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四十四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四十四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业品第四之十二
如上所言住定菩萨为从何位。得住定名。彼复于何说名为定。颂曰
从修妙相业菩萨得定名
生善趣贵家具男念坚故
论曰。从修能感妙三十二大士夫相异熟果业。菩萨方得立住定名。以从此时乃至成佛常生善趣。及贵家等。生善趣者。谓生人天。由此趣中多行善故。妙可称故立善趣名。于善趣内常生贵家。谓婆罗门。或刹帝利。巨富长者。大婆罗门家。于贵家中根有具缺。然彼菩萨恒具胜根。恒受男身尚不为女。何况有受扇[打-丁+虎]等身。生生常能忆念宿命。所作善事常无退屈。谓于利乐一切有情。一切时中一切方便。心无厌倦名无退屈。由无退屈故说为坚岂不未修妙相业位菩提心不退应立住定名。何故要修妙相业位。菩萨方受住定位名。尔时人天方共知故。先时但为诸天所知。或于尔时趣等觉定。先唯等觉决定非余。何相应知修妙相业。颂曰
赡部男对佛佛思思所成
余百劫方修各百福严饰
论曰。菩萨要在赡部洲中。方能造修引妙相业。此洲觉慧最明利故。唯是男子非女等身。尔时已超女等位故。此不应说于前颂中。恒受男身义已显故。若谓先说造此业。已恒受男身。今说为明初造此业亦非女等故。此与前义有差别。此救非理义已成故。谓先已说造此业已。非女等身已显造时。亦非女等以非女等。适造此业即转形故。能招善逝殊妙相业。必依净身方能引起。故由先说此义已成。造此业时唯现对佛。谓亲见佛不共色身相好端严种种奇特。有欲引起感此类思。不对如来无容起故。此妙相业唯缘佛思。佛是可欣顺德境故。感妙相业唯思所成。非修所成不定界故。所感异熟此所系故。非闻所成彼羸劣故。亦非生得加行起故。谓彼唯于三无数劫。修行施等波罗蜜多圆满身中方可得故。唯是加行非生得善。唯余百劫造修非多。诸佛因中法应如是。唯薄伽梵释迦牟尼。精进满时能超九劫。九十一劫妙相业成。是故如来告聚落主。我忆九十一劫以来。不见一家因施我食。有少伤损唯成大利。从此自性恒忆宿生。故说齐斯非前不忆。一一妙相百福庄严。此中百思名为百福。谓将造一一妙相业时先起五十思净治身器。其次方起引一相业。于后复起五十善思。庄严引业令得圆满。五十思者依十业道。一一业道各起五思。且依最初离杀业道。有五思者一离杀思。二劝导思。三赞美思。四随喜思。五回向思。谓回所修向解脱故。乃至正见各五亦然。有余师言。依十业道各起下等五品善思。前后各然如熏静虑。有余师说。依十业道各起五思。一加行净。二根本净。三后起净。四非寻害。五念摄受。复有师言。一一相业各为缘佛。未曾习思具百现前而为严饰。百福一一其量云何。有说以依三无数劫增长功德。所集成身发起如斯。无对无数殊胜福德量唯佛知。有说若由业增上力。感轮王位王四大洲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若由业增上力得为帝释王。二欲天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唯除近佛菩萨所余一切有情。所修富乐果业是一福量。有余师言。此量太少应言世界将欲成时。一切有情感大千土。业增上力是一福量。今薄伽梵昔菩萨时。三无数劫中各供养几佛。颂曰
于三无数劫各供养七万
又如次供养五六七千佛
论曰。初无数劫中供养七万五千佛。次无数劫中供养七万六千佛。后无数劫中供养七万七千佛。三无数劫一一满时。及初发心各逢何佛。颂曰
三无数劫满逆次逢胜观
然灯宝髻佛初释迦牟尼
论曰。言逆次者自后向前。谓于第三无数劫满。所逢事佛名为胜观。第二劫满所逢事佛名曰然灯。第一劫满所逢事佛名为宝髻。初无数劫首逢释迦牟尼。谓我世尊初发心位。逢一薄伽梵号释迦牟尼。彼佛出时正居末劫。灭后正法唯住千年。时我世尊为陶师子。于彼佛所起殷净心。涂以香油浴以香水。设供养已发弘誓愿。愿我当作佛一如今世尊。故今如来一一同彼。我释迦菩萨于何位中。何波罗蜜多修习圆满。颂曰
但由悲普施被析身无忿
赞叹底沙佛次无上菩提
六波罗蜜多于如是四位
一二又一二如次修圆满
论曰。菩萨发愿初修施时。未能遍于一切含识。施一切物唯运悲心。彼于后时串习力故。悲心转盛能遍施与。一切有情非一切物。若时菩萨普于一切。能舍一切但由悲心。非自希求胜生差别。齐此布施波罗蜜多修习圆满。有说菩萨观诸世间。匮乏资财贫苦所逼。为欲饶益亦带悲心。发愿自求胜生差别。以诸菩萨曾无一时不运悲心而行施故。若时菩萨被析身支虽未离欲。贪而心无少忿齐此戒忍波罗蜜多修习圆满。忍圆满者。于彼有情心无忿。故戒圆满者不起害他身语业故。心无忿故身语无恶故。无忿时戒忍圆满。若时菩萨勇猛精进。赞叹底沙便超九劫。齐此精进波罗蜜多修习圆满。谓昔有佛号曰底沙。彼佛有二菩萨弟子。一名释迦牟尼。一名梅怛俪药。佛因观察自所化田。分明照知此二弟子。能寂所化先熟非自身。慈氏自身先熟非所化。知已复作如是思惟。速熟一身其事少易。遂以方便入宝龛中。结加趺坐依殊胜定。不共佛法普现在前。能寂因行遇见彼佛。威光赫奕特异于常。欻为净心执持举体。一足而立经七昼夜。以妙伽他赞彼佛曰
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
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
如是赞已便超九劫。于慈氏前证无上果。若时菩萨处金刚座。将登无上正等菩提。次无上觉前住金刚喻定。齐此定慧波罗蜜多修习圆满。理应此位无间方圆得尽智时此方满故。别别能到圆德彼岸故。此六名波罗蜜多。契经说有三福业事。一施类福业事。二戒类福业事。三修类福业事。此云何立福业事名。颂曰
施戒修三类各随其所应
受福业事名差别如业道
论曰。三类皆福或业或事随其所应如业道说。谓如分别十业道中。有业亦道。有道非业。此中有福亦业亦事。有福业非事。有福事非业。有唯是福非业非事。且施类中身语二业。具福业事三种义名。善故是福。作故亦业。是能等起身语业思。转所依门故亦名事。彼等起思唯名福业。思俱有法唯受福名。戒类既唯身语业性。故皆具受福业事名。修类中慈唯名福事。业之事故慈相应思。以慈为门而造作故。慈俱思戒唯名福业。余俱有法唯受福名。悲等准此皆应思择。有说福业显作福义。谓福加行事显所依。谓施戒修是福业之事。为成彼三起福加行故。有说唯思是真福业。福业之事谓施戒修。以三为门福业转故。何法名施施招何果。颂曰
- 上一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四十三卷
- 下一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四十五卷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