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刻本《五灯会元》前10卷分膈半个世纪终于汇合
散落分藏于民间的20卷中国佛教禅宗史书宋刻本《五灯会元》,日前在京完成了前10卷的“小团圆”。这是有关部门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过程中的惊喜发现:上海一名吴姓藏书爱好者收藏的南宋宝祐年刻本《五灯会元》6至10卷,经鉴定与国家图书馆珍藏的该书1至5卷原是同一部书。专家认为,这一发现为《五灯会元》20卷的最终完整汇合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原本20卷的宋刻本《五灯会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又是如何流传至今的?记者最近走访了多位业内权威人士,为读者“拼”起了《五灯会元》成书至今近800年的传奇故事。
“五灯”渗入《红楼梦》
“‘五灯\’来源于禅宗的‘灯录\’,禅宗是佛教中非常中国化的一支,‘灯录\’是对历代几千名禅师的言行、议论的精彩记录,这里面有很多著名的‘公案\’,也就是反映中国人的智慧和思维方式、表达艺术的小故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佛教文学研究专家陈允吉告诉记者。
陈允吉教授介绍说,《五灯会元》成书于南宋末年。此前,宋代已有“五灯”,分别是景德元年释道原撰成的《景德传灯录》、驸马都尉李遵勗于天圣年间撰成的《天圣广灯录》、释惟白所作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悟明所作的《联灯会要》、释正受所作的《嘉泰普灯录》。“五灯”各30卷,合150卷,宋淳祐十二年(1252),杭州灵隐寺的普济、慧明等僧人撮其要旨,编集成20卷《五灯会元》,目的是由“卷帙浩繁,颇难兼阅”转为“以便观阅”。
“明清之后,像《五灯会元》这样的‘灯录\’流传很广,对知识分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以诗‘参禅\’的那段,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五灯会元》独到的思维方式、风趣的表达技巧、生活化的风雅和意趣,让这部书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袁世凯儿子曾收藏
在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馆,有一个锦函,里面放着5册宋刻《五灯会元》,册上有清初藏书家汪士钟和清末藏书家王定安等人的钤印。“这是宋刻本《五灯会元》的1到5卷,你想知道它是怎么到国家图书馆来的吗?”古籍馆研究馆员赵前一句轻轻的发问,吊足了记者“听古”的胃口。
赵前说,《五灯会元》成书时有20卷,但流传到了袁世凯第二个儿子袁克文手中时,只有1到10卷了。袁克文十分珍爱这部书。然而到了上世纪20年代,由于家境的变化,袁克文开始变卖古玩、字画,这部书被著名藏书家陈澄中买走。
1949年,陈澄中夫妇携部分珍贵藏书定居香港,宋刻《五灯会元》10卷本亦在“迁居”之列。两年后,坊间传言陈氏将出售藏书,并有日本人意欲收购的消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得悉后,决定不惜重金将这批珍贵古籍购回,绝不能使其流往国外。
郑振铎当即通过香港大公报费彝民社长和收藏家徐伯郊会同内地版本目录学专家赵万里与陈氏洽商,直到1955年才以80万港币成功购回了“郇斋”所藏的第一批善本共126种,其中就有《五灯会元》的前5卷。这批国宝级的珍贵藏品被收入了国家图书馆(时称北京图书馆)古籍馆。
1963年,陈氏“郇斋”再次售书的消息又传到北京。这时郑振铎已在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因公殉职。继任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也是一位颇具真知灼见的古籍版本专家,深知“郇斋”藏书的品级质量,因此对这批珍籍的流向十分关注。他及时报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总理亲自过问下,依然请版本目录学专家赵万里南下接洽收购。赵在50年代洽购“郇斋”藏书时,已知陈氏在大陆尚有大量清刊本及抄校本,因此提出全部收购的建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两年,最后只购到香港的旧拓碑帖7种、善本古籍18种,这其中,没有出现《五灯会元》6到10卷的踪迹。
6至10卷到过美国
经历种种努力,记者终于电话采访到了《五灯会元》6到10卷的收藏者吴先生,他告诉了我们后来的故事——吴先生告诉记者,当时陈澄中变卖藏书都是一部分一部分卖出的,所以就出现了一部书的上5卷和下5卷拆开、相隔两地的情形。《五灯会元》的6到10卷随陈澄中由香港去了美国,在陈氏临终分家产之时,分给了他的女儿。“2007年,宋刻《五灯会元》6至10卷出现在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的名录上,我想她应该‘回流\’了。”在那次拍卖会上,吴先生以41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下了这1/4部宋刻本《五灯会元》。
吴先生说他祖上是浙江藏书家,由于历史原因,藏书都散失了,对古籍这样的文化传承信物,他从小就感兴趣。当他得知自己收藏的《五灯会元》与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是一部书时,立即同意与国家图书馆联合起来申报第二批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由此,历经半个多世纪,宋刻本《五灯会元》前10卷本终于在国内汇合!
赵前亲眼见到了6到10卷《五灯会元》,“保存的情况堪称理想,同样是5卷书装在一个锦函里,连那个锦函也与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前5卷所装的锦函一般无二,一看就是一家的。”(稿源:文汇报)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