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目睹水灾遍地死尸 圣严法师8岁看破生死 

  前日圆寂,享寿80岁的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被台湾宗教学者誉为当代最具权威的禅学者,对佛教弘法贡献甚大。

  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圣严法师一向主张“心灵环保”,强调提升品性,提倡的不只是宗教,更是人生哲学与生活态度。

  不少名人、艺人,如马英九、陈水扁、林青霞、李连杰都视他为导师。

  圣严法师也曾经多次来新加坡开示和讲演,获得热烈反应,每次出席人数超过5000人!

  今天起,本报将带您窥探这名高僧的世界,重温他童年、学僧、军旅、游学、弘法的传奇一生。

  ‘在那年纪,我已知道死亡来临时,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唯有接受……’

  目睹水灾灾情,遍地死尸,圣严法师8岁就看破生死

  1938年,法师8岁那年,大雨连日不停,长江的水破堤而出,过后,圣严法师随父亲到灾情最严重的村庄探访亲戚。

  眼前一幕把他吓呆了。只见农田和屋舍完全被洪水掩盖,灾民都爬上屋顶等待救援,周围漂浮着无数具尸体,有的已肿胀发臭。

  回家后,这悲惨景象始终挥散不去,圣严法师夜夜从噩梦中惊醒,但这也让他顿悟生命无常

  在他的传记《风雪中的行脚僧》里,他说: “当时我并无宗教信仰。但眺望着那江水,看着尸体漂过,我突然领悟到我们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死亡。

  “在那年纪,我已知道死亡来临时,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唯有接受……担心死亡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直至死亡来临,要活得充实。”

  家境贫困 营养不良 6岁才说话走路

  家境贫困、营养不良,圣严法师幼时体弱多病,直至6岁才学会说话走路,但刻苦的圣严法师,年幼时,不论是挑粪、走32公里去打工,也毫无怨言!

  圣严法师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小娘港的一户农家,有3个哥哥、2个姐姐。

  法师的家很穷,母亲怀他时已42岁,加上怀孕时营养不良,他出生时“比一只猫大不了多少”,而且直到6岁才学会说话走路。

  为保佑他健康成长,父母特地给他取名“张保康”,直到9岁上学,老师再为他取学名“张志德”。

  他们家前后遭遇两次水灾,二战时又被日军掠夺,一贫如洗,连买香烛拜神的钱也没有。圣严法师13岁就被迫辍学。

  一家八口挤在小房里,睡的是铺上稻草的木板床,以番薯、咸菜配稀饭。腌萝卜、肉都是稀有美食。

  年幼的圣严法师寄望父亲带回家的,竟然是芦苇根。芦苇根据说吃起来像莲藕,也像甘蔗,香甜可口。

  作为家中最小的成员,圣严法师负责背竹篓出外挑粪施肥,割草喂养家畜。到了12岁,他随父兄,每天来回走32公里到江边修水堤、下田、拾棉花、种豆等。

  虽然生活艰苦,但圣严法师的二哥表示,这个弟弟“从不抱怨、也不多说话”,反而自觉家庭幸福。

  14岁第一次出家

  圣严法师两度出家:第一次14岁时;第二次是30岁退伍之后。

  1943年,一名到张家避雨的邻居,与圣严法师的母亲攀谈起来,并问起这名家中幼子的志向。

  圣严法师的母亲叹说:“这孩子投错了人家,身子单薄,读书倒是很用功。可惜我们栽培不起,看样子只有去当和尚了!”

  母亲还随口问一旁的圣严法师是否愿意,怎料年幼的圣严法师想也不想就说,“当然想做”。

  正巧该邻居受附近狼山广教寺方丈之托,找小和尚上山帮忙,就此为圣严法师牵了线。不久后,圣严法师便上山出家了,法名常进。两年后,他又辗转到上海的大圣寺和静安寺当学僧。

  后来因国共内战,法师被迫还俗从军。直到30岁时才成功退伍,再次剃度为僧,获赐法号慧空圣严。 (稿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