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时,著衣持皱,入城乞食。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皱,洗足已,于先设座,跏趺端坐,正念而住。时诸苾刍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具寿妙生,在大众中,承佛神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如来应正等觉,能以最胜利益,益诸菩萨;能以最胜付嘱,嘱诸菩萨。世尊!若有发趣菩萨乘者,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
佛告妙生:「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如来以胜利益,益诸菩萨;以胜付嘱,嘱诸菩萨。妙生!汝应谛听,极善作意,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若有发趣菩萨乘者,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摄伏其心。」
妙生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妙生:「若有发趣菩萨乘者,当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尽诸世界所有众生,如是一切,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虽令如是无量众生证圆寂已,而无有一众生入圆寂者。何以故?妙生!若菩萨有众生想者,则不名菩萨。所以者何?由有我想、众生想、寿者想、更求趣想故。
「复次,妙生!菩萨不住于事,应行布施。不住随处,应行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应行布施。妙生!菩萨如是布施,乃至相想,亦不应住。何以故?由不住施,福聚难量。妙生!于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知量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虚空,可知量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
「妙生!菩萨行不住施,所得福聚不可知量,亦复如是。
「妙生!于汝意云何?可以具足胜相观如来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不应以胜相观于如来。何以故?如来说胜相,即非胜相。」
「妙生!所有胜相,皆是虚妄。若无胜相,即非虚妄。是故应以胜相无相观于如来。」
妙生言:「世尊!颇有众生,于当来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闻说是经,生实信不?」
佛告妙生:「莫作是说:『颇有众生,于当来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闻说是经,生实信不?』妙生!当来之世,有诸菩萨,具戒具德具慧,而彼菩萨,非于一佛承事供养,植诸善根;已于无量百千佛所,而行奉事,植诸善根。是人乃能于此经典生一信心。妙生!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彼诸菩萨当生当摄,无量福聚。何以故?由彼菩萨,无我想众生想寿者想更求趣想。
「彼诸菩萨,非法想,非非法想,非想,非无想。何以故?若彼菩萨有法想,即有我执、有情执、寿者执、更求趣执。若有非法想,彼亦有我执有情执寿者执更求趣执。妙生!是故菩萨,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密意宣说筏喻法门,诸有智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妙生!于汝意云何?如来于无上菩提有所证不?复有少法是所说不?」
妙生言:「如我解佛所说义,如来于无上菩提实无所证,亦无所说。何以故?佛所说法,不可取,不可说,彼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以诸圣者,皆是无为所显现故。」
「妙生!于汝意云何?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得福多不?」
妙生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此福聚者,则非是聚,是故如来说为福聚福聚。」
「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能于此经乃至一四句颂,若自受持,为他演说,以是因缘所生福聚,极多于彼无量无数。何以故?妙生!由诸如来无上等觉,从此经出;诸佛世尊,从此经生。是故妙生!佛、法者,如来说非佛、法,是名佛、法。
「妙生!于汝意云何?诸预流者颇作是念:『我得预流果』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何以故?诸预流者,无法可预,故名预流。不预色声香味触法,故名预流。世尊!若预流者作是念:『我得预流果』者,则有我执,有情寿者更求趣执。」
「妙生!于汝意云何?诸一来者颇作是念:『我得一来果』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何以故?由彼无有少法证一来性,故名一来。」
「妙生!于汝意云何?诸不还者颇作是念:『我得不还果』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何以故?由彼无有少法证不还性,故名不还。」
「妙生!于汝意云何?诸阿罗汉颇作是念:『我得阿罗汉果』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由彼无有少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果』者,则有我执,有情寿者更求趣执。世尊!如来说我得无诤住中最为第一。世尊!我是阿罗汉离于欲染,而实未曾作如是念:『我是阿罗汉。』世尊!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者,如来即不说我妙生得无诤住,最为第一。以都无所住,是故说我得无诤住。」
「妙生!于汝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颇有少法是可取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如来于然灯佛所,实无可取。」
「妙生!若有菩萨作如是语:『我当成就庄严国土者。』此为妄语。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如来说非庄严,由此说为国土庄严。是故,妙生!菩萨不住于事,不住随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应生其心;应生不住事心,应生不住随处心,应生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心。
「妙生!譬如有人,身如妙高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妙生言:「甚大,世尊!何以故?彼之大身,如来说为非身。以彼非有,说名为身。」
「妙生!于汝意云何?如殑伽河中所有沙数,复有如是沙等殑伽河,此诸河沙,宁为多不?」
妙生言:「甚多,世尊!河尚无数,况复其沙。」
「妙生!我今实言告汝,若复有人,以宝满此河沙数量世界,奉施如来,得福多不?」妙生言:「甚多,世尊!」
「妙生!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一颂,并为他说,而此福聚,胜前福聚无量无边。
「妙生!若国土中有此法门,为他解说,乃至四句伽陀,当知此地,即是制底,一切天人阿苏罗等,皆应右绕而为敬礼;何况尽能受持读诵,当知是人,则为最上第一希有。又此方所,即为有佛,及尊重弟子。
「妙生!于汝意云何?颇有少法是如来所说不?」妙生言:「不尔,世尊!无有少法是如来所说。」
「妙生!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尘,是为多不?」妙生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诸地尘,佛说非尘,故名地尘。此诸世界,佛说非世界,故名世界。」
「妙生!于汝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观如来不?」妙生言:「不尔,世尊!不应以三十二相观于如来。何以故?三十二相,佛说非相,是故说为大丈夫相。」
「妙生!若有男子女人,以殑伽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一颂,并为他说,其福胜彼无量无数。」
尔时,妙生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我从生智已来,未曾得闻如是深经。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妙生:「此经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如是应持。何以故?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则非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若复有人,闻说是经生实想者,当知是人最上希有。世尊!此实想者,即非实想,是故如来说名实想实想。世尊!我闻是经,心生信解,未为希有。若当来世,有闻是经,能受持者,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彼人无我想众生想寿者想更求趣想。所以者何?世尊!我想众生想寿者想更求趣想,即是非想。所以者何?诸佛世尊离诸想故。」
「妙生!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第一希有。何以故?妙生!此最胜波罗蜜多,是如来所说诸波罗蜜多。如来说者,即是无边佛所宣说,是故名为最胜波罗蜜多。
「妙生!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多,即非忍辱波罗蜜多。何以故?如我昔为羯陵伽王割截支体时,无我想众生想寿者想更求趣想。我无是想,亦非无想。所以者何?我有是想者,应生嗔恨。妙生!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我于尔时,无如是等想。是故应离诸想,发趣无上菩提之心,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都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应住法,不应住非法,应生其心。何以故?若有所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妙生!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此众生想,即为非想;彼诸众生,即非众生。何以故?诸佛如来离诸想故。妙生!如来是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妙生!如来所证法及所说法,此即非实非妄。妙生!若菩萨心,住于事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若不住事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是故菩萨不住于事应行其施。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为他演说,如是之人,佛以智眼悉知悉见,当生当摄无量福聚。
「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殑伽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殑伽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殑伽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不生毁谤,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妙生!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他说,如来悉知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福业之聚。当知是人,则为以肩荷负如来无上菩提。何以故?妙生!若乐小法者,则著我见众生见寿者见更求趣见,是人若能读诵受持此经,无有是处。
「妙生!所在之处,若有此经,当知此处,则是制底,一切世间天人阿苏罗,所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香华供养其处。
「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典受持读诵演说之时,或为人轻辱。何以故?妙生!当知是人,于前世中造诸恶业,应堕恶道,由于现在得遭轻辱,此为善事,能尽恶业,速至菩提故。
「妙生!我忆过去过无数劫,在然灯佛先,得值八十四亿那庾多佛,悉皆供养承事,无违背者。若复有人,于后五百岁正法灭时,能于此经受持读诵,解其义趣,广为他说,所得功德,以前功德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算分势分比数分因分,乃至譬喻亦不能及。妙生!我若具说受持读诵此经功德,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疑惑不信。妙生!当知是经不可思议,其受持者,应当希望不可思议所生福聚。」
复次,妙生白佛言:「世尊!若有发趣菩萨乘者。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
佛告妙生:「若有发趣菩萨乘者,当生如是心:我当度脱一切众生,悉皆令入无余涅槃。虽有如是无量众生证于圆寂,而无有一众生证圆寂者。何以故?妙生!若菩萨有众生想者,则不名菩萨。所以者何?妙生!实无有法,可名发趣菩萨乘者。
「妙生!于汝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颇有少法是所证不?」
妙生言:「如来于然灯佛所,无法可证,而得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妙生!实无有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所证悟,得大菩提。若证法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摩纳婆!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无所得故,然灯佛与我授记,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妙生!言如来者,即是实性真如之异名也。
「妙生!若言如来证得无上正等觉者,是为妄语。何以故?实无有法如来证得无上正觉。妙生!如来所得正觉之法,此即非实非虚。是故佛说,一切法者,即是佛法。妙生!一切法、一切法者,如来说为非法,是故如来说一切法者,即是佛法。妙生!譬如丈夫,其身长大。」
妙生言:「世尊!如来说为大身者,即说为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妙生:「如是,如是。若菩萨作是语:『我当度众生令寂灭者。』则不名菩萨。妙生!颇有少法名菩萨不?」答言:「不尔,世尊!」「妙生!是故如来说一切法,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更求趣。
「妙生!若有菩萨言:『我当成就佛土严胜、佛土严胜者,如来说为非是严胜,是故如来说为严胜。妙生!若有信解一切法无性、一切法无性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
「妙生!于汝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妙生言:「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妙生!于汝意云何?如殑伽河中所有沙数,复有如是沙等殑伽河,随诸河沙,有尔所世界,是为多不?」
妙生言:「甚多,世尊!」
「妙生!此世界中所有众生,种种性行,其心流转,我悉了知。何以故?妙生!心陀罗尼者,如来说为无持,由无持故,心遂流转。何以故?妙生!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妙生。于汝意云何?若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是人得福多不?」
妙生言:「甚多,世尊!」
「妙生!若此福聚是福聚者,如来则不说为福聚福聚。
「妙生!于汝意云何?可以色身圆满观如来不?」
「不尔,世尊!不应以色身圆满观于如来。何以故?色身圆满色身圆满者,如来说非圆满,是故名为色身圆满。」
「妙生!可以具相观如来不?」
「不尔,世尊!不应以具相观于如来。何以故?诸具相者,如来说非具相,是故如来说名具相。」
「妙生!于汝意云何?如来作是念:我说法耶?汝勿作是见。若言如来有所说法者,则为谤我。何以故?言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妙生白佛言:「世尊!于当来世,颇有众生,闻说是经,生信心不?」
佛告妙生:「有生信者。彼非众生,非非众生。何以故?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妙生!于汝意云何?佛得无上正等觉时,颇有少法所证不?」
妙生言:「实无有法是佛所证。」
佛告妙生:「如是,如是!此中无有少法可得,故名无上正等菩提。妙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以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更求趣性,其性平等,故名无上正等菩提。一切善法皆正觉了,故名无上正等正觉。妙生!善法者,如来说为非法,故名善法。
「妙生!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妙高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一四句颂,若自受持,及为他说。以前福聚比此福聚,假令分此以为百分,彼亦不能及一分,或千分亿分算分势分数分因分,乃至譬喻亦不能及一。
「妙生!于汝意云何?如来度众生不?汝莫作是见:『如来度众生。』何以故?曾无有一众生是如来度者。若有众生是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见众生见寿者见更求趣见。妙生!我等执者,如来说为非执,而诸愚夫妄为此执。妙生!愚夫众生,如来说为非生,故名愚夫众生。
「妙生!于汝意云何?应以具相观如来不?」
「不尔,世尊!不应以具相观于如来。」
「妙生!若以具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不应以具相观于如来,应以诸相非相观于如来。」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起邪观 不能当见我
应观佛法性 即导师法身 法性非所识 故彼不能了
「妙生!诸有发趣菩萨乘者,其所有法是断灭不?汝莫作是见。何以故?趣菩萨乘者,其法不失。
「妙生!若有男子女人,以满殑伽河沙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于无我理、不生法中,得忍解者,所生福聚,极多于彼无量无数。妙生!菩萨不应取其福聚。」
妙生言:「菩萨岂不取福聚耶?」
佛告妙生:「是应正取,不应越取,是故说取。
「妙生!如有说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者,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妙生!都无去来,故名如来。
「妙生!若有男子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土地碎为墨尘。妙生!于汝意云何?是极微聚,宁为多不?」
妙生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聚性是实者,如来不说为极微聚极微聚。何以故?极微聚者,世尊说为非极微聚,故名极微聚。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说为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如来则有聚执。佛说聚执者,说为非聚执,是故说为聚执。」
「妙生!此聚执者,是世言论,然其体性,实无可说,但是愚夫异生之所妄执。
「妙生!如有说云:佛说我见众生见寿者见求趣见者,是为正说为不正耶?」
妙生言:「不尔,世尊!何以故?若有我见如来说者,即是非见,故名我见。」
「妙生!诸有发趣菩萨乘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解。如是解者,乃至法想亦无所住。何以故?妙生!法想法想者,如来说为非想,故名法想法想。
「妙生!若有人以满无量无数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能于此经,乃至受持读诵四句伽陀,令其通利,广为他人正说其义,以是因缘所生福聚,极多于彼无量无数。云何正说?无法可说,是名正说。」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一切有为法 如星翳灯幻 露泡梦电云 应作如是观」
尔时,薄伽梵说是经已,具寿妙生,及诸菩萨摩诃萨、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一切世间天人阿苏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上一篇:玄奘大师翻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 下一篇:法会因由 第一品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