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研究史的力作——评吴立民等《禅宗宗派源流》
王兴国
由吴立民先生主持完成的国家八五规划社会科学项目《禅宗宗派源流》,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拜读此书之后,我觉得这是一部研究禅宗史较有份量的著作,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指导思想正确。此书作者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来进行写作,力求“比较充分地占有史料,观点、评价力求持之有故,持平公允。”(第20页)该书明确地提出“实事求是地作佛学文章”(第626页);该书的“后记”说: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还古代禅师活泼自然的智者风貌,又不失学术著作的严谨庄重”(第733页)。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要求的。该书“绪论”还说:“对禅的诠释和禅宗宗派传承、流衍,力求从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的氛围,从大文化的角度进行考察。例如:对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开创的曹洞宗,我们即从公元八、九世纪的大文化背景,从三代祖师培育、催生一个宗派进行论述;对大阳警玄委托临济的浮山法远代觅曹洞传人,以及天童如净将禅法传给日僧永平道元,对十三世纪曹洞宗在南方的衰微和在北地的兴盛,都力求从当时社会、民族矛盾、文化氛围进行分析,使人们对于各宗派的流衍、盛衰的底蕴及其历史经验有清晰的了解,得到更合理的解释”(第20页)。注重从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出发,研究宗教派别在历史上的发展兴衰,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所要求的方法。
2.中心线索明确。此书“以般若为红线,贯穿全书。”(第19页)这种以般若空观思想为线索论述禅宗思想,虽然是作者一家之言,但却是潜心研究的结果。此书指出“认为中国禅宗是开山祖师达摩以来以弘传祖师禅为特色的一个佛教宗派,其精髓在于般若”(第2页),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其一,达摩是禅宗的开山祖师,而禅宗所传的禅,是有别于如来禅的祖师禅。其二,达摩所传祖师禅的实质在般若。其三,禅宗五家七派,宗义都离不开般若。宗密曾将禅宗分为三类:“息妄修心宗”、“泯绝无寄宗”、“直显心性宗”。此书认为,这都是“实相般若证入”中的三种境界,所说虽有浅深,究竟不离般若。其四,禅宗的修行、证悟,也须依着般若。宗密说顿悟成佛,一直超入,即佛也不立,更无位次可言,这便是从般若的本体上立足。至于修行方法,或看话头,或专默照,但令疑情真切,却不许于文字言说上求,不许于见闻觉知上求,乃至不许于心缘知解上求。这种修法,就是使人契著般若的实相,以求证入实相般若,就是参禅。其五,考据和历史的方法不能代替般若。作用认为日本学者多用历史的和考据的方法研究佛学,虽然不为无功,但是古印度素无完备的历史,若拘迷于历史,偏重于考据,眼光便多所障蔽,所见也只限于一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说明,此书作者的“般若”说,和学术界其他的几种关于禅宗精髓的观点,如“顿悟”说、“明心见性”说、“直指本心”说、“无我”说一样,都不过是关于禅宗宗教思想的实质的一种看法罢了,这完全是属于一种学术观点。以“般若为红线,贯穿全书”,就是说作者在研究禅宗时,是将自己的上述学术观点贯穿全书的。这一观点,虽然不一定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但是它仍不失为一家之言。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杜继文教授在此课题的评审意见中所说:“以般若为线索贯穿整个禅宗史,这不一定为学术界普遍承认,但就禅实践言,我认为是有意义的。般若的核心涉及到语言概念在指导人生活动中的作用问题,是一个禅实践中大有继续开发价值的领域。”
3.历史叙述完整。此书在结构上改变了以往禅宗史头重脚轻的通病,即主要写六祖以前至六祖一传弟子,而五家分宗以后则十分简略。全书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禅宗五家七宗的传承法系,并把这一法系沿续到了近代。这是此书区别于以往禅宗史的重要特色。
此书前三章论述了从达摩到六祖惠能的禅宗早期发展史,并着重分析了南北分宗的问题。第4章“南宗分灯”则主要论述了菏泽神会、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在禅宗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从第5章开始至第13章,则集中分析了禅宗的五家七宗。其中,临济宗用了三章篇幅,不仅分析了临济宗的创立,还别论述了黄龙宗和杨岐宗的建立;曹洞宗也用了三章篇幅,分别论述了从唐宋到元明清时期临济宗的发展历史和再次分流。第14章,则分析了禅宗的近代传承,具体论述了圆瑛、太虚、虚云、来果、正果、明真、印顺等人在近代禅宗发展史中的地位。许多学者对于此书的这种篇章结构的安排都比较满意。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富华先生指出:“本书以正文三分之二以上篇幅阐述了禅宗五家七宗的传承法系,并把这一法系一直沿续到了近代。我认为这是本书区别于以往禅宗史的重要特色。……(此书)为读者提供了一部了解真正意义的禅宗史的著作。这本书提供了许多新资料和独到见解,读后让人耳目一新。”这一评价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4.资料收集丰富。这首先表现在此书正文中,不仅注意前人整理研究的成果,而且引用不少新发现的资料,因而纠正了某些沿袭已久的不正确的说法。例如,作者在对于黄龙派的研究,以及曹洞宗在近代的传承,就通过实际调查,依据海内孤本《黄龙宗谱》,补充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填补了以往研究中的重要空白与不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次,作者花费了很大精力从各种资料中爬梳整理禅宗宗派传承谱系--《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此图补充了数百名禅宗人物,纠正了一些前人的传讹,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一份禅宗传承图。
通过以上简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此书的确是一部关于禅宗史的力作,颇有学术价值,值得一读。
(《禅宗宗派源流》,吴立民、徐孙铭主编,何云、徐孙铭、何明栋、温金玉、张文良、黄君著,6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本文作者王兴国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