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心经》的大智慧(六十八)

  今天主要讲《心经》中“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中的“五蕴”。

  五蕴的问题我们如果能解决,弄清楚它的真相、道理,我们是可以解脱的。我们明白空性,明心见性,就可以超越变易生死的障碍。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这个世界分有情世界、无情世界。有情世界指有情有识的众生,分成正报和依报。正报就是我们的身心,依报就是我们周围的人和周围的环境(包括事物)。“五蕴”归纳起来就是我们身心的问题。色蕴属于物质,受、想、行、识属于心灵精神,物质和精神共同组成我们有情生命的身心世界。下面我们再对五蕴一个个来理解下。

  “色”,就是物质,佛教把它归为地、水、火、风四大。不管是什么物质,都是这四大因素组合形成。地水火风,是物质主要的存在形式。

  地大,主要是指有形的,比较坚固的物质,比如我们的骨头、肌肉、皮肤,器官,这些都是有形的,有一定的形态,有一定的质量,这部分的物质属于地大。

  水大就是流动的液体,比如我们的血液、淋巴液,以及每个器官体腔里面有体液,腹腔的液体,胸腔的液体,骨头的骨髓,膀胱里的尿,还有我们的口水、鼻涕、眼泪,这些都是流动的液体,属于水大。

  火大主要是指一种能量的状态,我们每个人能够保持三十七度左右的体温,就是靠我们身体内的一种能量来维持,我们会不断散发能量。人是恒温动物,这个温度就是靠能量来维持。能量从哪里来?离不开物质,我们吃的饭、呼吸的空气、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新陈代谢会转化为热量、能量,这部分的能量使我们保持一定的体温。温度都是从能量来的,都属于火大。

  风大就是气体的状态,运动的状态。从形式上表现为很轻的、无形的,看不到的气体,我们每个人都会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除了气体的状态之外,我们的运动,肌肉运动,血液流动,心脏跳动,这些所有的运动、变动、活动的状态都属于风大。

  地水火风这四大的物质形态把我们身体物质这部分功能都概括了,人的肉体生命无非就是这四大的形式组合而已。其实在地球上无论哪一类众生,都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物质状态,这就是色。

  在我们身体里面,就是这个色身里面有没有一个实在的我呢?

  没有。我们吃的东西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吗?不是。是地里种出来的庄稼,吸收了阳光,光合作用,形成能量,形成果实,然后吃到我们的身体。外面的水,我们吸收了,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外面的空气,到了我们身体里面形成了肉体里面气这一部分的状态。热量也是一样,进来又出去。哪里有一个实实在在不变的我?离开了外在的世界,就没有一个实实在在不变的独立的个体。因此,我们每个人实际上是不能离开其他人、其他的众生、不能离开外在的世界而独立存在的。

  你说你生命力很强,可以一个人去荒山野岭生存,但是你还是离不开地水火风。还有人认为自己与这个世界没有关系,与别人没有关系,这是很错误的想法。其实我们时时刻刻跟太阳有关系,时时刻刻跟空气有关系,时时刻刻跟水源有关系。

  所以我们要爱护宇宙,爱护地球,爱护世界。要努力建立与自然、与他人息息相关的和谐关系,不要自私自利。一个人太自私,就与大道不相符合。有些世俗的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正确的理解是——当人只为自己的时候,当人不修为、不修炼自己的时候,天就要诛你、地就要灭你。

  “受蕴”是无常虚幻的,暂时刹那的感觉,是不断生灭的,因缘和合的,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所受的东西。比如吃辣椒,很多人说虎皮尖椒很好吃,很香,这个辣椒的辣味,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感受,有没有想过这个辣存在在什么地方?如果存在辣椒上,我们又何必用嘴巴舌头去舔呢?离开了舌头找不到辣味。如果辣椒的辣在舌头上,那何必要吃辣椒,辣味已经在舌头上了。

  辣味只是当因缘和合的时候,舌头碰到辣椒的时候,我们才感觉到很辣,这个舌头碰辣椒叫缘起,因缘条件和合,所以,我们感觉到辣,只是因缘和合唤起的一种幻相。因缘和合则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没有真实,它只是一个假象、幻相。因为找不到真实辣味在什么地方,这是欺骗我们的假相。我们找不到它的所在,它就不是永恒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它自己可以做主宰的,所以叫没有自性,即空性。

  我们感受实际上也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比如别人骂我们两句,说我们两句坏话,心里面像受了伤一样,其实那个声音传过来,一听到,那个声音马上就消失了,但是我们会对这个话很计较。每一个声音都是虚幻的,即生即灭的,如风吹过,没有影响。

  但是,我们很执着,会不断地回忆,越想越气,不断重复,不断受伤害。其实那个感受心,当下来说是虚幻的,是找不到痕迹的。但是我们对感受执着太重了,觉得别人骂我的这个感受是真实的,就在那里执着了。这就是受蕴。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六十八)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