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四期 第三天 不争名利恳切念佛
佛七讲话 第七集 八十年第四期
第三天 不争名利恳切念佛
古德有一句话:「红尘白浪两茫茫,柔和忍辱是妙方。」现在我们处在五浊恶 世,恶因缘太多,所以各位要柔和忍辱,不要在世间争强斗胜,为争一时之快意, 惹终身之祸患。要知道,世间是无常的,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世间一切,如幻如 化。什么名利啊、光荣啊,剎那间就过去了。世间荣华,很好,可是是路上风光, 究竟不是我们的归宿之处。不相信大家回头看一看,你过去的一切,那儿去了呢? 为它争争夺夺,是不是无谓的?要知道,争名者失于名,争利者失于利,唯不争者 ,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举过一个例子,好比小儿舐刀头蜜。就是说小儿为舔刀头的那点蜜,割破舌 头。我看见很多,过去荣耀一时的人,现在不知道没落到什么样子?所以大家应该 持戒念佛,往生西方,那是我们的归宿之处。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为了救众生之苦。唯有念佛法门最方便。因为它是二 力,佛力自力成就。譬如说,众生不能生报土,可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报土。这个 问题在唐朝一代,很多人起争执。有的人说是化土,有的人说是报土。善导和尚一 出,就证明极乐世界是报土。因为根据大乘同性经说,阿弥陀佛和莲华开敷星王佛 等等,皆是报佛,既然是报佛,当然居报土。那么为什么众生可以生报土呢?是以 阿弥陀佛大愿力为因缘,有佛垂手接引,就得往生了。此说一出,当时唐朝一代争 执立刻息灭。
所以,念佛是二力法门。持戒,不论你受过戒没受过戒,都要持戒。没受过戒 的,方便持。因为不持戒,人身保不住,那能往生呢?
或者有人疑问说,你说话颠颠倒倒的,你刚才不是说有佛力加被垂手接引吗? 怎么现在又说不能往生呢?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众生可以带业往生,你怎么说有恶 业因缘不能往生呢?
大家要知道,带业往生,是带过去业,不带现行业。过去业是种子业,现行业 是现在造的业。种子业可以带到西方消灭它,你如果造现行业,业力增长。往生西 方,是有愿力业力。业力使我们留娑婆,愿力使我们往生西方。你如果愿力增长, 业力自然消。所以,凭往生大愿可以往生。如果业力增长,愿力就消。这是一定的 道理。造现行业,业力增长,愿力不增,不怪佛不接引,只怪我们自造业自受罪。
念佛的时候,要至诚恳切。有一辈人念佛,佛愈念愈远,念佛一年,佛在眼前 ,念佛三年,佛在西天。这个毛病出在不至诚恳切。我们念佛应该愈念愈亲、愈念 愈近。发至诚恳切心,就愈念愈亲,如自己父母。这样念佛,愈念,佛愈接近我们 。念到纯熟处,佛就现眼前了。
佛出现有几种,梦中出现,或定中出现,或现前出现。现佛相,也有几种,有 时候现的相,和我们一样高大,那是化佛;有时候出现身材高大,等于虚空,那是 报佛。法佛无形无相不可见。
佛出现,大家千万不要胡讲话。如果对人夸耀说:我见到佛了。我慢增长。佛 有光,大家要有识别力。如果是佛出现,具三十二相。所以十六观经说,如此观者 ,是为正观,不如此观者,是为邪观。正观就是有三十二相。不具三十二相,魔也 可现给你看。
那么,究竟是佛呢?还是魔呢?如果修禅定,他是从真谛方面入。他说,佛来 佛斩,魔来魔斩。修净土法门,是从俗谛方面入,念佛自然见佛。如果见到佛,心 中一片清凉。如果是魔化作佛来现给你看,心中热恼,或者狂喜,或者害怕,那是 魔。有的人见到境界心中害怕,那是魔。见光,佛光无影,无影就是没有暗。有影 的是魔。佛放光,桌子上面是亮的,桌子下面还是亮的,无处不亮。魔就不行了。 他不能一光一切光,桌子前面是亮的,桌子后面是暗的。同时,佛光照体的时候, 身心清凉;魔光要是照体,身心热恼。有人起恐怖心,那是魔。
大家回去要真诚念佛,不要和人家争强斗胜。我记得好象唐诗有一首诗讲:「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两个大家,又有钱又有势,他的 梁上有燕窝,燕子穿帘出入。曾几何时,就败落了。他的家变成寻常老百姓住了。 燕子还是飞来飞去,所以说「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故事,你不相信放眼看一看,现在的现实,有多少是故事的?荣耀一时, 败落不堪。
我们念佛的人,好比青松一样;争夺世间名利的人,好比花一样。花虽然茂盛 一时,青松呢,冷落不堪;可是不久,寒霜一打,花不见了,只有青松。奉劝各位 居士,何必去舔那点刀头蜜呢?所以我们要恳切念佛,求生西方。
现在开始念佛。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