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智慧的女人让长辈安享晚年
第四章 智慧的女人让长辈安享晚年
相信父母的爱是公平的
大师,我想问:
我今年37岁,未婚。从小我就感觉母亲偏心,对几个孩子不能一视同仁,现在想来心里仍不是滋味。家中有一个哥哥,我排行第二,下面有一个弟弟。从小母亲就特别偏爱弟弟,小时候这样也就罢了,可是时至今日母亲还是一如既往。我时常为此埋怨母亲。到了我这个年纪还有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很惭愧。但到底怎么做,我才能消除对母亲的怨恨呢?
如果家里子女众多,父母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总会更加偏爱某一个孩子。不过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并不是故意宠爱谁,又刻意冷落谁。
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的孩子,总会感觉自己得到的爱比较少。如果排行老大,父母总会吩咐他去做很多事情,于是他觉得自己付出得最多。如果排行老小,跟哥哥姐姐吵架时,父母就会批评他“小小孩子还敢跟哥哥姐姐顶嘴,太不像话了”,听到这样的责备,他就会觉得父母更偏爱自己的兄长。而排行在中间的孩子更是尴尬,跟哥哥姐姐吵架,那是“跟大人顶嘴没礼貌”;跟弟弟妹妹吵架,又成了“欺负小孩不懂事”,怎样都不讨好。于是他暗自伤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而自古以来就有的“男尊女卑”的传统,又让女孩子心生隔阂,总是错觉爸妈不喜欢我。人们就是这样,得到了好处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不会心怀感恩;一旦自己受到损失,就锱铢必较,怨天尤人。
一般情况下,人们脑海中存留的痛苦记忆要远远多于美好记忆。于是,当受到伤害的人对痛苦的过往还历历在目时,施加痛苦的人早已抛之脑后,根本无法理解受害方的感受。
这位提问者的心理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所体现。如果一个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产生类似的想法。我想,人们应该弄清一个事实--所谓的“不平等待遇”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已,父母不会刻意顾此失彼。
父母特别疼爱哪个孩子,大多是因为他小时候体弱多病,或者有些心理缺陷。父母是不会刻意去区别对待自己的孩子的,之所以会格外疼爱某个孩子,那是因为出于某种原因他确实需要更多的照顾。当然,我也不能否认,在现代社会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存在。
“母亲拉扯我们兄妹三人多么不容易啊!”你应当念及母亲的养育之恩,学会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我真傻,不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只知道心怀怨恨。弟弟年少不懂事,父母当然要给予给多的关心与照顾,而我却心胸狭窄,误会了父母,活该自己这么伤心失望。”经常这样自我反省,你心中的不平就会渐渐消失了。
尽量不干涉父母的人生
大师,我想问: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不停地吵架,现在他们都已年过花甲,却仍是吵个不停,总是相互埋怨、相互指责。我来这里听大师传授佛法,内心有所改善,可是一看到他们吵架,我就开始不满,甚至很讨厌他们这个样子。为了我的父母,也为了我和兄弟姐妹,我应该怎么做呢?
请不要太在意父母之间的争吵。你的父母虽然会发生争执,但是毕竟已经共同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所以,他们并不会因为小吵小闹而轻易分手。当他们争吵的时候,如果你站在母亲一边批评父亲,或者帮着父亲数落母亲,那么第二天就会引发新的矛盾,“老头子,昨天咱儿子可骂你了”,“老婆子,咱闺女说你坏话咯”,很容易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年夫妻之间的拌嘴争吵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甚至是一种乐趣,老两口实在无聊,权当是找个乐子放松一下。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事情就不会像你说的那么严重了,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担心,事情就轻松多了,不需要进行特别的修行。
不要太“在意”父母,换句话说,就是不要试图干涉父母的人生。如果不喜欢听到父母争吵,可以暂时出去回避一下。就像看到父母的亲密举动避嫌一样,看到他们吵架,你也要学会“让座”。如果子女在一旁观战,他们有可能会吵得更凶;而子女躲到一边,他们可能吵一会儿觉得无聊也就结束了。此时“漠不关心”是最好的战术。刚结婚时双方需要适应,所以结婚一两年会常常拌嘴;到了“七年之痒”彼此心生厌倦,心烦意乱也会争吵;就算一起生活了四五十年,争吵也不可避免,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学会接受这样的现实吧。
父母在争吵不休,其实这只是子女的想法而已。鸟儿们欢快歌唱时,人类以为它们在悲啼;鸟儿们伤心号叫时,人类可能觉得它们在歌唱。到底是欢唱还是悲鸣,只有鸟儿们自己才知道,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情来判断它们的情绪,如果我们心情很好,便会觉得它们在高声欢唱;如果我们心情低落,就会觉得它们也在低声悲鸣。
同样的道理,你的父母到底是在吵架,还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彼此的爱意,或者是在另类地“唱歌”,我们都无从得知。如果是真正的争吵,怎么可能天天如此呢?对于生活在一起的家人,不可能一点都不关心,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他们并不是24小时都在争吵吧?“俩人又开始对唱了”,“他们又开始打情骂俏了”,抱着这样的想法,生活不是也别有一番风味吗?
- 上一篇:第三章 智慧的女人是孩子幸福的引路人
- 下一篇:智慧的女人幸福的家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