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武学圣地少林寺的三起三落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建。“净供法衣,取给公府”。所以,跋陀应该是少林寺的开山祖师。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海路抵广州,最后寓止少林寺,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少林寺也就成了禅宗祖庭。

  北周建得三年(公元574年)5月27日,武帝废佛,少林寺被毁。大象年间(公元589—581年)北周静帝恢复佛教,流亡外地的少林寺僧众又回到少林寺,少林寺复兴,并改名为陟岵寺。隋文帝崇尚佛教,仍改回少林寺之名,赐田100顷。

  隋末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为秦王李世民助战,博得赏识,晋爵封官,赐庄田40顷。自唐初至开元年间(公元618年—714年),在唐朝诸帝的护持下,少林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妙楼香阁,俯映为林,金刹宝铃,上摇清汉,”楼台殿阁凡五千余间,僧徒达两千余人。一时高僧云集,帝王游幸,文人忘返。少林寺作为唐朝王家大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元朝是少林寺的中兴时期,元世祖忽必烈命曹洞一代宗师福裕大和尚主持少林寺,统领全国寺院。“震旦之少林,其西竺之灵山乎?少林寺再次成为海内名刹”。

  明朝,少林寺的武术已显赫于世。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少林寺多次派遣僧兵,协助朝廷抗击倭寇有功,屡受嘉奖,并获得盛大重修。明代的王子先后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为僧。明末少林寺因曾经参与过镇压农民起义而遭到起义军的报复,以致在40年间,屡受劫难,异常冷落。

  清朝康熙帝重视少林寺,亲手题写了山门的匾额,今天我们看到的挂在山门前的“少林寺”就是康熙帝的真迹,也是镇寺之宝。乾隆十五年游幸于此,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词:“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1928年,军阀石友三一把火烧了少林寺,二百多间殿堂,以及珍贵文物俱化为灰烬,少林寺自此残垣断壁,再次败落。

  新中国建立后,少林寺得以恢复。“文革”期间又遭毁坏。电影《少林寺》取景时均是在未被毁坏的前殿和后半部分。1983年,少林寺被列为全国重点寺院。此后,香火极旺,现在,有文武僧人200余人。

精彩推荐