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经论 >

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详情]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绪言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会性法师讲述

  民国八十年四月启讲于屏东普门讲堂

  壹、绪言

  阿弥陀经是佛一代时教中的胜异法门。古来禅宗被誉作‘教外别传’,我则赞净宗是‘教内特传’,其胜妙利益,八万四千法门中,无出其右。因此,传承二千余年,历久弥盛。

  缘于客家老人,尤其中北部学佛者,常在我面前慨叹,有客籍法师,却闻不到妙法。所以,从今起,每周六,用母语讲一小时,录音流通,方便乐闻佛法而听不懂国、台语的客家信众。

  未说前,先略述本门胜益,念佛妙利无边,综合言之,不出三点:

  一、普摄群机—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古德云:‘上上智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上智下愚,皆不出其范畴。

  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初于福城亲近文殊,大士教发菩提心已,引往南方,参德云比丘,是五十三参的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教修念佛法门,虽非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但以念佛为先,故知修学菩萨道,以念佛为首要。龙树菩萨十住毗婆娑论云:初学菩萨,不可离佛,离佛则道业难成,故须求生清净佛国,随佛修学。大智度论说:‘小鸟弱羽仅可缠枝’,羽翼未丰,不能高飞远翔,只能依赖母鸟,穿梭于树间。初学菩萨,也如小鸟,不能离佛菩萨及善知识,否则,道业难成。因此,若无力成就于五浊,当生净土,近佛修习。

  善财参德云比丘后,历五十三位善知识,末参普贤,普贤菩萨为赞佛功德,并在行愿品中,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五十三参竟,所证与普贤等,普贤菩萨尚教彼修十大愿,依愿起行,求生西方,亲近弥陀,足见菩萨行者,上根利智如善财,从始至终,不离念佛法门。乃至佛法传入东土,除莲宗诸祖外,余如天台智者、湛然、蕅益,贤首之清凉国师在华严疏钞中也广赞弥陀念佛法门;清朝着贤首五教仪的续法法师,注观无量寿经,劝人修习净土,纵使是禅宗,到了宋朝初年,永明延寿禅师,也提倡禅净双修,作四料简,往后禅宗大德,兼修者甚多,明莲池大师,即是最佳典范。上根上智尚如此,况我等中下之人,更需仰赖。时值末法,可说除念佛法门外,众生无以了生死,尤其宗门祖师禅,非上智难窥堂奥,易入歧途,百丈清规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彼是禅宗祖师,勉众以念佛为依归,由此可知,念佛法门之殊胜!

  二、当生成就—即‘带业往生’。乃净土法门最胜处,却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做恶不要紧,念佛便可,慈老曾驳斥说:‘极乐世界是清净佛国,不是垃圾堆,岂是造业念佛者的避风港?’。业,主指烦恼种子,众生八识田中,充满见思惑等,依声闻法,断惑了生死,证阿罗汉,利根者三生,钝根六十劫,而念佛法门,今生成就,只要深信、切愿、力行,临命终时,一心不乱,能伏烦恼,令不起现行,弥陀圣众,接引往生。靠己信愿念佛力,也仗弥陀大愿力,慈悲摄受方得,故又名‘他力教’,单言他力,易误会己不精进,唯佛是赖,全身靠倒,若真如是,世间早无众生,因弥陀强拉硬拖,非去不可,惜度众不能勉强,佛言:‘无缘不能度’,须己发心,佛只能作增上缘,帮助众生。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云:弥陀慈光在前牵引,释迦世尊劝嘱往生,如在后扶持,前携后护,此时不修,更待何时?只要临终,心不颠倒,舍报安详,必定得生,生已,无上菩提,一生成办,莫再迟疑!

  三、往生必得三不退—娑婆修行,进进退退,故难成就,如世尊之大善根,犹须三大阿僧祇劫,况我等劣根劣智者,恐遥遥无期,惟依念佛法门,求生安养,方能究竟不退,经文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即是此意。

  念佛法门,单凭这三点,就值得大家修学。十住毗婆娑论赞为‘易行道’,方便简捷,‘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一句弥陀,三岁小儿都念得,所以,只要肯发心,执持名号,尽此一生,得不退转,毕竟成佛,故当精进,专一求生。

  藏经中,专说念佛法门的经典有三部: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谓之‘净土三经’。另天亲菩萨着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叙修念佛而得往生的论典,是净土宗的‘三经一论’。

  观无量寿经以修观念佛为主,兼谈实相,第十六下三品往生章则说持名,实相、观想、观像、持名四种念佛法皆论及,但着重在观想念佛。

  无量寿经明弥陀因地发四十八愿,历劫修行,成就今之清净佛土,及其摄受众生的情形。隋朝净影寺慧远大师无量寿经义疏云:‘无量寿经明弥陀从因地至果德,所行、所成、所化众生’,观经言九品往生,无量寿经说四十八愿,皆与念佛法门相关。欲知十六观想及‘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义理,须阅观经。欲明弥陀本愿,得看无量寿经。

  现今要讲的阿弥陀经,专述持名念佛,平常听闻之念佛名号、念佛方法,均出于此。三经中,本经文字最少,仅一千八百五十八字,而流通最广,为丛林必备晚课,足见其重要性。阿弥陀经,人人会读,且滚瓜烂熟,但文浅义深,须加解释。

  除三经一论外,另华严、法华、大集、宝积等许多大乘经典都提到念佛法门,由印度至中国,历代高僧大德著书立论,赞叹念佛法门者甚多,如马鸣菩萨起信论、龙树的十住毗婆娑论等,都倡导念佛法门,清·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云:‘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法门殊胜,由此可见。

  本经文少,理似浅显,实含深义,须探讨之,欲说本经,先释经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