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我对觉悟的新体会

  陈音如

  佛教很强调觉悟,佛便是“大觉者”,是大彻大悟的人。

  觉悟并不是空洞的,是世间觉,是对世间种种现象、种种心念的觉悟,透彻了解,不为其所迷惑。所以古人说佛法不离世间法,“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离开世间种种现象、人的具体心念,去寻找觉悟、智慧,是根本没有的,就象兔不会长角一样。佛教区别顽空与真空,也就是说真实的觉悟不是脱离世间的死寂。反省自己自接触禅宗学佛以来,虽明白这一义理,然于实际禅定、日常生活中,追求的仍是脱离世间的空寂。

  世间法种种,佛法便是让我们彻悟世间法的真象,从而以智慧应对一切,而不是逃避一切,成为无所用心的木石。

  从人心而言(心亦是世间法之一),不同人有不同的心理,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响,有不同民族心理,当这种心理处于不自觉状态时,西方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称这为“集体无意识”,佛法同样要求我们有对“集体无意识”的觉悟。近日读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从中即可看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觉悟。比如汉族人心目中普遍存在“排外情绪”,受文化熏陶使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积淀于中国人心中,成为一种障碍。先秦时以中原为本位,鄙视周边民族,蔑称周边民族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清朝入关以后,直至辛亥革命,存在于汉人心目中的“排满情绪”,仍是导致多次社会运动的心理根源。这种情绪实际上是一种更大、更不易觉察的“我执”。

  余秋雨对传统文化的省察,对我们正确理解、运用觉悟很有启发。首先,觉悟是有内容的,是针对具体现象、具体心态的,觉悟表现为对现实人生、人心的关注、关爱。觉悟是一种超越,它对事物有更高角度的审视,但它并不脱离具体事物,也不逃避现实烦恼,而是在了解世间事物真象之后,不为事物、烦恼所左右,获得一种安心,并且以积极的态度、智慧的方法寻求对事情的解决。其次,觉悟是基于更深层、更强大的生命。觉悟实际上是离不开现实生命的,它不仅关注生命现象,而且觉悟的现实,也是基于对人内在、宇宙更深层次生命力、智慧的觉醒。换句话说,觉悟实际上是展发人内在本性更深层面的生命力。正如余秋雨对传统文化中“集体无意识”的觉醒,是基于一种更有生命力、更高层面、更有前途的文化视角一样,任何觉悟都是基于更深层面的生命,都是生命之升华。觉悟不是没有内容,没有生命的空寂。觉悟是不断的、无限的生命的升华,智慧的展发因而也是无限的。

  禅宗在指示人的本来面目时,既强调本来面目超越的一面,强调它“什么都不是”,以区别于一切具体现象;又强调它“是一切”、“清楚明白”,具有活泼的生命。觉悟即是以本来面目为基础,我们对觉悟、本来面目的把握,既应看到其超越世间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与世间生命本来一体的另一面。总而言之,觉悟离不开对世事的关注,是对自身有限心态(障碍)的突破,是基于内在更强大的生命力,是活泼泼的,觉悟不是保守、安于现状,而是通过自心的超越,进而引导世事朝合乎佛法方向的发展,是积极人生的前提。

  显然,此前我的思想、行为有误区,一是认为觉悟是基于空寂本性,心停留于无所有之空境,导致不关心世事、人心的态度,心无着落,没有了生命力;二是自己盲目超脱,不求进取,不能在与他人、时世的接触中,秉持佛法积极、升华的精神,展发本性之智慧、生命。我想这都是只见佛法超脱的一面,不见佛法升华、创造的另一面。我把以上体会写出来,希望也能对众多学佛人有所启发。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