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净土论-附录
附录: 吉藏、怀感和元晓三师
对二种净土之比较
本人在比较弥勒和弥陀净土的时候,引述了道绰、迦才二师的观点,并分别对它们作了一些评述。虽然持有这样的优劣论的其他学者也不乏其人,但若把前述二师的观点当成他们的代表,这大概也不会错吧。因为就优劣论而言,其他诸师的观点大体上都没有超出这一范围,而且也有人认为他们不像前述二师那样都偏爱自己的那一方,以致于褒一贬一。因此,本人之所以在正文中不厌其烦地讲了二三之说,就是想以此来揭示中国隋唐间思想之一角。至于其观点上的对与错,这里就不再论述了。本人相信,只要我们对在文中阐述过的部分仔细地加以研究的话,其事理就会不辨自明了。
隋吉藏在其《观无量寿经义疏》中,对《观无量寿经》和《弥勒经》作了如下比较:
然考于圣心以息患为主,统领教意以开道为宗。所以世言“千车共辙,万马同案”,如来出世亦复如是。欲使众生同悟一道,然其根性非一,故有教门殊致,所以有此二门,明二种教化也。无量观辩十方之佛化,弥勒经明三世之佛化。十方佛化即是横化,三世佛化即是竖化。言弥勒经三世竖化者,过去之七佛、现在之释迦、未来之弥勒此三佛化故是竖化也;谓无量寿观十方横化者,此方秽土释迦化,西方净土无量寿化明十方佛化也,故是横化也。然此二种具有通别,所谓通者,横化竖化皆为大乘。大乘具明十方佛化及三世佛化。此二种皆是大乘中所明,故是通也;别而为论,大乘具明二化,小乘不辨十方但明三世佛故惟有一佛也。
今无量寿明十方佛、弥勒经三世佛,亦得皆是大乘。何者弥勒亦有小乘成佛有大乘成佛。大乘三世化故,此二经并为大。若约为缘不同者,无量寿观则是大乘,弥勒成佛则是小乘。虽是小,小为表大只说小乘是小复是大,以说不得小故是小,为表大故是大也。又且无有小乘之法故,经云十方佛土唯有一佛乘更无余乘也。又大具有大有小,故小大皆是大乘。若为大无小,不名为大,有小、大具足乃名大乘。
问何意小乘说有三世不说十方?大乘具说三世十方耶。解云所以小乘说三世不说十方者,说三世为发修福心。不说十方为除怠慢意;说三世为发修福心者,小乘人闻未来有弥勒佛便修施戒等愿值弥勒佛,故说成三世佛为发修福也。不说十方为除怠慢者,彼若闻有十方佛则言佛无量生轻厌心为此小心之人。故不说十方也。大乘具明三世十方者,说三世令修福,复说十方有佛,倍生欢喜。菩萨发心之时即此念,欲遍供养十方一切佛令果皆有,倍生欢喜,得多佛供养多种善根。三多具足故,大乘具说三世十方佛也。
次明两经为两种缘。《弥勒成佛经》为远见佛缘,《无量寿观经》为近见佛缘。弥勒成佛是远见佛缘者,弥勒五万七千九百亿岁而乃成佛。众生若修福即于此时方见佛,是故远见佛缘也。无量寿是近见佛缘者,经明一生修善或三辈九辈临舍命时,即见彼佛彼菩萨现佛菩萨来迎接,是故为近见佛缘也。又说弥勒成佛为小乘众生,无量寿观经为大乘众生,何以尔经文如此。弥勒成佛经诸声闻,无量寿佛经具诸菩萨三忍具足。三忍者,一者响妨,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忍也。说弥勒经为福德浅人者,明弥勒佛土犹是娑婆,地未具七珍,身不免三患,无量寿佛土清净与此悬殊,树出五音,波生四忍,无极之身次泥洹者也。斯则众生福有深浅不同,故如来之教门非一也。
唐·西都千福寺怀感所撰之《释净土群疑论》第四卷谓:
问曰:西方净土与兜率天宫此二者相比,有何优劣之别?
释曰:此处之优劣,其事彰然,有识者咸知之,何劳更问?然前德已有净土之论,详说优劣,无劳此释。然则前德所制仍有未喻明之处,今更略辩显其优劣。以十二义彰其优劣:一为主,二为处,三为眷属,四为寿命,五为内外,六为身色,七为相好,八为五通,九为不善,十为灭罪,十一为受乐,十二为受生。
所谓主,兜率天主现其迹于凡夫,虽名为补处,仍未成妙觉,纵使应当成道,亦只当现化其身。而阿弥陀佛已成正觉,居处为净土,多现为受用身。依实而论,故无优劣,降迹化物,师弟道殊。当成现成。化佛报佛、觉满未觉、现玄现妙,优劣不尽相同,是其一义也。所谓处,兜率乃此娑婆世界之秽土、欲界之劣天;极乐,乃此净土之胜方,超众之妙刹。论其优劣,无可比方,美丑显然,是其二义。所谓眷属,兜率天宫男女多相混杂;极乐净刹断绝女人。以此相形之貌即自知好恶之分、胜负之殊,为其三义也。所谓寿命,兜率天之寿,人间四百年乃其一日一夜,即以自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寿命达四千岁。但若中天,则天寿尽失,又如何能与西方世界之寿命无量阿僧祗相比呢?以斯相并,无以相俦,长短不一,为其四义。所谓内外,兜率天宫有内外院。内与补处亲近,永不退转;外则耽于五欲,难免轮回。觉师子道亚世亲,犹生外院;婆薮般豆德邻无著,质诞于内院。是故知生于内院难而多居于外院,还造十恶退没三涂。未若得生西方,纵令下品由莲花启发,值遇观音,闻说甚深诸法实相除灭罪之法,永除循环。以此相形,岂能比较?是五义也。所谓身色,兜率天身色,虽是天形清净微妙,实为特殊。然其终时,现五衰之相,或从两腋出汗,或光明隐蔽,又怎么与西方世界那纯为金色、光明照耀百千由旬之相相比呢?故《无量寿经》以其贫穷乞士类粟散诸王,将至六欲诸天,方于净土生者之容颜相貌、威光自在。同夫聚墨比于金山。美丑不同,其六义也。所谓相好,说诸天身相虽复端严,岂能有四八殊姿、无诸美丑。西方净土乘佛本愿,悉有三十二丈夫相,无有美丑。胜负若斯,乃其七义也。所谓五通,如四十八弘誓愿言,设我得佛,或见、或闻国中众生所得五通,下至百千万亿诸佛国土。兜率诸天纵有报通,飞腾往来,岂能越界;纵生内院,未阶圣果。无经说彼历事十方,以此校量,其义为八也。所谓不善,弥勒天宫诸往生者,既是凡夫,生居欲界;纵逢补处,亲聆大乘,具惑凡夫更无愿摄,还起诸惑不善之心。净土众生无斯恶境。故乘本愿,不善永亡,其义为九也。所谓灭罪,《弥勒上生经》言,若一念顷称弥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闻弥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十劫生死之罪。岂比一声称阿弥陀佛,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得生西方?此其十义也。所谓受乐,在兜率则五受间生,在极乐则无忧苦。此其十一也。所谓受生,兜率之受生,或于男女之膝上、怀中;净土之受生,惟居于花中或宝殿中。此其十二义也。
略以十二种义,显其得失。其广大无边,不可具说。虽二处胜劣其义如斯,然此二处往生,并是佛经劝赞,随入所愿,依教修行。并得往生,感蒙其利(中略)。各随性欲,任情修学,莫相是非。
该书中还发问道:“诸有学者咸知西方胜于兜率百千万倍。然恐净土是彼殊方,诸愿生人恐难得往。是以古今盛德硕学高僧,咸谓难生。作兜率业,既劝修净土行,其义如何?”“斯疑最深,请除其惑。”对此疑问,著者又讲,在所修之行中有十五种同、八种异之处。其所说如下:
首先,如《弥勒上生经》中讲明兜率往生之事和《观无量寿经》中讲明修西方之业一样,只要其异同得以显现,其义自当得知。然则,兜率与西方所修之精业中有十五种同、八种异。一为观行同,二为持戒同,三为十善同,四为忏悔同,五为造立形像有为功德同,六为圣迎同,七为称念同,八为礼拜同,九为回向发愿同,十为读诵经典同,十一为往生同,十二为见圣同,十三为归敬同,十四为闻法同,十五为不退同;八种异:一为本愿异,二为光明异,三为守护异,,四为舒舌异,五为众圣异,六为灭罪异,七为重恶异,八为说教异。所谓观行同,期愿往生兜率者,如《上生经》所言,一心思惟兜率天上诸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期愿往生西方之人,如《观经》所言,一一观察宝地、宝树、宝池、菩萨等。亦谓作是观才,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此即各随所愿,依所生处之天宫净土,观察正庄严,此其同也;所谓持戒同,如《上生经》所言,应持佛之禁戒。《观经》所言,慈心不杀,修行十善,此其同也。所谓忏悔同,如《上生经》所言,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速得清净诸恶业;《鼓音圣王经》所言,专念六时,五体投地,此其同也;所谓造立形像有为功德同,如《上生经》所言,造立形像,饰之以香华衣服缯盖幢幡;《无量寿经》所言,多少修善而奉持斋戒,起塔立像,施沙门饭食,悬缯燃灯,散华烧香,此其同也;所谓圣迎同,如《上生经》所言,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此人,此其同也;所谓称念同,如《上生经》所言,若一念顷,称弥勒名号,如《观经》所言,若一念顷称阿弥陀名号,叉手合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此其同出;所谓礼拜同,如《上生经》所言,礼拜系念;如《净土论》所言,身业恭敬门即是礼拜阿弥陀佛,此其同也;所谓回向愿生同,如《上生经》所言,以此功德回向愿生于弥勒前;如《观经》所言,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于极乐国,此其同也;所谓读诵经典同,如《上生经》所言,读诵经典;如《观经》所言,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此其同也;所谓往生同,如《上生经》所言,譬若壮士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天上;如《观经》所言,如弹指顷,或一念顷,枵如壮士伸臂顷,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其同也;所谓见圣同,如《上生经》所言,值遇弥勒;如《观经》所言,见佛具足身色众相,此其同也;
所谓归敬同,如《上生经》所言,头面作礼;如《观经》所言,离金台,礼佛合掌,此其同也;所谓闻法同,如《上生经》所言,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如《观经》所言,演说光明宝林妙法,此其同也;所谓不退同,如《上生经》所言,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如《阿弥陀经》所言,众生得生皆由此阿埤跋致所致,此其同也。
八种异为:所谓本愿异,在往生兜率上,誓愿弥勒本愿;在往生西方上,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若无愿,犹如自行游于河川,若有愿,则如乘舟过河一般。此其异;所谓光明异,在造兜率业上,不能摄慈氏之神光;在修西方业上,阿弥陀佛白毫毛孔圆光相好光明等一切神光皆照耀念佛众生,使众生摄取不舍。有光明照耀时,如同游走于白昼;无光明时,犹如往来于黑暗,昆其异也;所谓守护异,对兜率之业,慈氏菩萨不来守护;对西方之业,如《观经》所言,无量寿佛化生无数,与观世音、大势至等常来此行者处所;如《称赞净土经》所言,必被住于十面之十克沙诸佛世尊摄受;如《十往生经》所言,佛遣二十五菩萨前来常守护此人。若有护持,则如多人一同游泳,不畏被强盗所逼。若无护持,则如孤身一人入于险境,必受强盗侵扰。此其三异也。所谓舒舌异,在上生兜率上,无有十方诸佛之舒舌证戒;劝助极乐,有十方诸佛之舒舌证戒。若生于兜率易而生于极难,则为什么连十方之世尊都来证此劝助之功德呢?此其四异也;所谓众圣异,兜率之业无有众圣守护,愿生西方者,即华聚菩萨、山海菩萨发弘誓愿。若一切众生不能尽得往生西方,则我先往生,必得正觉,此其五异也;所谓灭罪异,如《上生经》所言,若系念弥勒,但除千二百劫生死之罪;如《观经》所言,若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则于念念中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其六异也;所谓重恶,如《上生经》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即造此五逆之罪,不能生于兜率,但却能往生西方净土世界,此其七异也;所谓说教,说往生兜率易而往生西方难,此乃凡夫之言。斟酌佛语,究诸圣典,此语毕竟非经文所出。(中略)但如《无量寿经》所言,若己有诫教之方,则横可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然后生于佛道而达于无极。往生(兜率)虽易却无有其众,这一点,在佛教中很明显。此其八异也。
以上面的十五之同尚不能说往生难,更不用说以区区八异来讲其难了。应当请诸位学者来探寻其教、其理,鉴其难、其易二门,以求永除其惑。
新罗的元晓也其《游心安乐集》(第六门)中将兜率和西方净土之间的优劣判为十四种之异。这与正文里引用的把往生之难易立为七种差别的迦才的学说几乎相同。其文如下:
若论其处,非无优劣。兜率天宫则构虚而立,极乐世界则就地而安。此乃人天趋别。若据此土法论彼界,则天优人劣也。若论净秽者,兜率即秽界,极乐则净刹。粗分此彼,有十四种异。谓兜率天界地狭隘,亦(一)男女杂居(二)有现行欲染(三)有退转(四)人寿达四千岁(五)仍有中天(六)身量亦尔(七)又三性心,是故以恶心或堕地狱(八)又三受互起(九)又六尘境令人放逸(十)又生男在父膝(十一)生女在母膝(十二)唯以菩萨为说法主(十三)又或得圣果,或有不得(十四)若西方土,反此为相,若就此义,西方大优也。后论往生难易,或说西方易生,兜率难生。且有七种差别:(一)极乐是人,故生之易;兜率为天,故生之难(二)极乐,但持五戒,即得往生;兜率,一一修行十善,方可往生(三)极乐乃至十念,即可往生;兜率,具施戒修往,(四)西方终凭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往;兜率可凭唯自力往(五)西方有观音菩萨等当来此土劝进往,兜率无此事(六)西方经论具赞劝;兜率但一经赞说(七)古来大德期西方多,向兜率者少。由此义故,则往生西方易,上生兜率难。或说兜率易生而极乐难生。所以知者,知止天宫同在此内,不大小所共信许,即是化在,故定得生,准上生经。四众行六度事法,八部闻名喜赞。忏悔恶业,修十事行。回愿生彼,一切皆得。极乐世界,准对法轮别时意趣者。如说若有愿生极乐世界得往生意在别时,犹货一钱而得千钱。故彼经言:非小善根因缘而得生彼。天亲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可彼佛毫相,如五须弥,岂凡夫类能见此相。如是等义,成证非一。是故愿西方万一不生,或说在前二说并不尽理,凡其往生难易,一任因缘,缘谓诸佛菩萨同体大悲,因是四众九辈所起愿行,同体之悲,虽无局人,众生之业,犹是参差。若是业因熟者,愿随便生,非以人天如难往,亦以净秽如有碍。若其愿行缺闻者,在前无诚,岂由同界而易生,复以化生而辄谒。由是王舍城内三亿余家,同居一城,而不闻如来之名。那落伽中,九十亿人别住。难家犹来见金色三相,则知众生起行,良由胜缘之相属,有失不失,或有性自属弥陀,或有本来系慈氏。如逐所属,各得道速。强于无属,多劳少益。是故长者之卑母,受化于罗云,非想三天子。悟道于遣身,然则委心所尊,竞务其业,往之易,早于弹指。何为徒交难易之论,如其发心决定无疑。六事易是辨,九品非难修,罪业虽多,销过朝阳之却暗界。趣虽幽阻,通逾王运之开塞,但以克之学徒,守株之行者,疑乎覆千界之舌相诚言,信乎愚一心之井瑕说。岂非藏遗燕石,疑虑隋珠,悲复哉。
-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二)
- 下一篇:弥勒净土论-第九章(下)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