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八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八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业品第四之六
诸有归依佛法僧者。为归何等。颂曰
归依成佛僧无学二种法
及涅槃择灭是说具三归
论曰。如本论言归依佛者为归何法。谓若诸法妙有现有。由想等想施设言说名为佛陀归此能成佛。无学法言谓若者即是总标当所说义。言诸法者即是显示无我增言。妙有言显妙有性合。现有即明现可得义。或妙德合。故名妙有。现有即显是所知性。想者谓名言等。想者即是能显共立能诠标举。能诠故名施设。何故标举次则答言。由此能成无倒言说。觉一切法一切种相不藉他教故名佛陀。或此圆成智等众德自然开觉故名佛陀。或佛陀名显彼有觉。如质碍物名有质碍。或佛陀名显彼能说己所证觉以开觉他。如婆罗门来诣佛所。以妙赞颂问世尊言
稽首世导师名最上觉者
何缘父母等号尊名佛陀
世尊哀愍彼婆罗门。亦以伽他而告之曰
婆罗门当知我如去来佛
成就觉者相故我名佛陀
婆罗门当知我观三世行
皆有生灭法故我名佛陀
婆罗门当知我于应知断
修证事已辨故我名佛陀
婆罗门当知我于一切境
具一切智见故我名佛陀
婆罗门当知我于无量劫
修诸纯净行经无量死生
今于最后身离尘垢毒箭
证得无上觉故我名佛陀
能成佛言。显彼诸法与佛施设为建立因。如何此中于无量法而总建立标一佛名。如依众多和合人上立一僧宝一胜所归。又于众多无漏道上立一道蕴无有过失。或先已说先说者。何谓想等想施设言说。即佛相续无学法中立一佛名。无别一佛能成佛法。为是何等谓尽智等及彼眷属。由得彼法能觉一切。以彼胜故身得佛名。非色等身前后等故。为归一佛一切佛耶。理实应言归一切佛。以诸佛道相无异故。经主此中作如是说。然寻本论不见有言唯无学法。即名为佛。但言无学法能成于佛不遮所依身亦是佛体。是故于此不可难言。若唯无学法即是佛者。如何于佛所恶心出血但损生身成无间罪。今详经主于本论义未甚研寻能成佛言已遮佛体摄依身故。谓佛名言依佛义立。唯此所目是真佛体。若佛名言就依身立。于未证得无学法时。已有依身应亦名佛。故知佛号不目依身。由此依身非能成佛。故本论说能成佛言已遮依身亦是佛体。已显佛体唯无学法。或设许然亦非无难。谓佛体性略有二种。一者世俗。二者胜义。归依佛者现对世俗。于胜义佛系念归依。以托依身而归依彼。由得彼故得佛名法。故唯无学法是胜义佛体成无间罪由损胜义。然胜义佛必不可损。依如是义理可难言。如何于佛所恶心出血但损害生身成无间罪。毗婆沙者作是释言。坏彼所依彼随坏故。如是释难深为应理。又彼经主作如是难。若异此者应佛与僧住世俗心。非僧非佛云何如是。以于尔时学无学法不现前故。此难不然非所许故。谓我不许学无学法。唯现在位方成佛僧。唯言佛僧得彼法故。得于诸位曾无间断。宁住世俗心便非僧非佛。设许现在方成佛僧亦无有过。以许彼得其体亦是学无学故。得一切时常现前故。经主复言又应唯执成苾刍戒即是苾刍。是我所宗岂成过失。以得戒故假说依身亦名苾刍与前义等。是故经主于对法宗不善了知所说文义。婆雌子部作如是言。补特伽罗是所归佛。此非应理。所以者何。彼无差别不成归故。谓归离系补特伽罗与归世尊有何差别。善等差别同不记故。若谓如火随依差别。谓如依糠名为糠火。如是依佛法彼亦得佛名。此救不然应无常故。徒设救执无所成故。谓彼所执补特伽罗既随所依应无常性。又依糠火非即名糠补特伽罗。若依佛法但应名佛补特伽罗。补特伽罗非即名佛。如是救执竟何所成。既执补特伽罗随法成差别。应许能差别法即是佛。非余以归依名显依。由此能灭所有生死灾患。有如是用唯此相法。故说此法是所归依。余皆不然是说为善。又应许佛补特伽罗成世间法。故契经说今见世尊诸根变异。汝等既执补特伽罗。由随所依故成差别。何缘依佛法彼得佛名。非佛法为依不名非佛。此中无有差别理故。若谓如人虽有发等黑。而不随彼可得名白人。是则应成舍前救执。谓彼前救执补特伽罗。由随所依故成差别。今复不许补特伽罗随其所依成差别故。岂亦有火得差别名。随一分依不随一分。又依有漏无漏所成补特伽罗应成二体。不尔应舍前所救执。又世尊说我于世间生非补特伽罗亦有生理。若异此者世尊应言我现世间。然说不尔是故决定法为所归。如世尊言但应依法。不应依彼补特伽罗。又世尊言若见法者即是见我。又契经说佛虽转变而心无异。非汝所执补特伽罗可有转变。以汝不说补特伽罗是无常故。今乘义便且以余理破汝所归补特伽罗。其体非实余处广辩。尊者矩摩逻多作如是说。佛有漏无漏法皆是佛体。故契经说今者佛身衰老朽迈。又世尊说我今重病生邻死受。告阿难陀汝应为佛于此敷设嗢怛罗僧。又契经言。汝应以饮食如法供养佛为上首僧。又契经言诸苾刍众受持佛语。又契经言于如来所恶心出血。又经说佛以足蹑衣。又契经言我今观佛威光炽盛如妙金台。又世尊言我今欲往娑多山处报药叉恩。又契经言汝等商主若得见佛获无上利。又饶益他方得名佛。饶益他者多是俗智。又诸佛用大悲为体。此是有漏法有情相转故。如是等类教理众多。非无漏中可有斯事。故非唯无漏佛法为佛体。此亦非理由无学法力于身等法假立佛名故。云何知然。佛眼根等与前眼等无差别故。又如有漏名无学明。经说三明是无学故。非死生智可是无学此缘形显故。有情相转故无学身有得无学名。余法亦然与诸佛法堕一相续亦得佛名。又佛身等不应是佛以应断故。夫言佛者都无过失非应断故。又经说身无明集成故岂可说佛亦无明集成。又诸佛身是不净境。以一切欲界色是不净观境故。非佛应为不净观境。经说缘佛增长善根生欣作意。诸不净观一向与厌作意相应。故知佛身非真是佛。又说业食为身因故。佛身诸处业异熟摄。是段等食之所资长。岂应于此立真佛名。若人说佛因于业有。谁有智者而不诃责。岂有智人误发此语。后自觉察而无悔愧。若据佛资粮依止摄益等。假说为佛于理无遮。余处亦曾见此例故。如言食是命酪是热病等。又佛身中大悲俗智先菩萨位其体已有。此若是佛佛应先成。若有别因令此二种后转名佛。即应许此能差别法是佛非余。破此亦应同前一类违正理教自分别执。然大众部复作是言。如来身中所有诸法皆是无漏尽是所归。以经说身是已修故。谓契经说已修身心。如说已修心许心是真净身亦应尔。既说已修如何可言非真无漏。如是等证其类寔多。此一类宗辩本事品。已广遮遣无劳重破。然契经说已修身者。约对治修故作是说。是已修习能离色染无间道义。又契经言彼已修习四种念住。复言四念住总摄一切法。则一切法应皆无漏。若谓此据自性相离二念住说余亦应同。谓契经言已修身者。何故不许修身念住。又有漏善亦是所修故引修言证无漏者。此证与理岂得相应。又彼所言若佛眼等。是烦恼境故是有漏。岂不亦是离染所缘何理能遮。是无漏性此例非等如前已辩。有漏无漏相差别故。然契经说烦恼所缘圣道所厌名有漏者应共寻求。此经意趣善逝意趣极为难识。今见此经所说意者。若所缘境烦恼味着执为己有。亦为圣道之所厌恶。是名有漏理应眼等。漏所味着执为己有可成有漏。不应例言眼等诸法无漏。所厌恶应亦成无漏。欣厌既异为例不齐。非佛眼等为无漏。诸法作道等行相欣乐而缘。不可说言佛眼等法。无漏厌恶而成无漏。又如贪嗔于诸漏转。于眼等转其相亦然。故可说言眼等诸法同诸漏法亦成有漏。非如圣道于圣道转。于眼等转其相亦然。故不可言眼等诸法。同圣道法亦成无漏。故彼劬劳无所成者。虽复种种妄率己情。无损我宗经所说相。唯有大圣迦多衍尼子说所归佛体无有过失。僧伽差别略有五种。一无耻僧。二哑羊僧。三朋党僧。四世俗僧。五胜义僧。无耻僧者谓毁禁戒。而被法服补特伽罗。哑羊僧者谓于三藏无所了达补特伽罗。譬如哑羊无辩说用。或言哑者显无说法。能复说羊言显无听法用。即显此类补特伽罗。于三藏中无听说用。朋党僧者谓于游散营务斗诤。方便善巧结构朋党补特伽罗。此三多分造非法业。世俗僧者谓善异生。此能通作法非法业。胜义僧者谓学无学法。及彼所依器补特伽罗。此定无容造非法业。五中最胜是所归依。如赞归依伽他中说
- 上一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七卷
- 下一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九卷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