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详情]
《阿弥陀经》中的“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中的“善根福德因缘”
朗明
万善同归,千经共赞,诸佛舍此不能广度众生,众生离此无能一生成就,方便中方便,直捷中直捷。这就是净土法门,有关净土法门的殊胜,不需要再加说明了。净土宗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提倡与宏传,特别又经现在社会传媒,影碟的流通,信众之多超过任何其他宗派。
有关净土宗所依之经典,公认为“五经一论”。这其中,又以《佛说阿弥陀经》最为广大信众所熟悉和奉持,祖师更是将此经列入早晚课诵本中。此经简短精要,义理宏丰,容易持诵,又将净土宗之根本要义摄尽无余。整篇经文通过佛无问自说,第一是介绍了西方净土之依正庄严,弥陀海会之众善相聚。劝导众生,当生其国;第二是介绍了往生西方之三资粮,即信、愿、行。又特别指出持名念佛这一方法;第三是用六方佛共证共叹来说明此法门之殊胜难信,进一步劝众生深信发愿,求生净土。
在古代注解中,印光大师认为以莲池大师弥陀疏抄,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为此经最好之注解,并赞叹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乃古佛再来亦不能超出。
基本上,对于弥陀经中往生三资粮,持名念佛,凡净土宗人都耳熟能详,没任何疑义。然而,在弥陀经中,佛在陈述三资粮时,中间有一句话却历来产生不少争议。那就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并且这句话非常重要,不得不加以研究和辩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是对往生西方修行人的一个资格认定,因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想要生到那个国家的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很明显,这是对往生西方的人的一种界定。反过来说,除了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的一心念佛外,如果善根福德因缘很少,那就不能往生西方。这样一说,这句话就直接关系到能否往生西方的问题上,与信愿行三资粮的重要性一般无二了。并且因为对这一句话意思解读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念佛人的修行态度和方式。也因此产生了不少问题,比如“念佛人是否可诵其它大乘经典”,“念佛人要不要还关心世事”,“念佛人要不要同时修六度万行”等,其实都和这一句话有关。
那么,对这句话的解读,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中列出了有关这句话的多种解释,也都是很多高僧所说,但其中各不相同,甚至还有完全相反的意见,这里不一一列出。只提出歧义比较大的一种说法是:所谓善根福德因缘就是指信仰净土,能念佛号,一句佛号就是最大的福德和善根。包括现代弘扬净土的一位大德,也是如此说的。当然,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根据的,其重心是为了提示能信佛念佛乃非常不易,乃是具足了无量善根之人,历来赞成此说的人也不少,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也列出有这一种说法。然而,这种解释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于是很多念佛人抱定一句佛号,更不乐作世间一切善事,乃至不诵其他任何经典,认为是夹杂了,不专心了,不乐世间一切善。认为对娑婆世界放下还来不及,还做这些干嘛,一句佛号就是最大的善,最大的福。然而这样的见解是不利于佛法弘扬于世间的,佛教信众会被社会人士认为消极厌世的,也不和谐于当今社会!就算是不考虑这些社会弘法因缘,如果纯从这句经文本意上来说,我更赞成莲池大师关于这句话的另外一种解释,我认为这种解释是符合佛之本意的。他认为:善根是因,福德是缘,能信仰并发愿是因,广行一切善是缘,两者合起来叫“善根福德因缘”。
在佛教中,因缘两个字是各有解释的,因指种子,缘指助缘。比如种菜,菜种子是因,而阳光,雨露、水份、空气是缘,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虽然我们平常总以因缘两字来一起说,但严格讲,因不等于缘,因和缘是配合的关系。在净土中,深信切愿是因,这可以蕅益大师的一句话作证明——“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而莲池大师认为“善根福德因缘”这句话中善根是指因,那么善根是否就是深信切愿呢?有无量寿经偈语为证明“若非往昔种善根,于此法门不能信”,这样就清楚了,善根就是指深信切愿,就是往生净土之因,而福德是缘,那么,福德指那些呢?在《观无量寿经》中提到,净业三福,这就是真正净土宗的福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几乎已包括了一切佛教徒应该做的社会上、家庭上的善事,也包括念一切大乘经典。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深信净土, 发愿往生是净土宗的因,而广行一切善则是净土宗的缘。两者配合起来就是净土宗修行人的往生资格认定,这才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这句话的本意,也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本意。
所以,结合今天主题,愿一切修行人能广行一切善,广修六度四摄,深入社会自利利他,以此福德因缘回向西方,求生净土,临终弥陀接引,大家一同相聚净土。
- 上一篇:《阿弥陀经》论要
- 下一篇:《佛说阿弥陀经》学记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