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嘴上有不如心中有

  说到佛法,时而说有,时而说空;时而论相,时而论性;横述竖述,东说西说,不管怎么说法,总会把您带入一个超越的意境里。最能表达佛法微妙的,就是禅。

  有一位管刑法的陈先生,年老辞职还乡。因为信仰佛教的缘故,途经法演禅师的道场,就去参访。

  见到法演禅师时,陈先生问道:“如何才能认识到本来面目?”

  法演禅师是一位有道高僧,解释这个问题时,用了一首艳诗来回答:“‘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此中事,不知长官会得也吗?”

  陈先生应道:“会得。”

  法演禅师再问:“你会得声音,还是会得意义呢?”

  陈先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有一天,圆悟禅师从外面回来,听说这一件事,就问老师法演禅师:“听说您用艳诗和陈先生讨论禅法,不知他会也不会?”

  法演禅师说道:“他只认得声,不能会得意!”

  圆悟禅师道:“诗中的意思,也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什么又要说他不能会意?”

  法演禅师答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你道会也不会?”

  圆悟禅师心有所悟,作礼退出。正在退出时,忽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鼓翅鸣叫。圆悟禅师自语道:“此亦不是声。”

  遂再回法演禅师丈室,以诗偈呈明他的心得:“金鸡香锁锦绣帏,竺歌丛里辞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法演禅师听后大喜道:“此佛祖大事,非小根器所能造诣。”

  法演禅师虽然说了艳诗,但依然是一个得道的高僧,很多普通人一直克制自己不去念艳诗,依然是俗世男女。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一个是刻意的,一个是随意的。只有没有真正放下,才会去刻意控制,这正是道行不够的表现。

  一件事可不可做,做过之后是对还是错,往往并不在于这件事本身。而在于做事人的内心。如果你能够真正放下,体验到事物的本真,那么,即使做了,也是无碍的。如果刻意去控制自己,那么即使不做,依然不值得骄傲。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