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所住生心」?

紫虚居士:什么是「无所住生心」?

什么是「无所住生心」?

  住是执取或取着之义,一般人发生一个心念大多有执取某个甚至数个理由,例如,相信布施会有福报,所以布施钱财给某个慈善机构。在此例中,此人「所生的心」是「布施钱财给某个慈善机构」,而其「所住」即是「福报」。金刚经上说:「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在此例中,此人是「住于法」而行布施,因为一般人产生一个心念所执取的理由有时非常繁复,例如,起心要捐助一佰万元给某慈善机构时,他内心的理由也许包括会有福报、会有好名声,可以得到某大师的青睐,甚至想到布施的钱还可抵缴税金,……。有时执取的理由尚包含被布施者个人的某些条件,像这种「弯曲」的心是凡夫众生常有的,很多人认为是「考虑周详」或「思考严密」,并不认为是不好的事情。这就是凡夫心或众生的心,这种心的力量是很小的,因为它起心动念的「地」主要是在「蕴」的层次,由想蕴为主来做决定,这种心念只及于人界的小范围,因此,心念的力量很小,也就是远处或其他界的众生不能感受此心力的存在。

  似乎心念之发生总有理由或动机,这不是皆「有所住」吗?那什么才是「无所住生心」?无所住生心即是「无所住」。要到达此种无所住生心,有两种方法,一种我称它为「空无所住」,另外一种称为「如幻无所住」。在第一种方法中,我们先把生心的理由观为由「空」所生,不执着此「理由」,然后由「空」生心。

  在第二种方法中,我们观生心的理由为「如幻所生」,心中不执着此理由,然后由空起心。因此要做到「无所住生心」必须有几个条件:第一,必须已悟到「空」(自性);第二,必须悟到诸法由「空」所生或悟到诸法如幻;第三,必须懂得如何由「空」起心。第一点与第二点表示空观与假观的成就。例如,见某人贫苦而起布施的心,不能执着于贫苦之念,否则就不能生无所住生心。必须当下就观到贫苦是由「空」所生或是「如幻」;而不执着,然后把「心」返回自性中再由自性起心布施。则这个布施的心就是「无所住心」。「无所住生心」是诸佛菩萨者或大修行者出世间渡生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一舨佛书上很少告诉我们如何「无所住」生心,佛书上一般都告诉我们如何解脱生死,以及各种修行果报的殊胜。

  一般人既然不能做到无所住生心,那要如何生心比较好呢?个人认为要生「近似无所住心」。金刚经上说要「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与寿者相而生心」,就是起心动念要尽量做到没有此「四相」。

  诸佛菩萨具有慈悲、平等、无分别及无我等各种特质,而其心是「无所住心」,因此,我们起心动念应该尽量接近诸佛菩萨,也就是尽量依于慈悲心、平等心、无我心、无分别心等,这就是「近似无所住心」。近似无所住心至少应该可以提升心力的层次到达「识」或接近「空」的地方,这心力比一舨有所住心力会大很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