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旧藏巨幅长卷上品首次现世
《临李公麟画罗汉》局部
清宫散佚书画民间收藏十分有限,一直被收藏界奉为至宝,在即将于5月底举行的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上,将有三件清宫旧藏重器推出,即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的明代吴彬巨幅长卷《临李公麟画罗汉》卷,著录于《石渠宝笈重编》的萧照《瑞应图》以及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中的董邦达《雪后悦心殿诗意图》。其中,明代吴彬近17米长的巨幅长卷《临李公麟画罗汉》,画有罗汉、菩萨、侍者、天女、鬼怪数百人,狮象、龙虎、异兽数十种,构思巧妙,描摹精微,是体现吴彬诸般绘画能力及造诣的力作。这件手卷的包袱皮里,保留着旧写的“上等”字样,可见清宫对这一手卷的爱重赞赏之情,可以说,此幅手卷不仅仅是《石渠》藏宝中的上品,是吴彬作品中的上品,更是明清两代绘画宝库中的上品,之前从未露面,且保存完好如初,洵为拱璧至宝,此次将在中国嘉德春拍首次现世,势必引发关注狂潮。据悉,该作品估价为750至1000万元人民币。
吴彬,为明万历、天启年间杰出画家,画风独特,其山水壮伟瑰奇,若真若幻,卓然突立于崇尚元人淡泊之境的晚明画坛;其人物、佛像亦在明代与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齐肩,名标青史。吴彬对佛教题材犹有兴趣,一方面是因为他自身即是佛学信徒,经常居住于各地梵刹,并与诸多高僧往来;另一方面,做为宫廷画家,他临摹过很多前朝佛教绘画,加上他丰富的想像与造型能力,使吴彬画这类题材时驾轻就熟,显得十分从容。
此《临李公麟画罗汉》长卷,全长约17米,画罗汉、菩萨、侍者、天女、鬼怪数百人,狮象、龙虎、异兽数十种,除人物面部手足施以淡色外,人物衣褶、灵兽、器物等都以白描画成。因为人物众多,场面浩大,又极少用山水、树石填补空间,要完成这样的巨作,立意构图就成了全图成败的关键。吴彬青年时代就显出了他长于构境的天赋,这一手卷的成功再一次证实了他这一超凡的特长。首先,他将这些罗汉分二十余个场景来安排,有聚集讲经的,有闲散晤谈的,有追随菩萨接受献花的,有为僧徒休沐剃度的,有裁帛制衣的,有坐卧观施法的,有乘异兽结伴而行的,有各显神通渡海的,有驾龙驭气来自天际的……组组不同,情节有别。少的一组数人,多的一组十余人二十几人不等,组与组之间,分别以回眸观者,挠首眺者,或驾车者,或驱兽者,作映带联络。真正做到聚散有致,动静结合,起伏跌宕。在展卷把玩之间,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悬疑与连续性,令人在不知不觉间,心往神驰地被吸引着欣赏完全卷,感叹画家构思的巧妙与周密。
这一长卷的佳处,还在于细节描写的精微与讲究。几百个罗汉僧众,神态各别,绝不雷同。那躺在铺着豹皮羊车上的虬髯尊者,左手执拂随意搭放在额上,双目凝视,似睁非睁,似睡非睡,神情姿态是那么地轻松舒坦,怡然自得。屈身车下的山羊,因车身低矮只能伸颈俯地,四足着力。车前二羊,因身有馀地而昂首盼顾,步履身段轻快多了。那走在最前的头羊,身体与绑着的那根牵绳都绷得笔直,显然它是负重和出力最多的一个。就连车上的每一细节,吴彬也都没有放过,蒲团、法器以及悬挂着的字画经卷,压在罗汉身下的豹皮,高低错落,疏密虚实,以及动静、黑白处理,处处都具匠心,可见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札实精严的写实能力。
董其昌读了他的《五百罗汉》后曾说了一句禅语:“若见诸相非相者,见罗汉矣”,以众生相,现罗汉相,令现在心,生菩提心。吴彬就这样以他的巧思妙想,以他的生花妙笔,更以他的精神力量,寓庄严于平凡,化玄妙为通俗。吴彬画罗汉不仅得到佛教僧徒的喜爱,也受到世俗百姓及文人高士的喜爱,焦竑、董其昌、顾起元、陈继儒等都曾为他的佛画题赞,就连帝王也心赏吴彬的画佛的本领。到了清代,吴彬在明宫的许多画自然转移到清代内府,从乾隆五十六年开始,续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时,已不再在书中品定等级,但这件吴彬手卷的包袱皮里,仍保留着旧写的“上等”字样,恰恰证明了乾隆乃至当事者对这一手卷的爱重赞赏之情。可以说,这一评定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因为这手卷不仅仅是《石渠》藏宝中的上品,是吴彬作品中的上品,更是明清两代绘画宝库中的上品,这幅长卷之前从未露面,此次将在中国嘉德春拍首次现世,实为难逢机遇。
据悉,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油画雕塑影像、古籍善本将于5月26日至28日进行预展,5月29日至30日进行拍卖,地点为北京嘉里中心饭店;钱币铜镜部分将于5月17日至18日进行预展,5月19日至22日进行拍卖,地点为北京国际饭店。(稿源:新浪)
- 上一篇:英国伦敦举办佛教艺术季
- 下一篇:唐佛塔地宫文物图片展举行 专家证实金棺内有佛舍利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