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与其排斥,不如试着去接受

与其排斥,不如试着去接受

  佛语有云:“与其排斥已成的事实,不如试着去接受它。”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荒废的寺院,在寺院的废墟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既已成为现实,只能如此,别无他择!”的确如此,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当然是最好的,但事实却往往并非如此,它带给我们的常常是可怕的灾难。

  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就会让灾难主宰我们的心灵,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阳光,变成一片黑暗。正如一位哲人所云:“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愿看到事实:年龄的增长,绝症的万般病苦,人生的生老病死,灾难的不期而至……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也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我们需要做的是进行自我调整,坦然地接受这个事实。一味地排斥和抗拒现实,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还有可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坍塌。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和适应它。接受现实,是改造现实的前提。

  相对来说,有些人不喜欢接受现实,他们总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抱怨自己运气不佳,他们觉得自己永远要比现实中的自己更好、更优秀。在他们眼中,现实总是不好的,他们总可以为自己找到失败的理由。

  相反,有些人是容易且乐于接受现实的,因为现实在他们的眼中,本来就是充满艰辛和困难的,他们不会对现实抱有过分的要求,他们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所以他们不会把自己的精力耗费在毫无价值的抱怨上,而是积极地积蓄力量,寻找改变现实的方法。

  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寺院,传说寺院里有一口特别灵验的水井,井里的水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残疾人,一跛一跌地来到这座小镇,镇上的居民带着同情的口吻问道:“可怜的人,你是不是打算祈求寺院的方丈施舍井水医治你那条残腿啊?”

  残疾人转过身对镇民说:“我不是祈求他医治我的残腿,而是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为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懊悔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最重要的是接受现实,为以后的生活做好计划、铺好路。

  英国有句谚语说:“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在这句貌似简单平常的话里,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牛奶已经打翻,再哭泣也没有用,还不如振作起来,从失利的阴影中起出来,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在结婚10年后才生了一个男孩,男孩自然成了夫妻二人的掌上明珠。

  在男孩两岁生日那天,丈夫应朋友邀请要出门一趟。临行之前,他看到桌上放着一个打开的药瓶,但是他由于要赶时间,只是嘱咐妻子赶快把药瓶收好,然后就匆匆出去了。当时,妻子正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所以很快就忘了丈夫的叮嘱。

  小男孩看到桌子上的药瓶,觉得很好奇,又被药水的颜色所吸引,于是拿起来全都吃了。

  妻子从厨房里出来后,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她急忙抱起孩子去找医生,可是由于男孩服药过量,医生也无力回天了。妻子悔恨交加,不知该如何面对丈夫。

  丈夫回来后,得知噩耗悲痛欲绝,他看了看儿子的尸体,然后用抚慰的眼神望着妻子说:“亲爱的,我爱你!”

  这位丈夫可谓是一名的智者。他并没有被情绪所控制而责怪妻子,而是强忍住心中的悲痛,安抚妻子。因为他知道,儿子的死已经成为事实,再吵、再骂、再责怪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还会惹来更多的伤心。妻子已经非常难过了,自己又怎么能在她的伤口上撒一把盐呢?不幸已经发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事实。

  忧虑并不可怕,最坏的情况更不可怕,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一切,不妨应用一下万灵的公式,逐步地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问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第二,勇敢地接受这种最坏的情况。第三,尽力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接受事实不是消极保守,而是更积极地出发;接受事实,不是灰心绝望,而是充满无限的希望;接受事实,不是失败,而是一条步向成功之路;接受事实,不是回避退缩,而是更诚实地面对自己;接受事实,不是一蹶不振,而是重整旗鼓,乐观进取!总而言之,面对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与其排斥和抵抗,不如试着去接受它,进而想办法改变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