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心物浑然成一体,人间处处可修禅

心物浑然成一体,人间处处可修禅

  末利夫人带着侍女随从,一起去拜见释尊。远远望见释尊的庄严宝相,心中不禁升起赞叹之情。

  “伟大的觉者啊!”末利夫人顶礼佛陀后,便退坐一旁,向佛陀提出了她的问题:“同样是生为女人,为什么有些人长相丑陋,见到她的人都不欢喜,并且少有资财,又不具威德?有些人虽然长相丑陋,不具威德,却不乏资财?也有的女人相貌平庸,缺乏资财,但却有大威德?更有什么因缘使女人长相端正,资财无虑,而又威德具足呢?”

  释尊听后,微笑地回答末利夫人:“若能不起瞋恨心,则颜貌端正;因为乐好布施的缘故,得以不缺乏资财;不嫉妒他人,就能拥有大威德。”

  末利夫人听完,当即感动地跪在释尊面前发愿:“我自今而后,不起瞋恚,常行布施,不生嫉妒。”

  于是,末利夫人进一步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善根深厚的末利夫人经过佛陀的开示,尽除一切垢染,心开意解,当下证得法眼净。

  持戒到底是为了什么?有的人说是为了成佛,有的人说是为了做个好人,有的人说是为了超越自己。

  这几种答案都不算错,从根本上说,持戒其实是要戒心,戒除贪心、嗔心、痴心、妄心、恨心、妒心等,还自己一颗清净无染之心。

  其实,清净无染之心,每个人本来是有的,只是因为深入尘世太久,被功名利禄、各色事物侵染本心,失去了本色。

  宋代柴陵郁禅师开悟时,曾吟诗一首道: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诗里的明珠,就是象征每个人本具的光明佛性、清净本心。由于在尘世中耽搁久了,各种名利、烦恼缠缚本心,侵染本色,使人沉沦苦海,永堕轮回

  若能将尘世的名利、烦恼放下,拂去本心这颗明珠上的贪嗔、痴妄、妒恨等尘埃,就能使内心重归清净,使明珠恢复圆润无暇的本质,重放光明。

  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知道了,要保持清净本心就必须让自己的心念纯净,不为名利、烦恼缠缚,不为贪嗔、痴妄、妒恨关锁,正知正念,不染纤尘。

  持戒,是保持本心、不染清净的好办法。戒、定、慧,三无漏学,戒排在前面,不是说它有多么高妙,而是表示这是基础。由戒生定,因定发慧。这是一步一个脚印,实证的修行者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须知,人生一世,各种欲望纷至沓来,各种诱惑,促使心念纷飞,若不能持戒,心念便不能安定,若心念不能安定,又如何能生智慧,破关锁,成就清净本心呢?

  等你的持戒功夫到了家,你就知道,什么才是佛法,什么是清净无染的本心,什么是真正的美。

  你或许要问,这和美有什么关系?这就要回到文章开头末利夫人的故事里,在故事中释尊的教导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人要有威德,就必须不起嗔恨心,不生嫉妒心。

  仔细想象也是这样,从来没有骂过人的人会是美的,若一个外貌生得美的女人,在爆粗口骂人时也会变得不美。相反,一个外貌平庸的女子,与人为善、宽和大度、淡定从容,能不给人优美的感觉吗?

  扫除内心的尘埃,还自己一颗清净的心,也是一种美的追求。在人间人人都想追求美,为了美而装扮自己,但是美不是刻意去装扮出来的,真正的美要从我们的内心散发出来,若不见清净本心,终日里沉浸在贪嗔、痴妄、妒恨当中,又如何能真正展现内心的美呢?

  心染尘埃,贪嗔、痴妄、妒恨充塞心头,无论如何装扮,也不会获得真正的美。涂抹胭脂水粉,拉皮整形,不但不能保持美,而且还会对身心造成伤害。越是追求,越是不可得,劳心劳力,身心疲惫。

  其实,真正的美不来自于装扮。要得到真正的美,则必先要清净、智慧的心;而要清净的心,就必须通过持戒正知正念,涤荡心中的尘埃。

  当你的心里不见贪嗔、痴妄、妒恨等尘埃,便可见清净心上的真善之光,而真善之光发出的美,能让人一见就欢喜安适,这才是真正的美。

  所以,不必刻意装扮,再怎么装扮也挡不了老态来临,装扮出来的美只能存在一时,更何况你不觉得装扮出来的美其实只是一种欺骗吗?除了欺骗别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欺骗。人若要靠欺骗来安慰自己,生活将会成为一种负担,到时你会越活越累,疲惫不堪。

  与其装扮美,还不如自净身心,正知正念,还自己一颗清净心,让内心真实的美照耀山河,这样不管年轻、年老,人人见了你都会产生欢喜心、亲切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