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为什么“吃茶去”公案是茶禅一味的思想基础之一?

为什么吃茶去公案是茶禅一味的思想基础之一?

为何“吃茶去”公案是茶禅一味的思想基础之一?

  “吃茶去”公案出自赵州柏林禅寺。唐代高僧从谂和尚驻世120年,曾住持于赵州柏林禅寺,唐代称观音寺。

  有一天,一位游方和尚入寺拜见从谂大师。

  师问:“来过赵州否?”

  答曰:“未曾来过。”

  师曰:“吃茶去!”

  不久又有一僧从远方来拜见。

  师依旧问:“来过赵州否?”

  答曰:“来过!”

  师曰:“吃茶去!”

  旁边的院主不解地问:“为何来过与不曾来过皆令吃茶去?”

  师唤:“主!”

  院主应“诺!”

  师曰“吃茶去!”

  这就是禅宗著名的“三字禅”公案。为什么呢?答案有三解。

  解一:宋代投子义青偈:“见僧被问曾到此,有言曾到不曾来。留坐吃茶珍重去,青烟时换绿纹苔”。人生如梦,来去匆匆,了悟佛法就应当珍重在当下“吃茶”中体验人生。君不见繁华都市的青烟瞬间更变为坟头苍苔?

  解二:宋代照觉禅师偈:“一瓯茶自展家风,远近高低一径通。未荐清香往来者,谁谙居止院西东。”赵州茶公案之所以能打开僧俗两界许多参禅者的心扉,关键是“远近高低一径通”,通在哪里?通在佛性!当你从“居院西”还是“居院东”这样生活琐事的纠结中解脱出来,破除“差别心”,放下“执着心”,怀着一颗“平常心”生活时,你便领悟了“吃茶去”。

  解三:当代赵朴初偈:“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要悟道不是学佛而是要修佛。死记硬背佛经佛典,纵然能妙笔生花,但是终不如“吃茶去”。从日常生活琐事中去切身体验佛法,才是契悟大道的法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