统一的,永生的,是天神(神教)教。但也有多少不同:如基督教的耶和华,回教的阿兰,是一神教;如印度的梵天、大自在天,中国道教的元始天尊等,是泛神教,即有多神的倾向而统一的。如倾向于杂多的,死亡的,即鬼灵(鬼教或巫教)教。佛教是宗教,有五趣说,如不能重视人间,那末如重视鬼、畜一边,会变为着重于鬼与死亡的,近于鬼教。如着重羡慕那天 [P22] 神(仙、鬼)一边,即使修行学佛,也会成为着重于神与永生(长寿、长生)的,近于神教。神、鬼的可分而不可分,即会变成又神又鬼的,神化、巫化了的佛教。这不但中国流于死鬼的偏向,印度后期的佛教,也流于天神的混滥。如印度的后期佛教,背弃了佛教的真义,不以人为本而以天为本(初重于一神倾向的梵天,后来重于泛神倾向的帝释天),使佛法受到非常的变化。所以特提「人间」二字来对治他:这不但对治了偏于死亡与鬼,同时也对治了偏于神与永生。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惟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所以,我们应继承「人生佛教」的真义,来发扬人间的佛教。我们首先应记着!在无边佛法中,人间佛教是根本而最精要的,究竟彻底而又最适应现代机宜的。切勿误解为人乘法!

  二 人间佛教的三宝

  三宝在人间:佛法无边,实不外乎三宝。我们学佛的,第一要皈信三宝。拿 [P23] 出家人说,皈依三宝,即加入僧团而学法,由学法而趋于果证。皈依的对象是三宝,所学所证,也不出此三宝。如不能正确地信解三宝,一切与外道的知见一样,那名称是皈依三宝,其实对佛法是极其陌生的!

  三世、十方,佛是极多的。凡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普遍而正确的觉悟── 正遍知;慈悲、智慧,一切功德,到达圆满的境地,就称为佛。单说佛,不是指那一位佛,而是通指三世十方的一切佛。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佛,有十方三世佛呢?这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世。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诞生在印度的迦毗罗国释迦种族。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他也有妻有子。出家后,参学、修行,终于成了佛。他常在摩竭陀国的王舍城,憍萨罗国的舍卫城等,弘扬正法。到八十岁的时候,在拘尸那地方入灭。照这历史上千真万确的事实来看,佛那一样不是在人间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天神,不是鬼怪,也从不假冒神子或神的使者。他老实的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经』)。这不但是释迦佛,一切都是人间成佛,而不会在天上的。又说:「 [P24] 我亦是人数」。佛是由人而成佛的,不过佛的断惑究竟,悲智功德一切到达无上圆满的境地而已。佛在人间时,一样的穿衣、吃饭、来去出入。他是世间的真实导师,人间的佛弟子,即是「随佛出家」、「常随佛学」。『法句经』说:「具眼两足尊」,眼即知见,知见的具足圆满者,即是佛,佛在两足的人类中,处最可尊敬的地位。佛出人间,人间才有正法。由于有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才知道有三世十方诸佛。从「佛佛道同」来说,一切佛还不等于释迦佛吗?

  再从法宝说:诸佛所证觉的诸法实相是法,修行的道也叫法。道与悟证的寂灭法,本无所谓人间不人间的,佛出世或不出世,都是这样。佛时常说:「是法非佛作,亦非余人作」,那末为什么说法在人间?因为本师释迦佛的说法,是为人而说的。在神鬼气氛浓厚的印度环境,虽也偶为天龙等说法,而重点到底是为了人间的人类。如佛教根本教义中的十二缘起的识、名色、六处三支:由初识-- --投胎识而有名色(肉团凝成),由名色而起六处(眼耳鼻等成就),这唯有此欲界人间才有这完整的生长过程。他界如天与地狱等,都是化身的,顷刻即圆满 [P25] 六处,那里有此阶段?又如无色界,既没有色法,那末有名无色,处中也但有意处而没有眼等五处了。佛这样的说明身心渐成的阶段,即是约此界人间而说的。又如生缘老病死(阿毗达磨者把病略去了,但经说是有的):老与病,其实也只是此界人间的情况。地狱与天神,可说都是没有的。佛本为人说十二缘起,等到以此论到一切,即觉到有些不尽然。其实,佛没有为天为鬼而说此法门,这是为人类而安立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都如此。又六根对境生起六识,这也是人类的情况。许多下等动物──畜生,是无耳、无鼻的,当然不会有圆满的十二处、十八界。色界众生,没有鼻、舌识;到了二禅以上,前五识就都不起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分类,实在是依人类而分别的。谈到修道,如天国、畜生,即没有律仪戒。所以,可以肯定的指出:法,本是为人类而说的,一切是适应人类的情形而安立的。佛既没有依地狱、天堂的情况而立法;如有地狱法与天堂法,那也只适合于地狱与天国,也不是我们──人类所能信行的。

  说到僧宝,不用说,是在人间了。出家五众中: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 [P26] 比丘比丘尼;除了人间,其他众生都是没有的。所以出家众的律仪戒,惟是为人而说,也惟是人所受所行的。受戒时,即曾间:「汝是非人耶」?如是非人─ ─天神与鬼畜,即不得受戒。依戒而摄僧,依僧伽而住持佛法,一切都是人间的,何等明显?

  佛出人间,为人说人法──人类所能解能行的,人类得因此而增进而解脱的佛法,修学者也即是人间贤圣僧。三宝常住人间,进一步说,人间才有如法而完美的三宝。佛在人间,法与僧也无不在人间。三宝本在人间,这即是我们的皈依处。如忽略此界人间的佛法僧,而偏重他方,天国、龙宫,无疑地会落入于死亡与鬼灵,永生与天神的窠臼,埋没了佛法的真义!

  人间与天上:从三宝出现于人间说,佛为创觉的立教者。佛住世时,生活起居,与一般人相仿佛。既不是神,也不是神的儿子或使者,他是真挚的人类导师。人间有苦有乐,穿的、吃的、住的,都不能随心适意。天上呢?吃的是天厨妙供,穿的是细滑天衣,住的是七宝宫殿,比人间的享受,是不知好到若干倍。人 [P27] 间寿命短,天寿极长,活到几百万年的不算回事。人间的身量短,而天身有的如须弥山那么高大,光明晃耀。有的,以为佛与人一样,太不够圆满,能像天人那样的广大庄严就好了!这一不能把握「人间佛教」的见解,就现出了天上成佛的思想。如说:「色界究竟天,离欲成菩提」。天上成佛,是真佛;人间成佛是化身,这是现实人间的佛陀而天化了!佛于色究竟天成佛,即大自在天成佛,于是佛梵合流。印度婆罗门教徒便说: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是大自在天的化身。这样的弄得神佛不分,使佛教在印度,流于神秘、迷妄,走上了末路!所以我们必须立定「佛在人间」的本教,才不会变质而成为重死亡的鬼教,或重长生的神教。认定了佛在人间,那末说法时也在人间,佛法即是佛在人间的教化。佛所表现的三业大用:以语言为弟子们开示;佛的行止举措,对人接物,身体一切的活动,都是身教,是为弟子们示范的;尤其是他的大慈悲大智慧,意业能感召人类。佛的「三轮示导」,即是人间佛法的根本。怎能使法宝常在人间流行呢?一、由出家在家的佛弟子,切实的依教奉行,而表现于身心中。一、有经、像、 [P28] 塔、庙等传世,表示出佛法的内容与精神。如经典的文字,即是用印度文写的,所以经典传来中国,是要有人──如鸠摩罗什及玄奘等翻译。这因为是人间的佛法,所以编集传译流通,都有确凿的史实可考证。不像外道的经书,胡说是神说的,是从天上送下来的。因此,更显得佛法在人间,为了人间而说。如为畜生(龙等)说,鬼(夜叉等)说,天(帝释)说,那末用什么语文编集?谁翻译而成为人语?如以人间佛教的眼光来说:如龙树菩萨从雪山老比丘处得大乘经,这是很平实的事。如说夜叉送来、天龙传来,那对于佛典的语文,编集、翻译,一切都成为问题了!佛经的编集,开端都载明时间,地方,听众,佛法本着重时地人的确实性,这才能引人生信。所以说:「说时方人,为令人生信故」。如佛在天上成佛,说法,那一切都不是你我──人类能知,也只能适应于天上,而无关人间的教化了。我们是人,需要的是人的佛教。应以此抉择佛教,使佛教恢复在人间的本有的光明!(仁俊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