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广西百色旧石器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12处  

  2005年7月至2006年2月,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区内外10多支发掘队伍对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涉及的百色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遗址12处,包括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3县(区),其中右江区有大梅、南半山、六合、六怀山、六拉山等5处遗址;田阳有那赖、那满、那哈等3处遗址;田东有檀河、坡洪、坡平、百渡等4处遗址,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为百色盆地旧石器考古历年来发掘面积最大、投入力量最多的一次发掘。

  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地层堆积

  遗址均位于右江河谷,除坡平遗址的地层堆积直接压在第三纪基岩外,其他遗址均处于右江河谷典型的网纹红土阶地(第四级阶地)上,其中大梅遗址跨越三个阶地。从总体上看,各个遗址的地层堆积大同小异,尤其是位于网纹红土阶地的遗址。这些遗址的地层堆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堆积由上部的均质红土层和下部的网纹红土层组成,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界线,属于渐变关系;均质红土层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小层。除网纹红土层出手斧外,均质红土层和网纹红土层出土的石制品无明显差别,且均属原地埋藏。属于这类堆积的遗址有南半山、那满、六怀山等。第二种情况是堆积也分为上部的均质红土层和下部的网纹红土层,但两者之间有一明显界线,而且此界线是起伏不平的;均质红土层也可进一步分为若干小层。在均质红土层和网纹红土层的界面上分布较多的石制品,这些石制品多有明显的冲磨痕迹,器表也有一定程度的风化,在原料和石制品组合上跟其下的网纹红土层出土的石制品一致。

  二、遗迹

  此次发掘揭露出一处大型石器制作场和多处用火遗迹。在大梅遗址B区第三层发现一处大型石器制造场,揭露面积约700平方米。制造场内分布着成千上万的石制品,包括砾石、石锤、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断块、碎片等,成品很少。这些石制品反映出石器制作的各个环节。尤为重要的是,制造场内发现许多“石堆”,多由断块、碎片组成,“石堆”直径大小多在50厘米以内,石制品岩性单一,往往只有一种岩性,表明是一个石器加工点,代表一个作业者的工作位置。在那哈和那赖两个遗址的较晚地层中也发现几个石器加工点。在那赖遗址北区还揭露出一个大型石器分布面,面积近2000平方米,位于第五层层面。石器分布密集,连成一片,大多为工具类型,缺少断块和碎片,应为古人类活动面。

  在大梅遗址、坡洪遗址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用火遗迹。在大梅遗址B区石器制造场范围内发现两处烧土面,每处直径约30厘米。在坡洪遗址第二层底或第三层表发现3处含有大量炭粒、红烧土的用火遗迹,每处的分布范围直径约30~50厘米。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