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紫砂装饰的文化属性

\

  宜兴紫砂装饰是在造型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历代艺人薪火嬗递,代有创新,凸显装饰工艺在传承中赋予紫砂文化新的内涵,推动了紫砂文化的持续发展。

  紫砂装饰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属性,它与造型艺术相交相融,珠联壁合,两者互动,这在中国民间工艺中是不多见的。早期的紫砂壶,人们仅限于煮茶、泡茶的使用功能,依靠自身泥质泥色的质地,展现一种自然状态的艺术魅力。以后随着茶文化的兴盛,文人的参与推介,又发现紫砂器上可用刻划文字、图案来喻情纳意,增加紫砂的视觉美感。犹如皇宫禁苑、园林名胜、廓宇寺观中的碑刻、壁画题词一样,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现存的实物资料中,最早在紫砂壶上装饰联句的当推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圣思陶杯”,为明末清初紫砂花货好手项圣思制作,桃杯形象完美、工巧艺精,上刻有“阆苑花前是醉乡,黏翻王母九霞觞”,似为作者引用古诗中的前两句,却把天上人间的神话传说用桃杯上的联旬衬托得意境生动。另一件清初陈鸣远制“南瓜壶”,该壶引人入胜之处,是瓜形身筒上刻有“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两句,“东陵式”是指秦东陵侯种瓜而言。被学养全面、雕镂兼长的陈鸣远在壶上用联句隐喻了一位历史人物,将紫砂壶的赏用功能提高到至美的境界。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紫砂壶上镌刻诗词、隽语,或白描山水、花卉、人物之风气大开,成为紫砂装饰的一种主流形式。因而,紫砂装饰是融文学、书法、绘画、镌刻于一体的技与艺的结合,文化属性当是不言而喻的。

  紫砂装饰发展到今天,其手段和方法已大大超越了前人,在紫砂世界里呈现面目繁多、百品竞新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原来的图纹装饰刻字刻画装饰之外,又创新发展了泥绘、绞泥、镶泥、冰纹、镶金银丝等。下面将新的装饰方法作简要论述。

一、图纹装饰

  图纹装饰是由线条组成的各种符号表达出某种情绪。如回纹线,原是梵文符号,意为延绵不断,给人一种凝重练达之感,常用在壶肩或壶盖周边装饰,此图案可变成方形、矩形、菱形等,根据不同壶体的要求进行变化。如意图纹,如意为一种高贵的器物,头部作灵芝或云状,表达出对事物美满称心的意愿。梅花图纹,梅花有“国花”之称,含“福禄寿禧财”五福并奉之意。波纹图纹,表达一起一伏宕跌的灵动意思。另外还可用凸线凹线、皮带线、子母线等装饰,可打破平衡,起到律动、灵飞的作用,使赏壶者的心态得到变幻无穷的享受。

二、泥绘装饰

  泥绘装饰在接受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试图用中国画的手法来宣发某种情结。其特点不像其它画用特定的颜料在特定的载体上表现,而是将湿泥画在泥坯上,可多色调并用,描绘出山水、花卉、动物或昆虫等,使画面色彩协调,古朴雅致,起到面在壶上,壶在画中的效果。这是紫砂“五色土”的一大优势。

三、绞泥装饰

  清末民初已有在壶上作绞泥装饰的实物,但作品粗糙,绞泥图纹尚不能体现作者的创意,后人很难品评。20世纪70年代开始,吕尧臣大师精心钻研,创造了变化万千、独具特色的“吕氏绞泥”,作品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深厚,为紫砂界所公认。目前,已有相当一批艺人掌握了绞泥技法,是紫砂装饰中唯一与泥料成型同步进行的一种技法。

四、镶嵌泥装饰

  镶嵌泥装饰是在泥坯上根据需要抠出图案花纹,再用色泥镶嵌进去,其手法细腻,功夫颇深,可随心所欲按自己的意图做成各种纹丝,如云彩、浪花、花卉等。

五、冰纹装饰

  冰纹装饰犹如装饰中的开片,是泥、釉在烧成过程中膨胀系数差异而导致。而紫砂冰纹则完全是在壶坯上用工具钩勒而成,壶身到壶盖的冰纹线都能吻合,这种壶给予人冰肌玉洁、丝丝人扣之感,在变幻莫测的裂痕之中仿佛可以找寻到许多昨天的故事。

六、镶金银丝装饰

  镶金银丝装饰是借鉴苏州红木雕刻工艺厂家具嵌金银丝的姊妹艺术,1973年由紫砂工艺厂鲍仲梅首创成功。运用堆、雕、捏、塑、嵌等多种技法,在材质上辅以玉石、钻石、釉珠等,此类装饰手法使壶艺气质高雅、精美华贵。笔者长期来专攻紫砂壶金银丝镶嵌,在第二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选中,设计创作的“金猪兆丰壶”荣获金奖。该壶选用黑芯泥,造型为象形猪,盖上的“滴子”为一头小猪,腹、盖上镶嵌有18个不同篆书体的金丝“福”字,整器饱满圆润,装饰富丽简洁,意韵生动而内蕴,是件较为成功的代表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当今紫砂装饰工艺的发展已出现了全新的面貌。也已成为紫砂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对我们中青年紫砂艺人而言,紫砂装饰的表现手法、文化内涵,依然是永恒的探索课题。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