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详情]
大方广圆觉经大钞序
大方广圆觉经大钞序
兹钞自唐至今固有年矣。异域虽模方板。中国未尝印行。副本争传。三写乌马。因获高丽印本。与写本参校。窃见互有得失。遂根其所出经论祖文。三复对详。一成楷定。方事刀笔。苟无证据。多从印本。如序中晋伟庐峰次下。疑有脱落。则不敢妄加。或用字不同。俱有出处。亦不敢擅改。如解识如患梦患字。与略记幻字有异。则准成唯识论及原人论。与印本既同。故今循之。或缮写笔误。如云先释名题。错题为显。又云有字有义。讹字为宗。此皆据写本而正之。其余未安。留俟镕裁矣。
旹绍兴戊午岁孟春初六日。平江府昆山能仁院。沙门义和颖脱轩校定。门人 元慧
夫大道圆通。大千无体。六情既作。六合成形。妄惑盈而真智亏。虚相现而实性隐。遂使衣藏至宝全有而全无。手执金铁本得而本失。繇是。如实觉者启运垂方。虽四心等观。而三根各异。故设渐顿之教。仍开权实之诠。岂夜月生心偏落于清沼。朝阳有意先照于高山者哉。此圆觉经者。顿示真源。故婆伽婆居净土说。备彰疏序。无烦此云。然桐参散木。骥浑驽骀。非伯喈则长匿五音。非伯乐则永群千里。缅昔穿凿。方今剸犀徒有多家。曾无少当。我和尚维缶之灵。杲日之明。默承一印。悬通众经。至如四人同化七众归诚。半偈而息心猿。一句而调意马。辞荣落[髟/采]。摧慢投针。慕义承声者风驰丈室构疑畜思者雾廓晴天。此吾师于度人有方也。至如逃名而反著于名。晦德而却招其德。晋伟庐峰暂辞法主。人王目击而知道。紫衣三让而重赐。白法再陈而乐闻。心灯点于紫宸。法镜悬于黄屋。六宫钦德。闻所未闻。三仕伏膺。得所未得。禅心自静。不惑浮华。永言无羁。其谁若是。此吾师于名位不住也。至如理穷一味教善三宗。及门者过千。升堂者盈百。各收髻宝。共啜醍醐。分无尽灯。星布华夏。大师以善附属。却忆旧山。乐在一峰。坐遗万事。屡表闻于北阙。请归隐于南山。明诏下而允依。朝臣就而礼送。此吾师于二利不偏也。昔仲尼曰。吾志在春秋。今大师云。余心宗圆觉。但以竞辨屈于妙义龙藏[病-丙+卷]于灵文。显性之教沉埋。名相之宗鼓舞。由是革旧风规。成新教化。挫权抑小。立顿张圆。使第一义天星辰罗列大圆镜智影像昭彰。况复偏宗此卷。誓广弘宣二十余年。三复玄致。轮王髻宝大云心传。长者家财清凉手授。所以内依智观。外托诚文。冥己身心随应解释。疏成三卷。条贯一经。错综异同。编连始末。文则简略。理则周圆。欲言其少义无阙遗。欲言其多词无剩长。有玄之又玄之致损之又损之方。岂真义修三宗文含五色而已。若乃教起因缘。申当经之由致。藏乘分摄。通诸教之所归。权实对彰。三宗开合。竞执则朱蓝定别。会摄则水乳倏同。分齐幽深。诠至一心之法。所被根器。通收五类之机。忘诠修心。须明契证之说。依文演赞。要叙翻传之由。然后先释名题。理越群诠之目。后解句偈。义彰一轴之文。释佛身则法报不分。明净土则自他无别。说时则心境双泯。听众则主伴互融。答本起因。三重展转。提究竟果。一理圆明。使千朵义华顿生翰苑百川法水全会天池。实谓穷此经之宗骨也。若乃二空八识。断惑缘生。四智菩提六波罗蜜。罄法相宗之源流也。若乃寂光土义。如来藏章。尽无明根。究贪爱本。十心成佛。五教证如。畅法性宗之本末也。若乃解文殊章。未心境双亡。释真空观。初根尘普净。藉澄神而相泯。因寻伺而我空。兼般若宗之玄致也。若乃分折四大。防禁六根。八定厌折。四果伏断。五重十善。大小安居该调。伏藏之规模也。分三重于法界。华严之旨现焉。开二门于一心。起信之意著矣。事兼二教。畅孔李之玄枢。禅会两宗。申秀能之秘旨。夫舜若多神。日出身现。素怛览藏。疏成理昭。使寻文者离文住相者融相。自非心真心海师法师安炼智炼神精理精教。就能豪锋才举义海不穷。谈柄一挥悬河无滞。据此文也。三根备收。览之习之。无不沾益。但恐阙百遍之功。须凭转释。乏三乘之学。要引明文。大悲不倦于曲成探集。又修于义钞。成一十八轴。编五卷别行文。一千余纸。初中后善。且自古出钞。多是后人。致使学流未免诤论。今既自释。何所疑焉。又诸家集钞之仪。多引别文别义。后习者但依旧语。致使或谬或讹。今则虽引他文。意成自义。以之为丹青粉饰。不在其类例繁多。又诸钞引文为证。为证者是义。引朱者是文。义则或任相当。文必不应一种。不解相当之义。但出各别之文。后学初心机智渐劣。就能于文象之外解甚深之义。以古对今。此例多矣。今大师意谓。宗通佛心。理须实证。说通文教。贵在适时。机分胜劣之殊。则张以浅深之教。理有分圆之别。则论以半满之文。依之则无塞不通。弘之则无机不被。寔谓班倕之巧。曲直皆材。偏鹊之医。草木皆药。苟得其用莫匪诚言。元慧叨承宿幸。忝会此生。躬获听闻。亲蒙印决。鹫峰宿世。难忘系珠之恩。衡岳此生。信庆赐车之遇。不蒙示教。长怀下劣之心。既得指南。誓决终焉之志。或恐百千年后。世异人凋。讹弊逾增。玄旨斯坠。所冀淳源不离。宗习有凭。且以厥由。叙于钞序。务出其实。朴而不文。仍多阙遗。将俟来哲。
- 上一篇: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
- 下一篇: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