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自净其意的内观禅修

  葛印卡大师,原籍印度,于1924年生于缅甸。在1969年由著名的佛教大师乌巴庆长者授权,成为内观禅修法门的导师。现居印度孟买附近,弘扬佛法,并在欧美等地传授内观法门。下文的访问,是摘录自“内观禅”一书,由台湾内观中心的林崇安教授访问正在印度指导内观的葛印卡导师,就内观法门的特色,作一全面的请益。

  导师强调修行的重点必须将藏在潜意识中的习气去除。由于潜意识中 的习气与身上的感受相关连,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要对身上的感受保持高度的警觉。

  问:很多宗师都声称他们的方法能净化心灵,那么内观法门的特殊处何在?

  答:没错,许多方法确实可以净化心灵到一个程度,但是内观法门可以使人到达心灵的最深层面,去根除“随眠”——心灵深处的不善习气、潜在的烦恼

  问:古代以及今日这些修练内观的人,真正净化了心灵吗?

  答:佛陀时期无数的人们以及其后的人透过修练内观而净化了他们的心灵,走出了痛苦。此中有一些非常有名的例子,例如鸯鸠摩罗,他曾杀害了999人,经由修练变成一位圣人。甚至今日,许多修练内观的人,也发现他们净化了心灵,走出了痛苦。人们是他们自己的习性——嗔恨、恶意、敌意、情绪、恐惧、自我、毒瘾、酒瘾及烟瘾的囚犯。藉由内观可容易地走出这些心理的不净,并从这些与不净相连的苦恼中解脱出来,体验自在。在印度的研究单位,研究许多个案,证实修练内观可以在此生的此时此地就净化了心灵。

  问:经由观察我们身上的感受,我们如何去除烦恼并改变我们习性?直接观察我们的心,不使恶念生起不是较容易吗?

  答:将恶念改成善念以净心,当然是一种好的练习。在佛陀之前及以后,许多其他的老师都这么教。但这并不是佛法的深处。观察心是不容易的,观察感受则是容易的,感受不外是任一刹那心理状态的呈现。如果你忽略觉知身上的感受,而不给予任何重视,那么,你就忽略了“缘起”的重要教导。事实的真相是:在较深的层面,由身上的感受产生了贪心与嗔心(受缘爱),这是佛陀的体验。他发现到心上生起任何想法时,身上就开始有感受的流动。《增支部》说:“心上生起的法,伴随着感受。”他的教导是要人们觉知感受而不贪着,要保持平等心、不执着于它,如此,就能从产生束缚及痛苦的旧习性中脱离出来。将恶念改变成善念的练习,只能净化意识层面,而随眠(心的深层的不净思想)以及心的习性仍未触及。因此,佛陀对身上的感受给予如此的重视,因为它与潜意识中的随眠相关连。

  问:在阿含经中,佛陀曾提及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微细烦恼吗?他有提到如何去除它们吗?

  答:在阿含经中,将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微细烦恼称作“随眠”(或翻译作“使”)。在《相应部》下经中,佛陀的开示明白地指出藉由观察各种感受将这些随眠去除。

  问:修练内观后,禅修者最后能体悟到身心都是毫无实质吗?如何锁融个人的自我并变得充满慈悲?

  答:这就是内观所修的!体悟到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的特性,有助于禅修者体悟到空性的真谛,去除对身心表面真理的假相与错觉。了解到整个现象的真实性、实相,禅修者经由内观的修练,以实际体验的层面去体悟身心毫无实质,而不是只在理性的或信仰的层面去接受它。经由内观的修练,这种体会变得越来越强,禅修者膨胀的自我将开始消减。直接体验到无我时,自然会从心灵的深处生起对别人的慈悲心。有一些以强烈自我为中心来生活的人,经由内观的修练,大大地改变了。如果内观不能消融自我,不能产生或增长慈悲、善意及无我为他人服务的美德,那么,它就不是具足慈悲心的佛陀的教导。由于它有这些成效,使我们觉得内观是他的真正教导。

  问:如何应用内观在日常生活之中,及在临死之时?

  答:每当心中的不净念头生起时,在身上就有感受出现,虽然在表面的层面来看,这些念头是来自外在的一些事物,但是一个好的内观禅修者,在每当不净的念头在心中生起时,将观察身上的感受,保持心的平等,不久就能从不净的念头中脱出。禅修者对身上的感受保持平等心,培养出对外在世界的生活变化也能在心中平等。他学到了“生的艺术”,也学到了“死的艺术”。内观的经常修练,以平等心观察感受,使禅修者智慧加强,在临死之时,有助于无常观的生起,以平等心观察感受,因而,死时充满觉知、安详,免于恐惧、忧虑及痛苦。许多内观禅修者临死时死得很觉知、很安详,这事实被他们当场在床边的亲友们所注意到并报告出来。这显然就是“死的艺术”。

  问:内观改变毒瘾者的习性吗?

  答:能。内观可帮助他走出所有的瘾。表面上他是沉溺于药、酒等等,事实上他是沉溺于这些刺激品所产生的身上感受。经由修练内观,他学习如何客观地观察所有的感受,(了知其无常的性质后)贪着于瘾感的习性反应自然消失了。在一些研究中,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人们可以由此戒瘾。

  问:葛印卡导师,能否给佛陀的信仰者们一些忠告?

  答:我希望佛陀的信仰者们实际地跟随佛陀的教导,也就是亲身去体验无常、苦、无我及空性的真理,而不是只在信仰或理性的层面上接受真理。在信仰或理性的层面上了解佛法是好的,这是一个基础,但是真正得到佛法的益处是来自经验或体验层面的亲证。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