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丛林中的兵法——介绍《禅门锻炼说》

  王雷泉

  《禅门锻炼说》,又称《禅林锻炼说》﹑《锻炼说十三篇》,一卷。清初僧晦山戒显著,成于清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通行本收于《卍字续藏》第一一一冊。八十年代后期,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据清同治十一年如皋刻经处本多次影印,在佛教界內流通

  戒显(一六一○──一六七二),江苏太仓人,俗姓王。幼时即受佛法熏陶,曾从舅氏听讲天台教义。明亡后于南京宝华山依三昧律师出家,不久受具足戒,时年三十五岁。法号戒显,別号晦山,又号罢翁。从清初禅宗三峰派具德禅师得法,为南岳下第三十六世。先后住持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杭州灵隐寺等八剎。以戒律精严﹑学问渊博,为世所称许。另著有《佛法本草》﹑《鹫峰集》(以上二书已不传)﹑《现果随录》﹑《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等书。事迹散見于江苏《太仓县志》﹑江西《建昌县志》﹑杭州《灵隐寺志》﹑纪荫《宗统编年》﹑超永《五灯全书》和《新续高僧传·弘礼传》等。

  戒显在《自序》中称,锻炼禅众应如孙武用兵,“五家建法,各立纲宗,韬略精严,坚不可破,而兵法全矣。自元及明中叶,锻炼法废,寒灰柘木,坑陷杀人。幸天童悟老人,提三尺法劍,开宗门疆土。三峰藏老人继之,恢复纲宗,重拈竹篦,而锻炼复行。灵隐(具德)本师复加通变,啐啄多方,五花八门,奇计错出,兵书益大备矣。”故仿《孙子兵法》十三篇,针对当时宗门空疏顢頇之流弊,列举整理禅林﹑锻炼禅众之方法,书中次第为∶

  一﹑坚誓忍苦。说“为长老而不能使众生开悟佛性,是谓盜名;据正位而不能为佛祖恢廓人材,是为窃位。”是故必须苦心劳身,先起大愿,立大誓,然后显大机,发大用。

  二﹑辨器授话。指欲锻炼禅众,必先辨验各人根机器识。唐代禅风鼎盛,机器不凡,禅师接引后学,皆全机大用,殊无死法。至宋以后,参禅用话头,而终成死法。但在末法时期,仍不得不用此死法。能善用之,则话头中自有活法。所谓活法,就是善辨禅众的机器之利钝,验其参学之浅深,然后示以不同的话头。

  三﹑入室搜括。指长老立限打七,领众参禅,必须识其人,知其本参,不能虚应故事。故参究之法必须猛利,使人易于省发;搜剔粘缚必须彻底,使人尽去禅病。

  四﹑落堂开导。说学人参究如逆水行舟,不得人推挽则退多而进少。又习禅最易犯病者有二∶一为迸气胸前以为勇猛,二为灰心冷坐以求澄湛。故长老于禅堂中开导,最为急要。开导之法有四∶一曰悚立志,二曰示参法,三曰警疲怠,四曰防魔病。因为参禅不可胡乱卜度,亦不可死守话头,故长老当禅众靜坐时,须示令其放下万缘﹑銳意研穷﹑尽力挨拶;久之,则情识尽﹑知見忘,悟道易。

  五﹑垂手锻炼。说长老在禅堂须时时随众行坐,锻炼之器,在善用竹篦子。其功便于逼拶,而其妙在乎敲击。禅众坐时,则执之以巡香;行时即握之为利器。当经行猛利时,即用兵家之法,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务将学人旷大劫來识情影子,知見葛藤,搂其窟穴,斩其根株,使其无地躲避。

  六﹑机权策发。说禅门锻炼,利在运用超越常规的逆法﹑惡法。“锻炼不用威,则禅众疲怠,无由策发,必不能使透关而彻悟;策发不用权,则严规肃矩只成死法,亦不能使愤厉而向前。故锻炼一门,事有千变,而机用至活也。”

  七﹑奇巧回换。说古來禅师,论悟道者,必贵乎机下透脫。偏知异見,举起千差,所贵善知识者因病与药,善用回换。回换之法多方∶有法战之回换,即众中逼拶,有隙即攻,有瑕即击;有室中之回换,即在学人将通非通﹑箭欲离弦之际,长老令其再问,或代一语而即悟;有回换之回换,即举一反三,如说佛性谁无者悟,说佛性谁有者亦悟;有不回换之回换,如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答是曹源一滴水。

  八﹑斩关开眼。即斩破重关,开人眼目。欲得斩关之诀,其功存乎逼拶,其奧在乎回换,而其力又系乎开导而策发。

  九﹑研究纲宗。说“学家根本已明,当依止师承,温研密諗,务彻古人堂奧。师家見学人已透根本,更须以妙密鉗錘,深錐痛扎,务令透纲宗眼目。庶不至彼此承虚接响,而正法眼藏得永远而流传。”

  十﹑精严操履。谓宗门修行,必行解相应。学人道眼未开,先令参究,以锻其解,所谓但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当大事既明,即令操履以锻其行,所谓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长老必以身作则,精严行解,以为法门楷模。

  十一﹑磨治学业。说欲通宗教﹑辨古今﹑明纲宗﹑识机用﹑眼目后进﹑決择人天,则必须通內外之学。“非內则本业不谙,出世何以利生;非外则儒术无闻,入世不能应物。”

  十二﹑简练才能。谓统大众而传佛祖之学者,必简练长才异能,以主宰丛林,纲纪衲子,肩法门巨任,竖佛祖高幢。然造物生人,全才少,偏才多,才德相济者少,而不相济者多,须长老量才任用,赏罚分明,在丛林的熔炉中陶铸成材。

  十三﹑谨严付授。谓根器不论利钝,皆可经锻炼而成良材;然并非一经省发,即可付授。值此末法时代,虽全才难得,异器难求,然亦须戒兩种弊病∶一是泛滥付授,传法于非人;二是谨守关鑰,至死而不付一人,使法门断绝,此亦矫枉过正,不得中道。“虽然如是,善知识者,为佛祖入草求人,为人天开凿眼目,宁慎无滥,宁少而真,毋多而伪。”

  本书以整顿丛林为职志,痛陈当时禅门弊病,所言皆古德嘉言懿行及自身经历之丛林实务,尤以“重纲宗﹑勤锻炼﹑持谨慎”三法为最重要,视为“皆世所未闻者。”此书对清代以來佛教丛林有较大影响。当代禅德南怀瑾在《禅海蠡測》一书中,多有取资。

  ——《丛林》1999年第一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