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窗·心灵风光

  二、心灵风光

  心路风光

  本会的宗教处举办了「慈济老友回娘家」的活动,在第一批老友中,我看到一位张老医师。他坐在轮椅上,我就去握握他的手说:「张老医师,很多年没看到你了。」他说:「我已经九十七岁啰!」当初他帮助我义诊时是七十岁,现在已经九十七岁了,日子过得很快。

  记得当时每次去义诊时,最远曾到台东或丰滨,还有花莲县的乡下地区,每个星期六、日或是有节日时,我们都会下乡去义诊。

  我问他:「孙子呢?多大了?」他说:「你抱过的那个,现在医学院将毕业,快要当医师了。」提起那个孩子,我又想起当初他的媳妇一连生了三、四个孙女,而老医师的观念比较守旧,一直希望有个男孙子。我说:「男孩、女孩都平等,女孩也不错啊!」他说:「才不一样,有个男孙多好!」我心想,他的媳妇压力可真大。

  后来张老医师的媳妇怀胎足十个月了,那天刚好又要去台东义诊,张太太对同是当医师的先生说:「我可能今天会生产。」张医师说:「今天要去义诊,还是让我安心去吧!妳要生的时候,就去医院好了。」他向妇产科交代好之后,就和父亲一起去义诊了。

  当时一坐上车,花莲医院的护士告诉我这件事,我听了非常感动,就说:「张老医师,真的很感谢你,你想要有男孙子,就祝福你如愿吧!」还在义诊时,他们接到电话——「生了,果然是男孩!」他们父子都很欢喜

  小孩子满月之后抱来给我看,我就抱一抱、摇一摇,说:「阿公是医师,爸爸也是医师,将来你也要好好当医师!」没想到现在真的要当医师了。

  回首当年,想想现在,真是岁月不饶人。不过,彼此分享三十多年前携手走过来的这条心路风光,的确觉得很温馨、很可爱!

  现代经典

  现在慈济的历史经典,有许多活生生的、个人的亲身经历。

  就如慈济医院的曾院长(于八十八年退休,现为慈济医院荣誉院长),记得当初他一听说我要建医院,好像很惊讶,觉得一个出家人,要如何盖医院呢?盖医院实在是很辛苦的事。

  在谈话当中,我说我看到很多穷困人家,他们又贫又病,实在非常可怜!他也提起他年轻时,到麻豆、布袋研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得到「乌脚病」的经历。当时还没有病名,乌脚病一词还是曾院长先说出来的。

  他很用心地投入研究,当时乡下人很节省,电灯都很昏暗,曾院长告诉我:「那时大部分的人家里面都是黑漆漆的,灯泡这么小,我就从昏暗的房间里把病人背出来。」等到病人坐在门口,一看整只脚都黑了,分不出是脏还是已经烂掉了,所以他就去舀一桶水,蹲下来为病人洗脚,洗干净后才知道是什么颜色。当时我听了,内心好震撼,真是一位好医师啊!

  我心想:将来把医院盖好后,要请这位大医王来做慈济医院的好领导者,因为他是一个好医师。缘,就是在当时结下的,所以从我开始盖医院的每一张图,都是由曾院长和一位杜院长评鉴,当时两个人都是台大的副院长,所以那时我就请他们两位来帮我盖慈济医院。

  看到大爱台的萤幕上,曾院长从草创时期娓娓道来,慢慢地说到现在,他拿出一张张历史照片,真的拍得很好,这就是慈济要保存的文化,也是一部现代经典。

  慈院与仁医

  每年的八月十七日就是纪念慈济医院(简称慈院)启用的日子。十多年前的这一天,正忙着医院启用和静思堂破土,非常热闹。时间过得真快,回想起陈英和院长,十多年前安装开刀房仪器时他就来了,还带来一群护士,一来就开始打扫。

  那时送来一台仪器,陈英和医师就在加护病房外忙着拆封,我正好经过就问:「陈医师!你在做什么?」他说:「我要安装这部仪器,正在清点螺丝。」当时陈医师好年轻,刚从台大受完训练升为总医师。

  当年的年轻小伙子与医院同时成长,如今他已经成功地完成上百例脊椎侧弯的矫正病例,也早已经是列入金氏纪录的名人。

  看着他长大、迈入中年,看他成功,看到他能替我们负起医疗的重担,真的很欣慰。

  培育良医

  慈济医学院的学生已经进入实习课程的阶段了,感觉上医学院才创校,一下子这些孩子就开始要走进病房实习了,这表示我们医学院培育的人才,开始可以发挥功能与良能。

  因为学生的课程要进入临床实习,所以,除了医院原有的医师外,还要赶快号召一些兼具学者身分的好医师来慈济,一定要具有教授身分,并且品德良好。有不少教授在国外很成功,都有不错的发展机会,但他们都觉得与其在海外开创,不如回归台湾,教育自己的同胞子弟,所以他们都下决心回来。

  有心回来就能同心、同道、同志,更希望大家和心齐力,将教育与临床联贯起来,好好地带领学生,也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人才与良医。

  生命与时光

  〈普贤菩萨警策文〉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就是在提醒我们要爱惜时光。

  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阿公,觉得身体不舒服,就到台北某家大医院检查,结果是末期癌症。儿子不敢让父亲知道,老阿公觉得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没有好转,也很辛苦,于是就想回花莲。

  但是,还没到家就病况转急,于是直接送到慈济医院。他罹患的是膀胱癌,医师护士很用心地为他急救,一直到半夜一点才处理好,老阿公觉得舒服了,医师才回宿舍休息。但是到半夜三点多,老阿公又痛起来,医师再到病房为他处理,一直到天亮。

  阿公很感恩医师不辞辛苦地为他处理,而且丝毫没有一句怨言。这位阿公很感动,所以一看到志工就说:「来慈济医院真好,志工这么关心我,最高兴的是看到活生生的观世音菩萨来帮助我,这里的医师、护士真的是大慈大悲。」

  有一天阿公对药物起反应,对医师说:「医师,我这几天怎么一个人都看成两个人。」医师就说:「阿公,这种药物反应是正常的。你不要看人,看钱好了,钞票一张可以看成两张。」医师幽默地解释,阿公听了很高兴,也知道这是用药的正常反应。

  老人住院将近一个月,医师慢慢地让他了解病情,刚开始他有些不能接受,经过志工不断地引导、带给他欢喜,现在老阿公不仅能自娱,还会娱乐别人。他会拉二胡、唱歌,把快乐带给别人,在仅剩的日子里,他已经把生死看开,把握着时时刻刻,发挥自己的良能。

  生命的长短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人间是否懂得道理?懂理之后是否已经实践?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能听到一句真理并且去实行,即使晚上就死亡,也已足够了。所以,生命最重要的是,用在理事会合的生活中,把握当下,做就对了。

  爱心无价

  每当听到或看到病人脱离险境时,我都会衷心地感恩医护人员,感恩所有付出爱心的人。兴建慈济医院的过程很辛苦——有很多人省吃俭用来赞助,或将做小工所赚来的血汗钱捐出来,终于让医院能够分分秒秒发挥救人的功能。假如不是大家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在一起,哪有办法将医院盖起来呢?

  有一次在慈济医院开会时,连续听到好几次救护车的声音,每次我都会心里一震!挂念着救护车里的人到底怎么了?是轻伤还是重伤?也在心里默默为他祝福:但愿他来到我们医院,经过救治后就能平安无事,这也是我们盖医院的目的。

  虽然常为了医院的事务而担忧,但是想到病人被送来后能得救,就觉得这种代价已值得。我们要「尊重生命」,因为生命是无价的,不能以金钱来衡量,而爱心的付出也是无价的。每次想到这里,所有的烦恼就会抛开了;还好有这股力量推动着我,才能继续不断地向前迈进。

  全省医疗网

  每次听取「全省医疗网」的进度会报,就可以想象未来这几所医疗网的设立,应该是台湾最好、最具有爱心的医疗机构,因为里面的设备,处处都在为病人设想。

  人生的价值,莫过于生命。身体能够健康地发挥良能,就是最美好的人生;一旦生病、失去使用功能时,也就失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要维护身体的功能,唯有善加预防,万一发生意外,就要有完善的医疗救护。

  尊重生命的医疗建设,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却很有意义。所以很感恩所有的慈济人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心推动慈济全省「医疗普遍化」的工作,不论劝募或是精神理念的传达,大家都很用心。除了天天为四大志业付出之外,委员、慈诚队还轮流回来医院当志工、付出爱心,在工作中也上了一堂涵盖生老病死的「生死观」课程。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生命的意义,这是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的。依佛法而言,生命有难以止息的轮回,所以,要时时做好心灵的调适,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都要用心思惟、观察,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时间的妙用

  前不久有位慈青(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成员简称)跑到我面前跟我说:「师公,您认得我吗?您摸过我的头耶!」「哦!那时候你多大呢?」「国小六年级。」「现在呢?」「已经读大学了。」那时候,我可以伸手摸他的头;现在却已经高出我一个头。时间的累积让孩子茁壮成长,但也让大人变老了,这就是人生的变迁。

  由此我们看到了时间在人事变迁上所留下的印记。若说:「人生无常,时间短暂。」那是指我们所面对的「现在」很短暂,一旦当下的这一秒过了,便成了永恒的历史。

  曾经有一位大陆人士送我一块石砚,他还特别拿出一张盖了章的单子,证明这块石头有五亿年的历史。以这方石砚而言,是因为过去的时间不断累积,未来不断延续,五亿年的时间,就从一分一秒中累积起来。

  我常说:「把握现在。」 一切事物的成就都要靠时间。孩子的求学阶段,也都要分秒必争地用功,到了高中毕业考大学时,还要开夜车,日夜都不能浪费,用时间来累积学业。考上大学也要再认真努力,因为学无止境。

  我们确实要「把握当下,恒持刹那」,因为「现在」是非常短暂的,一不小心就过去了,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它;刹那可累积成永恒,只要能善用每一个短暂的现在,就能累积自我的成就,了解时间的妙用,就更要好好地珍惜时间。

  李居士的故事

  大家听过李宗吉居士的故事吗?他是福建厦门人,生于民国十五年。七岁时,不幸父亲过世,寡母带着孩子,生活凄凉。五十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真的很刻苦,但他却能在刻苦中立志上进。

  李居士说自己幼年失学,没什么学问,但是他很认真,年少做童工时,每天一起床就把事情安排好,任劳任怨地做好手边的工作。心中没有其他的烦恼和贪求,生活过得很清净单纯。

  老板想试探他是不是值得栽培,就故意把钱乱丢,让他每天扫地时都会捡到钱。他总是把捡到的钱一一拿给老板,试探了几次后,老板觉得这个孩子很值得栽培,才用心地栽培他。

  后来他投入航运事业,历经艰辛,白手起家。当他的第一艘大船要启航时,一般人都是请大官或明星来启航,他则是请妈妈剪彩启航。在他的心目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妈妈,这分孝心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李居士忠孝节义俱全,以他现在老迈的年纪,每天还到阳明山妈妈的墓地上香、扫地;这对现在的人,尤其是成功的企业家而言,确实很难得,但是他天天持之以恒。

  事业成功后,他很尽心地回馈社会,尤其重视奖学金的设立,不只在台湾设立奖学金,也回馈大陆的乡亲们。人生,学历的高低并不是成功的唯一要件,最重要的是不忘本,还有品格要照顾好,如此自然会有踏实、美满的人生。

  心愿

  有一位八岁的小女孩告诉我:「师公,我的小脑长瘤,必须开刀,我好怕!」

  我安慰她:「别怕!要开刀时,医师叔叔会让妳睡觉,睡醒就开好了。」她说:「我从小到现在,最怕的就是刀子。」我说:「医师叔叔会用很小的刀子,妳看不到的。不要怕,要勇敢。」她很乖巧地点点头。

  她还说:「希望我的身体能健康起来,将来我要读慈济的学校。师公,您也要把身体照顾得很健康,将来带我到慈济念书。」我说:「好啊!妳将来如果读医学院,毕业后也可以当医师。」

  她又说:「师公,我还有几张纸要给您。」我一看真的好心疼,我问她:「这是谁填上去的?」她说:「是我自己写的遗体捐赠及器官捐赠书。」我问:「这是做什么的,妳知道吗?」她说:「我知道,爸爸、妈妈都跟我说过了。」我说:「妳好勇敢。」

  小女孩的生命到底能够活多久?不知道,听主治医师说很不乐观。但是这孩子真的很有智慧,也很有爱心,如果病能医得好,当然最好;假如不能过关,她也要遗爱人间。

  另外,在新竹有一位老太太来看我,她已经一百岁了,但是行动非常伶俐,耳聪目明,走路不用人家扶,看起来差不多像七十岁左右。

  人生的道路有长有短,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的人生,我们能把握住生命的方向,这一刻就是宝贵的历史,因此,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好好地珍惜。

  有愿就有力

  来自赖索托的吴居士,经历了一九九八年当地的一场大暴动之后,自身又有一场与病魔搏斗的浩劫。

  在暴动过后没多久,有一天,他睡到半夜肚子突然很痛,当时正流行肠炎,医师也诊断是肠炎,开了药就拿回家吃。回去之后,不但没有好转还持续剧痛,于是转往大医院急诊。

  在救护车内,他自己觉得很不乐观,就对太太说:「万一我怎么了,妳不要让我成为植物人,我不要拖累家庭。」之后就陷入昏迷状态,但是,他心里就发了两个愿:一是「如果注定尸骨要埋在非洲,那就『快去快来』做慈济,要在非洲救黑人」;又发愿「如能逃脱这一劫,那更要加倍地做慈济,未来的岁月要完全奉献给慈济。」

  到医院时,他已经动弹不得,但仍听到医师说:「这个人死了!心脏都不跳了。」当时他一直想告诉医师:「我还没死。」但是眼睛却睁不开,嘴巴也说不出话,身体想要动一动也没办法;后来,因为他的太太一直请求医师,才用电击急救了将近半个小时,心跳竟慢慢恢复。

  当他再醒过来时,已经相隔十五天了。其实,原本他只是盲肠炎,因延误就医而变成腹膜炎,在医院住了五十八天后,终于健康地出院了。我说:「你现在回来要加倍做,我不用等你『二十年』后再回来了。」

  这个经历是他亲身体验的,其实,死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他真的是「死了又回来」。他和大家分享——死并不可怕,只要是自然的生老病死,不是自作孽的,真的也不会很难过。

  我们发心发愿,这分爱的力量很大,发愿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有爱就有福,有愿就有力。以他为例,他心中有爱、以爱予人,也因此救了自己;他终于突破难关再回来了!

  以爱解怨

  在台湾慈济的伙伴很多,大家可以一起做;在国外却很辛苦,因为伙伴太少了,凡事都要靠自己去打拚。

  赖索托在一九九八年发生一件大灾难,在五月选举时,由于政党发展不平衡,引发在野党暴动,甚至军人、平民、警察也参与暴动。邻国南非因为跟赖索托有邦交,所以派军支持赖索托。当南非的军队一入境,赖索托暴动的民众更反弹了,进一步大肆抢劫、放火。

  记得那天是九月二十二日,我接到南非慈济人从赖索托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师父,赖索托有大灾难!整个首都,百分之九十都被烧光了!」想象那种火海场面,听了就令人害怕。

  我就问他:「赖索托有慈济人吗?」他说:「有,吴居士打电话给我们,我们已经从南非各地赶过来,准备开始提供食物的救助。」我说:「都被烧光了,要去哪里买东西?」他说:「我们有经验,大家开车出来时,也把瓦斯炉、锅子、米菜油等等都一起载过来。」因为台商的住宅都不在首都,只是店面及工厂受损,所以他们的生活比较不受影响。

  另外,当时台商及外商认为:赖索托政府应该要赔偿他们企业损失,而慈济人就安抚这些台商:「你们如果请律师,一个人要八十万,一百多人合起来,就要一千多万台币。现在赖索托已经烧成这样,国家哪有钱赔呢?不如我们把请律师的钱,拿来做救济的工作。」

  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所以大家就把要诉讼的钱拿去做救济工作。不可思议的是——救济之后接到不少电话,要他们去拿回被抢走的财物,拿回来的东西还真不少。所以,他们说:「很感恩师父教我们以德报怨,『天下没有我不爱的人,天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天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我们同时学习到包容别人。」

  爱的管理很有力,因为「以戒为制度,以爱为管理」,这分爱的力量才能抚平人与人之间的仇怨,并且化怨仇为爱的力量,形成一种爱的循环。

  为时代作见证

  在这个世间真的有许多人间菩萨,自从慈善志业踏上了国际之后,的确要感恩国际间所有的慈济人,他们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取诸当地、用诸当地」,并且用心地回馈台湾。这一点是我们应该要感恩的,因为他们都在为台湾争光!

  他们在移民之前,我都会交代他们「要为台湾争光荣」,以往台湾人在国际间的形象不太好,我们要有这分使命——应该在每个国家都得人敬爱、得人心。要得人心就要先付出,让每个侨居地的人都知道:台湾人很好,台湾人的品格、爱心很丰富!而慈济人在国际间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他们不论在哪里付出,都是以「台湾慈济基金会」的名义去做,「台湾」两个斗大的字总是摆在最前面,让每个接受过帮助的国家都知道这是来自台湾的爱心。在一九九九年短短的几个月里,中美洲就已经有八个国家都知道「台湾、慈济」。每次海外慈济人回来心得分享,我都非常地感恩,这就是慈善的文化,希望它能更普遍、更迅速地传布出去。

  我也要感恩大爱台的同仁们,刚好在大爱台成立后没多久,就赶上国际救济工作,大爱台的同仁们非常辛苦,摄影机十分沉重,他们要跑新闻、找镜头,看到国际间慈济人那么投入,他们在放下摄影机后,还帮忙打包,又搬运很重的东西上卡车、送到救灾点。大爱台的同仁们真的非常可爱,大家都以志业的精神投入专业工作,所以我常说非常感恩,大家的努力都是「为时代作见证」的实践。

  为法忘躯

  台中有一位慈诚队的小队长,他还没参加慈诚队之前就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不论是早晨起床,还是晚上要躺下来睡,都是非常的痛苦

  他加入慈诚队后,不但不受健康情况影响,反而出勤率很高,他的小队长看到这位年轻人非常投入,所以在他要卸任时,就将小队长的职责交给这位年轻人。而他也认为:师父说,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这个身体这么多病,现在如果不做,哪有机会再做呢?所以就勇敢地承担下来。

  当小队长的日子非常忙碌,他的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一天妈妈就对他说:「你做慈济,我百分之百支持,但是你辞掉小队长吧!责任太重了,对你的身体实在不适合。」妈妈不断恳求他,他不忍看到妈妈为他担心,于是就骑着摩托车,要到中队长家辞去职务。

  但是他边骑车边想起师父的话——「信心、毅力、勇气」,想到师父,又觉得:我怎能半途而废呢?生命的良能要把握时间发挥,不做白不做啊!

  因此,他又折回家,跪在妈妈面前,坚定地要求妈妈让他把两年的任期圆满完成。跪了四个半小时,直到妈妈于心不忍,才说:「好吧!既然你真的那么爱慈济,我也不再阻止你,只要你好好保重身体!」

  在慈济世界中,有很多像这样为社会、为慈济付出的人,真是点点滴滴的大爱汇聚在一起,真、善、美的故事非常多。看看台湾并不大啊!但是,却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真诚地投入,为社会不断在付出,这分精神多么可爱可敬,而且令人感恩!

  可敬的老荣民

  「贫中之富」的人在社会上也真不少,新竹有一位七十六岁的老荣民捐出二十四万元。我听了吓一跳,问他:「老伯伯,您怎么捐这么多钱呢?」他说:「我要感恩慈济,这些钱是慈济这几年来给我的,要帮助我的家庭。」

  老荣民只靠终身俸养家,他一家五口都有遗传性的高血压、糖尿病,所以委员很关心他们,不只是每个月给予补助,每隔几天还到他家关怀,去帮忙整理、送医等等,就像他的家人一样。

  后来,他的大儿子、二儿子相继往生,三儿子跟爸爸住在一起,老太太则是去年底往生。慈济给他们的钱,老太太都省吃俭用,存了私房钱藏起来。老先生不知道,等到老太太往生后,他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这笔钱。

  他想:这些钱对我没有很大的用处,现在师父急着要救人,应该回馈慈济,让它发挥更大的功能,于是慨然捐输。提起这位老荣民,我内心还是很激动、很感恩。他这么淡泊无私、安贫乐道,真的很难得,其实,他一点都不贫,因为内心拥有知足与感恩。

  有智慧的老人

  有位年近八十的老荣民,在台湾没有成家,退伍后在花莲新城的海边搭了一间不到两坪的房屋,不论刮风下雨,每天他都去海边捡石头。一斤石头只能卖几块钱,但是他安贫乐道,非常俭朴。

  慈济志工到小区关怀独居老人时认识了他,刚开始他有点儿孤僻,长年累月下来,志工的爱心感动了他,让他心灵有了依靠与信赖感。最近志工带他来精舍,看到我,他高兴地说:「来到这里,心都宽了。」我说:「欢迎你以后常常来啊!」接着他告诉我,他有一百多万元,想要捐出来。

  「你怎么有这些钱呢?」他说:「我捡了几十年的石头,天未亮就去捡,晚上有月光时也去捡;几十年下来,就累积了这些钱。」长年累月,辛苦捡石头的点滴所得,他都要捐出来,多难得啊!

  我想,那片汪洋人海就如他的心灵境界;心宽如海,又如晴空一样清净。虽然生活刻苦,但他心中有爱,满足于自己的人生。他能够亲手布施、体验布施的喜乐,不用担心往生后这些钱要如何使用,所以是最有智慧的人!假如每一个人都有这么宽阔的心灵境界,人生将会多美好啊!

  传承大爱

  有一位退伍军人,他将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慈济。我问他为什么不留些钱在身边?他回答:「我连大体都捐出来了,哪天我『走』了,师兄师姊就会把我运回医学院,当医学生的大体老师,一毛钱都不用花,我留钱在身边做什么?」

  「你目前的生活费还够吗?」他说:「够啊!一个月将近一万元,我还用不完,剩的一样再存入慈济的户头。」我问他一万元从哪里来?他回答:「利息。」我愈听愈糊涂,一位同仁就替他解释:「伯伯把一百八十六万元都捐给慈济,在银行开一个慈济专户,每个月有利息可领,他说以后这些钱就完全捐给慈济。」

  所以目前存有一百八十几万,没用完的利息再存回专户,他的生活很简单,平常还到分会当志工,不用烦恼吃的,有时去图书馆看书,也花不了多少,所以每个月都会剩下不少钱。

  这分心让我很感恩。年轻时,他跟着军队来台,几十年来孤身一人在此,现在年老了,而有慈济这个爱的环境,有这么多委员、慈诚队员,大家时常去关心他,让他觉得很温馨。

  目前「老人问题」实在很多,不过,也有很多可敬可爱的老人,还是不断付出他们的爱心,甚至不断地付出体力!看看环保志工,七十多岁、八十多、九十多岁的都有,虽然年龄这么大,还是在外面做环保工作,点点滴滴回收宝贵的资源。

  这就是爱,是点点滴滴汇聚的爱,所以我非常感恩。连小朋友也一样,好多小朋友还不会说话,只会听「钱钱」,就知道「钱钱要放在扑满里,给师公救人」。

  感人的事很多,老老少少都有,再加上很多企业界人士「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很欢喜地付出,他们对慈济的信心与肯定,这分无我相的付出,给我很大的鼓励,支持我不断推动着四大志业。

  守志节的人生

  从大爱电视新闻报导中,看到七十多岁的胡老先生,以帮人磨刀、修伞、补皮鞋为生。他每天骑着一辆中古摩托车,四处招徕生意,有时一天还赚不到两个便当的钱;以此微薄的收入要养育三个孩子,所以一家人的生活仅能餬口。

  虽然辛苦,但是胡老先生发了一个愿——要凑足十万元,捐给慈济「九二一希望工程」。但是,现在的人东西用坏了就丢掉,很少会拿去修。而且磨一把刀、修一支雨伞只收几十元,十万元要凑到什么时候呢?

  胡老先生说:「我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唯有手上这只戒指,到时候如果不够,再把戒指卖掉凑数。」这只戒指本来是要给儿子将来结婚用的,现在他觉得「希望工程」比儿子结婚重要,所以,他愿意将仅有的东西舍出来。我听了好感动!这就是发心,也叫做修行

  还有一件事最令我敬佩,就是他宁愿辛苦一些,也决不贪图别人的帮助。有位慈济志工觉得老先生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很辛苦,她想要让他的孩子增广见闻,就私下帮孩子们订阅三年份的《经典杂志》。老先生表示,无功不受禄,他很感恩师姊的心意,但还是坚持要付款,于是就把三年的订费捐出来。

  一个能真正受人尊敬的人,不在于他的社会地位,而是「节」与「志」;人人如果都能守节和守志,品格自然高尚。在我们的社会中,可爱的人生,的确比比皆是。

  幸福美满

  大林医院建筑期间,每个月我都会到工地,每次去都会增加一层楼,走进里面觉得很有踏实感。

  有一回,看到角落有位师傅在修模板,我很自然地走到他身旁说:「师傅!辛苦了!」师傅就站起来向我合掌说:「不辛苦!是幸福!」我心想这位师傅真难得。

  后来听委员提起才知道——为了回报师傅们,当地的委员每天早上轮流煮茶水,冬天就准备热呼呼的姜母茶。师傅来上工,他们就很感恩地对师傅们说:「今天比较冷喔!来!先喝一杯热的再工作。」天气热时,他们也很早就准备好,再加冰块。师傅来时他们就说:「今天比较热,先喝点凉的再上工。」不管天气冷热,师傅们要上工时就得到温馨的关怀,觉得气氛真好。

  当师傅下班时,委员也很恭敬地对他们说:「师傅,辛苦哦!」有的师傅较草根性,就率直地说:「要赚你们几个钱,就做得要死。」委员仍和颜悦色地回答:「师傅!可以来这里做事是福报哦!在这里盖医院,是全省慈济人爱心的汇聚;如果没有你们来建造,大家的爱心便无法发挥功能。将来医院盖起来,可以救很多人,这就是你们的功德,你们是在造福啊!」

  师傅听了之后说:「嗯!我们真的很有福报,那你就不要再对我们说『辛苦了』,要说『幸福』。」所以委员就改口对他们说:「师傅,幸福哦!」师傅就回答:「美满!」这样的转变很有意思。

  慈济的文化就是「彼此付出」,付出一分爱,心中就会充满温馨、欢喜和感恩。

  真实温馨的人文

  慈济的文化要「为时代做见证,为慈济写历史」,有位作家听了慈济世界的几个故事,觉得很值得去写。我举当年慈济医院进行第一期工程时,很用心帮助我的一位太太为例,请他由此下笔撰写。

  她的家庭小康,孩子还在读书,先生是工人,家庭的开销都是先生做工来维持。当时她是一位年近五十岁的平凡妇女。

  为了要帮助我,她每天早上两点钟起来扫华江大桥,一个月赚八千元;四点又到果菜市场批菜去卖。她的目标是捐一间病房——三十万元,又不想影响自己的家计,于是就利用自己的时间,每天早晨两点,天气再冷还是同样起来工作。

  扫街、卖菜后,还要去做劝募工作。她有很多很感人的故事,这分精神度化了很多人,所以我把这个故事详细地告诉这位作家。他说:「好,我来写。」另外一位知名导演接口说:「也可以拍成电视剧。」我说:「好啊!把真人实事搬上萤幕,留下历史足迹,非常好!」

  过了一个月,他们告诉我:「已经构思好了。」我问:「怎么编呢?」导演就跟作家建议:「剧情不妨改写成—— 她的先生往生了,因为她付出爱心,所以后来又找到第二春。」我说:「怎么与事实差这么多呢?」

  导演说:「剧本就是要这么写,假如太平实,恐怕无法吸引人。」但是,我希望慈济的故事能写出最真实的情况。像大爱台播出的「勤耕福田」或「温暖满人间」等节目,故事一点也没有做作,一幕幕都是真实感人的生命经历,主角不能说错话,因为他们的亲朋好友都可以为他做见证。

  可见平实的演出,仍然可以呈现出真善美的人生。

  战胜自己

  有一则真人实事的故事——有位画家,一生得过很多奖,他的成功是靠毅力得来的。他幼年时,只读两年私塾便遇上中日战争,后来就到前线当志愿兵。他平时很喜欢画画,虽然当兵的日子很紧张,又没有纸笔;但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利用石块或树枝在地上作画。因此,他在军中练出了一手好字画。

  台湾光复后,他的作品不断在进步,参展比赛经常得奖。但是不幸地,有一天他在维修炮弹壳时,炮弹突然爆炸,将他的手指炸断了八根,只剩下左手小指及无名指。当时,他的亲朋好友都很惋惜地对他说:「我们再也无法欣赏到你的好画、得到你的好字了。」他却乐观地说:「你们放心!哪怕十根手指都被炸毁了,我也还有十只脚趾头;我可以用脚作画,不用多久,你们就可以再看到我的字画。」

  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再苦、再困难的事都难不倒他!我常常说:「真正的修行,不一定要选在清静的道场,应该在复杂的人群中磨练。」因为清静的道场没有任何人事或境界可面对,有什么好修的呢?就像一位身体受过伤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之后,仍需复健一样,不过,复健要有一分耐心和毅力,才能面对、忍受境界中的各种苦;要不然就会永远倒下去,成为一位残废者。

  人生有各种苦难,但是大部分都是由人的心理所造成。因此,我们要时时照顾好自己的心念,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一切,人生自然能轻安无忧!

  美梦成真

  有一位年轻人来访,说他连续三天做了相同的梦。他说:「对慈济我很陌生。但是,梦中师父一直教我要投入大爱的活动,我拒绝了;醒来之后,百思不解,内心感到很不安。」

  其实,「做梦」本来是很平常的事,假如我们不把梦放在心上,也不按照梦中所示去做,这个梦就是虚幻的梦;但若是美梦,就要让它成真!「美梦」并不是指钱财多、地位高、权势大,因为随之而来的,常常是许多不必要的困扰。人生之美,应该是美在身轻心安。

  当初我还未出家前,母亲患病必须开刀,我也连续三夜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一寺庙中为病榻上的母亲煎药,然后白衣观音乘云前来送药……。往后因缘所聚,竟然来到当年梦中所见的地藏庙!那时我知道,我的缘在此,就决定在花莲落脚,并开展慈济的慈善工作。

  因此我对他说:「若将有意义的梦,落实在生活中,那就是一场可实现的美梦。你一直在努力赚钱,真的觉得快乐吗?」

  「利弊参半。」他缓缓地谈起自己的故事——小时候家里实在太穷困,他穷怕了!长大后进入财经界拚命赚钱,有段时间迷失在物欲的生活中……,际遇使他及孩子先后遭人绑票,重金赎回后,从此生活变得比较平淡,之后就做了这个内容相同的梦。

  我说:「该是我们的,终究跑不掉;不是我们的,就如梦幻泡影。世间物要有用才有价值,你年纪轻轻就有事业基础,应知是社会稳定,才使你有钱赚;社会若不安定,拥有再多钱财也无保障。所以应该将人生方向放在关心社会,否则一场人生白白虚度,就如虚幻的梦,梦醒时,也什么都没有了。不如过踏实的人生,做一个『富中富』的人,将事业与志业平行发展,既富有钱财又富有爱心,这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看他眉头舒展许多,不似之前满心狐疑与彷徨。我真诚地祝福他——心要开阔,不妨投入志工行列,多多广结善缘!

  人性之美

  活着的时候,就是我们发挥使用权的时刻,对家人要有爱的关怀。为人父母者能负起责任,把孩子教育好,让他们了解人生的真义;做儿女的应该孝顺父母,父母慈爱、儿女孝顺,这个家庭就会很幸福。

  世间也洋溢着许多温暖的人性之美,譬如:闻声救苦的慈济人,哪里有急难,就会凝聚一股爱的力量去付出。想要付出就要有「愿力」,因为并不是每件事都轻而易举,若遇到困难、波折时,必定要有愿力才能加以克服、达到付出的心愿。

  付出之后,看到对方得救会很欢喜,这就叫做「法喜」。佛教所说的「慈、悲、喜、舍」是精神上的一股力量,若将这股力量发挥出来,想尽各种方法去付出,让需要帮助的人得救了,就会很欢喜,甚至在梦中也会笑。因为能将听到的道理放在心上,而且能身体力行,做完之后会觉得无比充实、喜乐,这就是真正的「法喜充满」。

  常听慈济委员说:「我们付出之后,有时走在街上,一想到就会很欢喜地笑出来。」因为已经做到了,有着「如释重负」的轻安。人生的愿力确实很重要,「立愿而后守志」,如果立了愿却不好好去实行,还是无法如愿。

  人生,要放下执着,让内心安然、自在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要互相勉励,一起来做人间的活菩萨,投入救人、助人的工作,培育我们的爱心,「做就对了!」如此天天自在、安心,就能拥有身心健康的人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